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风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风骚

来自 中国青年网 的图片

风骚 是汉语词语,原义是《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并称,后代用来泛称文学;也指人举止 轻佻 放荡俊俏 美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风骚 [1]

拼音 fēnɡ sāo [2]

注音 ㄈㄥ ㄙㄠ

类指 《诗经·国风》《楚辞·离骚》

基本信息

【词目】风骚

【拼音】fēnɡ sāo

【英译】[literary excellence;coquettish]

【基本解释】1.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等《楚辞》 ,后代用来泛称文学。2、指人的举止轻佻放荡。

含义

泛指文学

指《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等《楚辞》 ,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宋书·谢灵运传论》:"原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

唐贾岛《喜李馀自蜀至》诗:"往来自此过,词体近《风》《骚》。"

清姚莹《论诗绝句》之二:"辛苦十年摹汉魏,不知何故远《风》《骚》。

借指诗文或文采

唐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

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八:"今天到某秀才家里写几张字画,明天到某一教书馆里谈论点风骚,倒也十分有趣。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闲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夸才调。我这里详句法,看挥毫。"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风光,光彩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旗帜鼓乐,高头骏马,送入衙门到任。寄华此时身子如在云里雾里,好不风骚。"

梨园戏《陈三五娘》第一场:"上元景,好风骚,灯如花,月如锣。"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风流放荡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老儿虽然风骚,到底老人家,只好虚应故事,怎能勾满其所欲?"

明梁辰鱼《浣纱记·见王》:"我为人性格风骚,洞房中最怕寂寥。"

举止轻佻放荡。

茅盾《动摇》一:"金凤姐已经走到跟前,依旧脸上搽着雪白的铅粉,嘴唇涂得猩红,依旧乜着眼,扭着腰,十分风骚。"

指风流放荡的人。

清李渔《怜香伴·女校》:"他出这等风致题目,一定是个老风骚,做首肉麻的诗应付他。"

犹风情。

明陆采《明珠记·买药》:"却恋他酒杯来往,儿女风骚。"杨朔《火并》:"每年元宵节,秧歌出街的时候,人们可以看见他扮着《拾玉镯》的孙巧姣 ,或者《小上坟》的寡妇,专在女人面前卖弄风骚。"《红楼梦》第三回:"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谓体态俊俏美好。

明无心子《金雀记·定婚》:"有貌有貌多俊俏。陈平说我最风骚,新大褶,皂罗袍,方巾四角带儿飘。"

出处

出于乌衣巷

提及"风骚"一词,一般会认为这不是好词。特别是用它来形容男性女性的时候,常常使人联想到放荡轻佻、卖弄姿色等。然而,"风骚"一词最早就源于《宋书》,并与南京乌衣巷一位原来的"住户"很有关系。

许多人对乌衣巷的记忆都来自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那首怀古七绝。"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这首诗刻在巷口左侧一块毛体狂草石碑上,许多人路过时偶尔会看看这块碑,感觉夫子庙的小吃和秦淮河的游船远比千年古巷更有吸引力。

而实质上"乌衣巷"这个名字蕴含的历史,至今大约已经2000年了。相传东吴孙权的军队着黑色军服,驻扎在秦淮河北岸以拱卫京都的营地称"乌衣营",这就是乌衣巷的来历。东晋时期,乌衣巷因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的宰相王导,以及谋划淝水之战大胜、中兴晋室的宰相谢安及其世族子孙,绵延近300年居住于此而声名远播,并留下许许多多兴衰浮沉、变幻无常的故事。

相传谢安的重曾孙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其诗写得很有才气。《宋书·谢灵运传》记载:"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莫不祖同风骚。"意思是400多年来,文体虽不断在变,但仍以《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为典范。赞美诗作"媲美风骚",指文采斐然,是非常高的称誉。

示例

当代·殷谦《媒体的力量》:"在内容大致相同的信息中,编辑独特的策划是吸引读者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我们要求编辑要有基本的新闻编辑学问,但又不能方巾气太重、冬烘味太浓,我们的编辑得有文成手中和论发胸臆的才能;得有风骚两挟和文质半取的修养;得有澄怀味象和眼大心雄的气度;得有不辞辛苦和敢打敢拼的激情,我们反对闭门造车,但不排斥创意的想象,我们的编辑用理性的辔头为激情和想象找到一个可靠的方向,让枯燥乏味的文字变得津津有味,弥漫一种生活情趣和高贵气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媒体的力量》,台海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殷谦/著)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