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
武昌 |
东湖、楚河汉街、武昌江滩等
华中地区
|
武昌,隶属于湖北武汉市,武汉三镇之一,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市科教文化中心。
它位于长江南岸,与汉口、汉阳隔江相望。历史上曾作为一个独立的武昌市、武昌府存在,后与汉口、汉阳合并为今之武汉,现与汉口、汉阳并称武汉三镇。其主要景点有黄鹤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东湖、楚河汉街、武昌江滩等。
目录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武昌城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取名夏口城。该城方圆仅二、三里,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武昌自古而今都是县、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1]。历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几经变迁。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改郢州称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于城内。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为武昌军节度使,改建鄂州城,原来的夯土结构改成甓砖结构 。
武昌城第二次大规模的改建并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时任江夏侯的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周围二十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墙高二至三丈余不等。据《湖广图经志书》载,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聚,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观,为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垣。
革命中心
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因辛亥革命在 武昌首义一枪打响,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1927年武昌城开始拆除,保留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起义门一小段城墙,其余在1929年全部拆完。
武昌是首义之地。近代中国进步的闸门从武昌开启。在新文化运动、国内北伐战争和抗战初等时期的革命中心。
主要城区及景点
武昌区
武昌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2],长江南岸,与汉阳、汉口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接壤,西临长江,东拥东湖。总面积107.76平方千米[3]。
主要景点:黄鹤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东湖、楚河汉街、武昌江滩等。
青山区
青山区西起罗家港,经和平大道、友谊大道与武昌区相连;东至武汉化工区八吉府街,隔江与新洲区阳逻街相对;南与洪山区和平街、东湖高新花山街接壤,傍东湖风景名胜区;北沿长江,面对天兴洲,隔江与江岸区谌家矶街相望。
青山十景:青山江滩、青山公园、和平公园、戴家湖公园、武丰闸湿地公园、桃园古井、红房子风貌街区、棚改新貌、建二商圈、武钢博物馆。
洪山区
洪山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东与鄂州市隔长江相望,南邻江夏区,西北环抱武昌区、青山区,版图面积480平方公里,剔除托管到东湖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的区域后,实际管辖面积为2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9万人,户籍人口65万,辖9街1乡。
智力密集区
辖区内有著名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31所大专院校和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48所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拥有10多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校大学生12万人,每年产出800余项科研成果[4]。
占地120亩的武昌宝安科技创新园入孵企业已达58家,建设中的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中部)基地和1.5平方公里的武昌科技工业园将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武昌是全省的教育大区,有中小学131所,在校学生12万人,拥有多所省市级重点名牌学校,例如华中师大一附中、湖北省实验中学等,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可塑人才。
洪山是闻名的大学城和科技城。辖区内有高等院校38所,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省部属以上高校14所,国家重点学科6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省以上科研机构35个,有两院院士54名,在校大学生近50万人。
金融商贸区
自古以来,武昌就是商业繁盛的大都会,是长江沿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早在东汉时期,武昌就成了重要商埠,直至清末,十里“长街”商贾云集,成为繁华的商贸市场。建国50多年来,武昌的商贸金融业得到空前发展,第三产业占了地区国民经济的85%,辖区内近60家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形成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均扎堆武昌,形成现代商贸新业态。规划中的中南商贸中心区、 徐东现代商贸区、 徐家棚现代物流区, 解放路商业步行街等正在建设中[5]。
旅游资源
旅游概况
武昌是一个美丽的城区,依山傍水,文化历史厚重,集中了武汉市主城区70%的风景名胜和革命胜迹,盛享“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的黄鹤楼,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皇家寺院、佛教胜地宝通禅寺始建于南朝,历经了2000余年的沧桑;关公胜景——卓刀泉寺;有2500年历史的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的 长春观,每逢庆典之日,祈禳活动甚为壮观;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水面面积32.8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战国出土文物古编钟,更饱蘸了浓郁的楚文化风韵,成为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在大革命时期由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由毛泽东同志实际主持工作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现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发生在1911年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给武昌留下了辛亥起义鄂军总督府、起义门、工程营、 楚望台军械库、黄兴拜将台、伏虎山辛亥革命烈士墓群、黎元洪墓等一大批首义遗址和胜迹,武昌被称为“首义之区”,辛亥起义鄂军总督府(红楼)被称为“民国之门”。新的辛亥革命博物馆也在规划建设中。
武昌正着力建设“首义文化区”,赋予“首义”更新的社会、经济、文化内涵和活力。武昌还汇集了洪山体育馆、湖北大剧院等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及一批高档酒店,构成旅游的配套功能。
主要景点
辛亥革命博物馆
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馆内设有5个基本展厅、1个多功能展厅,另设有学术报告厅、办公、服务、藏品库房、设备用房和地下车库等。平面布局为变形的三合院形式,与同样三合院形式的红楼遥相呼应。上部岩石象征着封建的桎梏,中部玻璃象征着革命的新兴力量,下部基座象征着革命的基石。隐喻新旧势力的交锋,象征着冲破封建桎梏的革命精神,体现了推翻封建顽石、求新求变的 首义精神。建筑造型提取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双坡屋顶”飞檐”、“翘角”等造型元素,表达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意味。以“破土而出”的气势,体现求新求变、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湖北省博物馆
筹建于1953年,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属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湖北省博物馆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
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1963年1月,湖北省博物馆正式成立,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占地面积达 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件(套)。
宝通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年—479年),初名东山寺。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易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年—1236年)更名为崇宁万寿禅寺,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净土宗、禅宗、密宗,多宗会聚,在历史上曾得到唐文宗等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护持,是最具典皇家寺院。寺内殿宇楼阁依山而建,层叠有致,隐现自然,古朴庄严,方圆150亩,面积最大。文物荟萃,宋钟、元塔、须弥座、明狮;古迹繁多,摩崖石刻,洪山八景,最具佛教文化内涵。我国近代佛学泰斗太虚大师创办的武昌佛学院年在宝通禅寺复办,是近现代最重要的僧伽教育基地。
视频
武昌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武汉“三镇”,搜狐网
- ↑ 武昌区介绍,博雅地名网
- ↑ 武昌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人民网,2017-06-21
- ↑ 在武昌生活这么久,你有用心了解TA吗?(历史篇)_,搜狐网
- ↑ 城市发展 ,武昌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