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沙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云南沙棘 |
中文学名: 云南沙棘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 胡颓子科
形态特征
本亚种与中国沙棘亚种subsp. sinensis Rousi极为相近,但叶互生,基部最宽,常为圆形或有时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褐色,具较多而较大的锈色鳞片。果实圆球形,直径 5-7毫米;果梗长1-2毫米;种子阔椭圆形至卵形,稍扁,通常长3-4毫米。花期4月,果期8-9月。沙棘(拉丁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植物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国内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分布范围
产四川宝兴、康定以南和云南西北部、西藏拉萨以东地区。模式标本采于云南中甸。俗称刺果,因刺枝上结束状果而得名。生长于滇西北高寒山区,以中甸、宁蒗、维西、德钦县为多。宁蒗、中甸县发现高达15米以上、300余年的野生树。落叶乔木。果小,球形,黄白色、黄色、橙黄色,浆汁味酸。
生长环境
常见于海拔2200-3700米的干涸河谷沙地、石砾地或山坡密林中至高山草地。[1]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