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個「做鹽會咸,做醋會酸「的人(蔡漢順)

一個「做鹽會咸,做醋會酸「的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一個「做鹽會咸,做醋會酸「的人》中國當代作家蔡漢順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一個「做鹽會咸,做醋會酸「的人

認識劉繼寧緣於文學,而真正了解劉繼寧則在讀他的散文集《活在小城》之後。他的這本散文集,我在他樸實無華的文字里,讀到了他的為人,也讀到了他的性情,我認為他是一個「做鹽會咸,做醋會酸」的人。

記得該集的後記有「做鹽不會咸,做醋不會酸」這句俗語,而這句俗語又是出自劉繼寧母親的口。作者母親說的這句俗語,從當時說話的情形來看,讀者或許可以理解為是母親對他長期執着寫作的數落,也可以說是母親對他當時間熱衷寫作的評價

而我卻不這麼認為,我的看法是:劉繼寧母親是恨鐵不成鋼,是為母者的一番苦心,完全不是數落。相反,是母親對他的鞭策和鼓勵!也正因為有她母親說的這句俗語,才成就了後來劉繼寧成為一個「做鹽會咸,做醋會酸」的人。

我的這個看法,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我主觀臆斷,而是我讀了他這本《活在小城》的散文集時的最鮮明的感受。在讀這本散文集時,我常常被他的文字所吸引,也常常被他的一些事例所感動!而我說的這些吸引和感動,在本集中歸結起來的就是他:為文有恆心、為子有本心、為人有愛心等這幾個方面。

為文有恆心。

在中國,以文從政,用讀書改變命運的人實在不少,而忍不住清貧,守不住寂寞,半途而廢的人也很多。從這方面來說劉繼寧屬於前者,他是幸運的。但在幸運的背後他所經歷的艱辛酸楚,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記得他在散文集的《書中自有少年夢》一文中有這樣的一段文字:二十年前,當我還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時,我的夢想是擁有一間寬敞的書房,裡面有裝滿書籍的大書櫥,可以看見藍天白雲的大窗戶和一張潔淨的大書桌。那時,我們家四口人住着兩間小房子,我的書桌有時在飯桌上,有時在凳子上。當時家裡唯一的「藏書」就是父親買的三集《揭陽民間故事》。父親說:「書多人自賢,你應該多讀些課外書!」正是這三冊薄薄的課外讀物,點燃了我的夢想,在那些或美麗或悲壯或離奇或詼諧的民間故事中,我開始做起了藏書、讀書、當作家的夢……

從劉繼寧的這段文字,我們讀到了他從小就有想藏書、讀書、當作家的夢想。有夢想當然是好事,但夢想要成真,當然也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劉繼寧確實是很不容易:「我的夢還處在萌芽狀態時,父親卻被惡疾奪去了生命。家裡一夜間失去了主心骨,我的夢破滅了!那時,我剛剛讀初一。母親說,你讀完初中就出來打工吧!母親的身體一直不太好,早就病休在家,能讓我讀完初中已經很不容易。為了生存和讀書,我放學就得馬上回家做手工,每天干到深夜也只能賺取兩三塊錢,在這種不敢有夢的生存狀態中,我艱難地完成了初中三年級的學業。所有的親友都跟母親說,以後學歷不高是難以生存的,還是讓孩子讀完高中吧!母親再三考慮後終於答應讓我繼續讀完高中!」(《書中自有少年夢》)。 劉繼寧的家庭際遇,讀者無不唏噓感嘆。而我獨為他慶幸,假令當初劉繼寧家庭條件優越,又出生在繁華的城市,或許他也就沒有選擇從文,當今的揭陽文壇或許就少了一位才華橫溢的人,我們今天也就無緣研讀了他的大作。所以古人說的「苦心人天不負」不無道理。

的確如此,劉繼寧通過不懈努力和刻苦認真的學習,終於在高中畢業後又完成了電大三年學業。成功的供職於揭陽市廣播電視台,成為一名電台主播,再後來又轉行做了記者。他現是榕城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先後出版過散文集《活在小城》、小說集《夏天會開什麼花》、詩合集《十一人詩鈔》。同時,他在十年時間內,自費藏書兩千冊。用自己的努力圓了他從小「藏書、讀書、當作家……」的夢。劉繼寧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而他之所以夢想能夠成真的秘訣,我認為就是他對文學有堅定的信念,換句話說:就是他為文有恆心。而這種為文有恆心,也正是《活在小城》這本散文集的亮點。

[1]

作者簡介

蔡漢順,1997年生,廣西桂林陽朔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