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太后本紀-《史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呂太后本紀》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是史記本紀的第九篇,是史記中唯一一篇單獨為女性作的傳記。呂后,即呂雉(字娥姁),劉邦之妻。劉邦稱帝,立為皇后。能幹有謀,協助劉邦有力。劉邦死後,掌握大權。這位無名義而有實權的女皇帝,既貫徹漢初「無為而治」策略,又違背「非劉氏而王」的規定而封王諸呂,故一方面促進漢初社會安定和經濟恢復,另一方面也促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劉、呂矛盾,實質上是一種權力再分配的鬥爭,很難論其歷史是非及正義與否。當時的民眾,想的只是安寧和富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這符合歷史的需要。[1]
作品名稱:呂太后本紀 | 作品別名:《史記·呂太后本紀》 | 作品體裁:紀 |
作品出處:《史記》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 者:司馬遷 |
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2]
作品原文
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微時:貧賤的時候。】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希:同「稀」。】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后,幾代太子者數矣,賴大臣爭【爭:諫諍,勸阻。】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呂后兄二人,皆為將。長兄周呂侯【周呂侯:呂澤。】死事,封其子呂台為酈侯,為交侯,次兄呂釋之為建成侯。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長樂宮,太子襲號為帝。是時高祖八子:長男肥,孝惠兄也,異母,肥為齊王;余皆孝惠弟,戚姬子如意為趙王,薄夫人子恆為代王,諸姬子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為淮南王,子建為燕王。高祖弟交為楚王,兄子濞為吳王。非劉氏功臣番君吳芮子臣為長沙王。 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永巷:宮中囚禁嬪妃、宮女的地方。】囚戚夫人,而召趙王。使者三反,趙相建平侯周昌謂使者曰:「高帝屬臣趙王,趙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並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詔。」呂后大怒,乃使人召趙相。趙相征至長安,乃使人復召趙王。王來,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趙王少,不能蚤起。太后聞其獨居,使人持酖飲之。犁明【犁明:黎明。】,孝惠還,趙王已死。於是乃徙淮陽王友為趙王。
夏,詔賜酈侯父追諡為令武侯。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輝【輝:同「熏」。】耳,飲喑【喑:啞。】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余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二年,楚元王、齊悼惠王皆來朝。十月,孝惠與齊王燕飲太后前,孝惠以為齊王兄,置上坐,如家人之禮。太后怒,乃令酌兩卮酖,置前,令齊王起為壽【為壽:敬酒祝福長壽。】。齊王起,孝惠亦起,取卮欲俱為壽。太后乃恐,自起泛【泛:傾覆,打翻。】孝惠卮。齊王怪之,因不敢飲,詳醉去。問,知其酖,齊王恐,自以為不得脫長安,憂。齊內史士說王曰:「太后獨有孝惠與魯元公主。今王有七十餘城,而公主乃食數城。王誠以一郡上太后,為公主湯沐邑【湯沐邑:以賦稅提供食宿、齋戒、沐浴的私人領地。】,太后必喜,王必無憂。」於是齊王乃上城陽之郡,尊公主為王太后【王太后:魯元公主的丈夫是趙王張敖,因貫高行刺事件廢為侯,其偃在呂后時封魯王,所以稱公主為王太后。】。呂后喜,許之,乃置酒齊邸,樂飲,罷,歸齊王。
三年,方築長安城,四年就半,五年六年城就。諸侯來會。十月,朝賀。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強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解:原因。】乎?」丞相曰:「何解?」辟強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辟強計。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為帝,謁高廟。
元年【元年:漢惠帝死後,呂太后開始稱制,史稱高皇后元年(「高」為諡號),因此她廢立皇帝而不改元。】,號令一出太后。
太后稱制【稱制:代行皇帝職權。】,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問左丞相陳平、絳侯周勃。勃等對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王陵讓陳平、絳侯曰:「始與高帝啑【啑:同「歃」。】血盟,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呂氏,諸君從欲阿意背約,何面目見高帝地下?」陳平、絳侯曰:「於今面折【面折:當面指責別人。】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王陵無以應之。十一月,太后欲廢王陵,乃拜為帝太傅,奪之相權。王陵遂病免歸。乃以左丞相平為右丞相,以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監宮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決事。乃追尊酈侯父為悼武王,欲以王諸呂為漸。
四月,太后欲侯諸呂,乃先封高祖之功臣郎中令無擇為博城侯。魯元公主薨,賜諡為魯元太后。子偃為魯王。魯王父,宣平侯張敖也。封齊悼惠王子章為朱虛侯,以呂祿女妻之。齊丞相壽為平定侯。少府延為梧侯。乃封呂種為沛侯,呂平為扶柳侯,張買為南宮侯。
太后欲王呂氏,先立孝惠后宮子強為淮陽王,子不疑為常山王,子山為襄城侯,子朝為軹侯,子武為壺關侯。太后風【風:通「諷」,婉言勸說,暗示。】大臣,大臣請立酈侯呂台為呂王,太后許之。建成康侯釋之卒,嗣罪,廢,立其弟呂祿為胡陵侯,續康侯後。
二年,常山王薨,以其弟襄城侯山為常山王,更名義。十一月,呂王台薨,諡為肅王,太子嘉代立為王。
三年,無事。
四年,封呂嬃為臨光侯,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及諸侯丞相五人。
宣平侯女為孝惠皇后時,無子,詳【詳:通「佯」,假裝。】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殺其母,立所名子為太子。孝惠崩,太子立為帝。帝壯,或聞其母死,非真皇后子,乃出言曰:「後安能殺吾母而名我?我未壯,壯即為變。」太后聞而患之,恐其為亂,乃幽之永巷中,言帝病甚,左右莫得見。太后曰:「凡有天下治為萬民命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歡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歡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亂,不能繼嗣奉宗廟祭祀,不可屬天下,其代之。」群臣皆頓首言:「皇太后為天下齊民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群臣頓首奉詔。」帝廢位,太后幽殺之。五月丙辰,立常山王義為帝,更名曰弘。不稱元年者,以太后制天下事也。以軹侯朝為常山王。置太尉官,絳侯勃為太尉。
五年八月,淮陽王薨,以弟壺關侯武為淮陽王。
六年十月,太后曰呂王嘉居處驕恣,廢之,以肅王台弟呂產為呂王。夏,赦天下。封齊悼惠王子興居為東牟侯。
七年正月,太后召趙王友。友以諸呂女為後,弗愛,愛他姬,諸呂女妒,怒去,讒之於太后,誣以罪過曰:「呂氏安得王!太后百歲後,吾必擊之。」太后怒,以故召趙王。趙王至,置邸不見,令衛圍守之,弗與食。其群臣或竊饋,輒捕論之。趙王餓,乃歌曰:「諸呂用事兮劉氏危,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誣我以惡,讒女亂國兮上曾不寤。我無忠臣兮何故棄國?自決中野兮蒼天舉直!於嗟不可悔兮寧蚤自財【財:通「裁」。】。為王而餓死兮誰者憐之!呂氏絕理兮托天報仇。」丁丑,趙王幽死,以民禮葬之長安民冢次。
己丑,日食,晝晦。太后惡之,心不樂,乃謂左右曰:「此為我也。」,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轅門:將帥軍營的大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
..........
東牟侯興居曰:「誅呂氏吾無功,請得除宮。」乃與太僕汝陰侯滕公【滕公:夏侯嬰。】入宮,前謂少帝曰:「足下非劉氏,不當立。」乃顧麾【麾:指揮。】左右執戟者掊【掊:通「踣」,放倒。】兵罷去。有數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張澤諭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輿車載少帝出。少帝曰:「欲將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駕,迎代王於邸,報曰:「宮謹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宮。有謁者十人持戟衛端門,曰:「天子在也,足下何為者而入?」代王乃謂太尉。太尉往諭,謁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聽政。夜,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於邸。
代王立為天子,二十三年崩,諡為孝文皇帝。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垂拱:垂衣拱手,形容聖人無為而治。】,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晏然:安定的樣子。】。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3]
創作背景
《史記·太史公自序》說:「維昔黃帝,法天則地,四聖遵序,各成法度;唐堯遜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萬世載之。作五帝本紀第一。」司馬遷認為,從前黃帝以天為法,以地為則,顓頊、帝嚳、堯、舜四位聖明帝王先後相繼,各建成一定法度;唐堯讓位於虞舜,虞舜因覺自己不能勝其任而不悅;這些帝王的美德豐功,萬世流傳。因此作《五帝本紀》第一。[4]
作者簡介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夏陽(在今陝西韓城西南)人。出身史學世家,父親司馬談官至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先後求學於董仲舒和孔安國門下。二十歲開始遊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均考察風俗,採集史跡傳說。繼承父親太史令的職位後,司馬遷得以飽覽朝廷藏書,又隨漢武帝到各地巡遊,增長了見識;他同時開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親寫一部「名主賢君、忠臣死義之事」的通史的遺願。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時因友軍接應不力身陷重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司馬遷因上疏為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處以宮刑。受此大辱,司馬遷憤不欲生,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決心「隱忍苟活」。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完成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相關視頻
老梁:為什麼《史記》是中國歷史書上最獨一無二的?別的沒法比!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1],百度,2018-10-21
- ↑ 《史記》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史書?,百度,2018-10-21
- ↑ 呂太后本紀 原文及注釋,5000yan,[引用日期 2022-12-09]
- ↑ 霍松林 趙望秦.宋本史記註譯(第十冊).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1:3291,[引用日期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