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雄风三型反舰飞弹

雄风三型反舰飞弹
图片来自mdc.idv.tw

雄风三型反舰飞弹(Hsiung Feng III),简称“雄三”,是由中华民国中山科学研究院[1] 自行研发的超音速反舰飞弹,于2007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国防表演时正式展示。

目录

简介

雄三的导引及寻标系统,目前推测应该是由雄风二型反舰飞弹的X波段单脉冲平面阵列搜索天线改良而来,以改良的积体电路设计与射控程式提升反应速度,因应超音速导引需求。由于弹体超音速飞行的摩擦热问题目前未有合理的解决方案,雄二的红外线导引系统并未安装;雄三的有效射程目前军方尚未公布资料,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复兴的文章推测为130公里,台湾媒体在雄三公开初期一般报道认为它有和雄二相等射程的性能,或许有150公里;但在雄三量产后且因误射事件声名大噪之后,报章媒体多度声称雄三射程可达300公里、甚至400公里,但所有数据当前都没有更明确的权威性说明实证。同时梅复兴的文章中提到,由于冲压引擎启动后需要足够速度才可运作,初始加速以及姿势控制等过程,雄风三型飞弹可能至少需要4海浬的距离才可完成作战开机手续。

对同样约150公里标准的水面目标,以鱼叉飞弹为楷模的次音速反舰飞弹极速大多在0.8-0.85马赫(1,041公里)区段,从发射到目标会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即使在地平线距离才捕捉到目标,也还有近2分钟可以反应迎击。但若是2.5马赫(3,063公里)的速度,抵达目标区仅需3分钟,进入地平线距离时反应时间会大幅降低到30-40秒左右,增加防御者的迎击难度。

发展历史

中山科学研究院冲压发动机的研究要追溯回1970年代末开发天弓飞弹时在飞弹动力上的重复投资争议,根据《全球防卫杂志》的报导,雄风三型飞弹的技术来源可追溯至美国沃特公司,由沃特公司研发的冲压发动机(Air Launched Low Volume Ramjet,ALVRJ)和其对应的STM导弹(Supersonic Tactical Missile),ASALM在1976年完成了开发,不过之后ASALM和衍生产品数次参与的美国军方竞标均失败,最终于1980年代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购得此技术并研发天弓二型冲压飞弹。

不过天弓计画负责人陈传镐于2014年出版的自传中否定了这项爆料,天弓计画在初期阶段确实是有两项推进设计项目同时进行独立研发,分别为冲压动力与固体火箭,但是当时并没有向沃特收购ALVRJ之案件,所以天弓系列与此案牵连性相当低;而最后冲压引擎防空飞弹开发案也在技术门槛难以突破的问题下于1984年起搁置技术研发,天弓一型飞弹则采用技术难度较低之固态火箭推进。

虽然1980年代开发冲压引擎防空飞弹的努力并无成果,但中科院并没放弃在这技术的投资,而是引入了更多新设备转向其它领域开发。中科院在引进技术与持续研发并行下,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累积,开发出小型化的冲压反舰飞弹。

雄风三型的开发计画则因冲压引擎的长期实验从1990年代末期资讯逐渐明朗,最早外界得知的资讯是1990年“雄二计画”告一段落后,中科院将原先开发团队与研发冲压引擎的“擎天计画室”整合为雄三开发小组;当时外界预测新一代的反舰飞弹将会以冲压发动机作为推进动力,1999年中科院30周年院庆时展示的擎天冲压载台与测试照片也证明此点,随后好几年的时间公开资讯沉寂,内部消息指称雄三原型于2001年7月开始测试,约在2004年底到2005年初于成功号巡防舰定保时安装上舰。直到2006年,由民间军事爱好者拍摄到成功级巡防舰上的大型飞弹发射箱后,雄三的开发再度引发关注。

2007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96年双十国庆大会兼国军“同庆操演”地面部队展示中,正式公开雄风三型(HF-3)超音速反舰飞弹实体。雄风三型的计画代名为“追风”,原始设计采用整合式冲压发动机,即助推器(SRB)与续航冲压发动机整合一体装置于弹体后段,节省飞弹的长度与体积。然而到量产时为了安装在成功级巡防舰的上层甲板,由于长度限制,最后仍放弃整合式燃烧室设计,采取可抛弃助推火箭设计。发射时,由2具侧挂的火箭助推器将飞弹送至高空,并加速到一定速度后点燃冲压发动机进行后续航程,大幅提升飞行速度。

雄风三型的量产与部署计画称为“追风”,总预算118亿9300多万新台币,从2007到2013年编列执行,到2013年度生产120枚,量产的雄三飞弹安装在8艘成功级巡防舰和7艘锦江级巡逻舰上,船载板本以二连装发射器为一组,并以对称方式配载,每艘船上装载4发雄三飞弹,沱江级巡逻舰首舰沱江号的发射架安装区可搭载4组四连装、共16枚雄三飞弹,但沱江舰因船体承载稳定性问题,一般状态仅配载两组双连装发射管;陆射车装型也在2013年台北国际航太暨国防工业展公开,现场说明官表示机动型配发海锋大队,发射拖车组重32吨,在拖板车头安置了30kw发电机供给发射架操作动力。

完全战备

2014年10月18日,中华民国海军进行该年度唯一一次雄三超音速反舰飞弹的射击验证。2艘验证的成功级军舰,在台东外海发现目标后,依作战程序各发射1枚、共2枚雄三飞弹,均成功击中百公里外靶船,也代表雄三飞弹完成海军所有的作战测评,成为海军作战舰艇的作战装备,正式进入完全战备的时代。

目前外界得知最透彻的一次试射,是由2018年7月16日缔造。成功级田单舰在2018年6月纳编海空军飞弹射击任务训练,2018年7月15日进驻九鹏附近海域;2018年7月16日7时7分由由舰长孙康华下令允许发射命令,7时10分00秒田单舰抵发射位置,航向347度T、速率10节,靶船中权号战车登陆舰(LST-221)方位067度T、距离47公里北纬22度05分、东经121度3分。田单舰由二号架4号弹发射编号S015之雄三飞弹,于7时11分11秒命中47公里外之靶舰,全程耗时1分11秒,飞弹速度在2.2-2.4马赫区间。

2017年11月中旬,台湾媒体报导中科院在九鹏基地进行增程型雄三的作战测试,射程已达400公里,总统同意增程雄三的量产计画,数量至少为60枚,未来不但可以采陆上固定阵地与车辆机动发射方式部署,至于未来是否可在海军新一代主力舰及新一代巡防舰上部署,将要视海军需求以及新式军舰载台能否承载条件再做考量。中科院发声明,表示有关报载“增程型”雄三反舰飞弹于九鹏基地进行飞弹测试一事,“为媒体自行臆测报导,内容非属事实。”传增程型雄三飞弹研发已突破瓶颈,未来在部署运用时,由于体积会比现役的雄三稍大,因此将会优先部署在基隆级驱逐舰,以及陆岸的机动发射系统上。

使用国家

误射事件

雄风三型反舰飞弹误射事件 2016年7月1日,中华民国海军锦江级巡逻舰金江舰(PGG-610)进行雄风三型飞弹系统检查测试时,发生一枚雄三飞弹误射事件。国防部在当天举行的记者会上证实,该枚飞弹贯穿高雄籍翔利昇渔船船身,造成船长黄文忠不幸死亡、三名船员受伤。

该枚飞弹从左营港内射出,飞至40海浬外(约74公里)、澎湖群岛东南方海域的预设目标点搜敌,该海域作业中民用船只因此遭到锁定。飞弹在高速贯穿渔船后,因为引信未能作动,继续飞行约1.9浬后坠海,过程约两分多钟。事发后,国军随即派出S-70C直升机、锦江级巡逻舰、诺克斯级巡防舰、飞弹快艇等六艘舰艇在附近海域搜索。海军司令部参谋长梅家树说,初步判断意外发生原因应是“人员操作未依据正常程序”。

参考文献

  1. 中山科学研究院,中山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