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赵子云 |
中文名;赵子云 别名;赵云壑 国籍; 中国 出生地;苏州 出生日期;1874年 逝世日期;1955年 主要成就;山水画 |
赵子云(1874~1955)名起,号云壑、泉梅老人。江苏苏州人,画家。赵云壑初学画于李兰如、任立凡、顾若波,后师从吴昌硕,尽弃前学,遂成名,为吴昌硕高足。
善绘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书。褚德彝尝称"云壑书画,得吴昌硕之真传。晚年之作运笔洒脱,浑厚苍劲,出自吴昌硕而有发展。[1]
吴昌硕赞"子云作画信笔疾书,如素师作草,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饰"。
人物生平
赵子云(1874~1955)名起,号云壑、泉梅老人,江苏苏州人。家居苏州全街,有井十口,院内植梅十株,遂颜其居为十全十美之居。后定居上海。
赵子云初学画于任预、顾沄,后师从吴昌硕,尽弃前学,遂成名,为吴昌硕高足。后移居上海,为‘海上题襟馆’常任理事,海上书画联合会会员。
善绘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书。书、画、篆刻皆得吴昌硕之神韵而不徒袭其貌,博采徐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法,是以画益豪迈,声誉日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聘为苏州文史馆馆员。
为上海书画研究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会员。
段创作特色
善绘花卉,山水,兼擅篆刻,亦能草书。褚德彝尝称"云壑书画,得吴昌硕之真传"。晚年之作运笔洒脱,浑厚苍劲,出自吴昌硕而有发展。留世画作甚多。
“云壑书画,得吴昌硕之真传”
人物评价
吴昌硕赞"子云作画信笔疾书,如素师作草,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本性情,不加修饰"。
赵子云历史
赵子云少时家境清贫,父赵玉峰以撑船为业。母张氏,家本习儒,故受其影响,喜读书,或操笔涂抹书画。初从苏州医生蒋先农学绘花鸟,后师从秦子卿、李农如、任预诸画师。年三十得诗人顾茶邨之介,拜吴昌硕为师,时缶翁年已周甲矣。
自受教于缶翁,画、书、印俱孟晋,能得缶翁之神而不徒袭其貌,撷其精粹而出新意。复涉猎徐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法,博采兼收,是以画益豪迈,声誉亦日隆。
赵子云至沪上求访王一亭,吴派书画风格深得王一亭赏识。后吴昌硕也移居上海,与王一亭成师友挚交。
1910年,上海书画金石组织‘海上题襟馆’成立,被推为常任理事。
1920年,生生美术公司辑《时人名画集》丛刊,第一、二集为《吴昌硕赵子云合册》,缶翁、褚德彝、顾麟士、何汝穆等并题词称许赵云壑画作。
1922年,朵云轩印行赵云壑书画专集《云壑子余墨》,缶翁题署。曾熙题词云:‘子云先生缶叟弟子,其为书画,置之缶叟固不能辨。至其写山水,为篆为草,为花为石,则又于缶叟离景以摄神。长史之书,再传鲁公;石田山水,衡山并辔。为子云先生贺,并为缶叟贺也。’
顾麟士略谓:‘所写山水、花果,风行—时,名闻海外,其画从篆隶法中得来,既富师资,又高见地,宜其名贵也。’
1925年11月,海上书画联合会成立,以研究发扬中国书画艺术为宗旨,多次举办会员作品展览。会员有于右任、王一亭、赵云壑、吴昌硕、周炼霞、张大千、刘海粟、钱化佛、陶冷月、谢公展、黄宾虹等。查烟谷任会长。
数十年无间歇,先生晨起必临池。楷书学颜柳,行书学米芾、王铎,草学怀素、枝山,隶学《张迁碑》而参以郑簠,篆学《石鼓》兼及泰山、琅琊二刻石,均苍劲沉郁,饶有古趣。
印出缶翁,能自变化,不规规于形似,结字时以《三公山碑》体势入之,随手雕镌,不假修饰而古朴浑厚,人莫能及。辑有《壑山樵人印存》,然传拓不多,世所罕觏。
1940年,其弟子黄昌中先生得印存四册,为其五十一岁至六十岁所作,凡八十六方。1980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所出《现代篆刻选辑(二)》,录赵氏刻印三十余方,即选自此册。
云壑自序云:‘余少好作书画,尤喜作篆隶,及长而治印。印之为事,追秦也,摹汉也,亦日与古为徒云尔。余不规规于秦若汉,而取篆隶之法行之,不自知其挥洒为雕馊也。夫秦汉之印,余玩习之矣,苍莽浑古,爽直洒脱,疏密相间,气势兼到,无一毫做作气,诚哉弗可及。已后之治印者,承奉以为师,舍是非肆则俗。而余乃不此之图,非薄秦汉也。以—意追秦而终不是秦,—意摹汉而终不是汉,孰若行以篆隶之法,随体诘屈,即朱文亦以肥润出之,不为瘦劲;间有边署,并与弄翰不殊,盖适成为余之印也。虽然,印诚余之印矣,而所谓苍莽浑古,爽直洒脱,无一毫做作气者,仍与之息息相通,罔或敢背道而驰焉。则谓之非秦非汉也可,谓之亦秦亦汉也无不可,余固无容心也。’
云壑治艺之道,贵在取神,重在得法,而不斤斤于形貌,故能淹博今古,自成体势。
1932年,吴昌硕去世四年后,赵云壑迁回苏州,辟园造景,遍植琪花美树。其园内有梅树十本,所居宅院附近有井十口,自榜其居为“十泉十梅之居”,后毁于战火。组织云社,与同道共研艺事,笔耕不辍。时与萧退合等优游园下,或听评弹,以乐天年。
赵子云作品 |
五十年代始,聘为苏州文史馆馆员。1955年1月4日,逝于苏州。
子渔村、女元贞,并能画。弟子甚多,若郑曼陀、谢之光、黄昌中等,皆其著者。
赵云壑与吴昌硕
传吴昌硕之衣钵者,首推赵云壑。盖因性情、审美与缶师极为投契,日人以“缶庐第二”誉之。下笔辄以篆隶大草笔意出之,饶金石苍茫之趣。好写生,重个性抒发,花卉浑厚苍劲,亦具秀逸之质。山水取法元人,晚年研习石溪、石涛,花卉用色亦参以墨法,独具古艳明快之致。
吴昌硕成为海上画坛领袖,赵云壑功不可没。赵云壑携吴氏信件求访王一亭,深蒙王一亭厚爱。打通各笺扇庄、裱画店,使得朵云轩、九华堂、锦云堂、锦润堂、天宝堂等画店代为收件。约半年,赵云壑回苏州,告吴昌硕以海上成就,促使吴昌硕决意定居海上。 王一亭于上海商界与艺界大力推介吴派艺术,吴昌硕终成“海上画派“领袖。
吴、赵两人画风相近,固难分辨。吴昌硕浸淫篆籀之法,以大篆结体与笔势作画。赵氏以石鼓圆劲浑厚之笔通于行书及画法中,喜以长锋羊毫,运臂力走笔,其笔锋遒劲而浑厚,圆转而苍润,画境臻于精善。
赵云壑于吴派花卉之外也旁及山水。其山水早年师法黄公望,中年后参以曹知白、吴镇之法。吴昌硕去世后,赵氏已年过五十,更研习石溪、石涛笔意,其花卉用墨用色,具石涛气韵,画风始异于吴氏。
所作行书、石鼓虽类似吴氏,其隶书、大草则取法不同,面目迥异。且吴氏楷书学钟繇,赵氏楷书源自颜、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