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綰
在秦王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時,王綰與馮劫、李斯建議秦王政稱「秦皇」,秦王卻改稱皇帝,是為秦始皇帝。
王綰認為原楚國、燕國、齊國之地距秦國遙遠,應該分封皇子或宗室子弟守衛, 廷尉李斯以周室分封諸侯已不合時宜,說那樣國家就會像東周時期一樣混亂。而主張地方郡縣,中央集權;即由中央直接任命、罷免各地方的官員。於是秦始皇採納李斯的意見,將全國封為三十六個郡。
目錄
塵封的歷史
從出土的《嶽麓秦簡》和銅戈銘文上的「五大夫綰」「上郡守綰」「御史大夫綰」等略約記載,也可以看出王綰為相是符合秦朝「宰相必起於州郡、將軍必發於卒伍」和「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的價值取向的。
歷來有人據此說王綰反對郡縣制,贊成分封制,這是錯誤的。就大方向而然,李斯和始皇所言不謬,與王綰的觀點也是一致的。但是有了正確的方向,還需要審時度勢,制定正確的策略和方法,否則,欲速則不達。王綰並沒有反對在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的秦本土等地實行郡縣制,只是擔憂燕、齊、荊地遠,「黔首未集附」,舊貴族殘餘勢力伺機作亂復辟,這是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需要暫行分封制,置王以增強國家對這些地區的控制力。王綰的建議,務實而穩妥,表現出他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遠見卓識。
秦始皇沒有採納王綰在這些地方置王的建議,導致這些地方各級政權組織缺少忠心和權威,武備鬆弛,缺乏強大的社會控制力,而朝廷和強悍的禁衛軍遠在咸陽及其附近,且禁衛軍不可輕易調動遠征,主要軍事力量又集中部署在上郡以北、五嶺以南的邊疆地區,鞭長莫及。正所謂:「不知禍起蕭牆內,虛築防胡萬里城。」, 雖然秦始皇沒有採納王綰的建議,但他與王綰有相似的憂慮。
王綰對封建國家的統一也有很大貢獻。他和右丞相隗狀組織、領導了以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為主要標誌的制度整合、文化整合的工作。
據專家考證王綰任丞相達七年之久,這七年正是秦王朝建立初期,百業待舉,政府組織開鑿靈渠以溝通南北運輸,修築長城以屏障匈奴,推行郡、縣、鄉、亭四級行政組織以強化地方政權建設..., 王綰作為政府總理大臣,該有多少智慧、心血凝聚其中!我們不能因為秦王朝橫徵暴斂、嚴刑峻法而徹底否定王綰的全部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