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刺紅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刺紅珠(學名:Berberis dictyophylla Franch.)是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高可達2.5米。莖刺三分叉,淡黃色或灰色。葉片厚紙質或近革質,狹倒卵形或長圓形,葉緣平展,近無柄。花單生;花梗時被白粉;花黃色;外萼片條狀長圓形,內萼片長圓狀橢圓形,花瓣狹倒卵形,漿果卵形或卵球形,紅色,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

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西藏。生于山坡灌叢中、河灘草地、林下、林緣、草坡。海拔2500-4000米。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5米。老枝黑灰色或黃褐色,幼枝近圓柱形,暗紫紅色,常被白粉;莖刺三分叉,有時單生,長1-3厘米,淡黃色或灰色。葉厚紙質或近革質,狹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2.5厘米,寬6-8毫米,先端圓形或鈍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背面被白粉,中脈隆起,兩面側脈和網脈明顯隆起,葉緣平展,全緣;近無柄。花單生;花梗長3-10毫米,有時被白粉;花黃色;萼片2輪,外萼片條狀長圓形,長約6.5毫米,寬約2.5毫米,內萼片長圓狀橢圓形,長8-9毫米,寬約4毫米;花瓣狹倒卵形,長約8毫米,寬3-6毫米,先端全緣,基部縊縮略呈爪,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4.5-5毫米,藥隔延伸,先端突尖;胚珠3-4枚。漿果卵形或卵球形,長9-14毫米,直徑6-8毫米,紅色,被白粉,頂端具宿存花柱,有時宿存花柱彎曲。花期5-6月,果期7-9月。[1]

主要價值

醫藥:【藏藥】小檗:根治療痢疾,火眼,刀傷;莖皮、根皮用於消化不良,腹瀉痢疾,淋病;干枝用於收斂瘡口,調和身心;果實治療腹瀉,痢疾;花用於腹瀉《滇省志》。傑唯哇興:皮用於疫癘、陳熱病、黃水病;花治各種出血症《中國藏藥》。

醫藥:根、根皮:苦,寒。清熱解毒,止痢。用於口瘡,咽喉痛,目赤,泄瀉,痢疾,刀傷。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灌叢中、河灘草地、林下、林緣、草坡。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西藏。海拔2500-4000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