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公孫穴,經穴名,人體下肢穴位之一。 出自《靈樞•本輸》,別名昌陽、伏白、外命。屬足少陰腎經,經,(金)穴。
學位解析
公孫,公之輩與孫之輩也,言穴內氣血物質與脾土之間的關係也。脾經物質五行屬土,其父為火,其公為木,其子為金,其孫為水。該穴名意指本穴物質為脾經與沖脈的氣血相會後化成了天部的水濕風氣。本穴物質來源於二個方面,一是太白穴傳來的天部之氣,二是由地部孔隙傳來的沖脈高溫經水。沖脈的高溫地部經水出體表後急速氣化與天部的氣態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濕風氣,故名。(沖脈為經脈之海,其特點是「主滲灌溪谷」,其來源是位於人體重力場中心部的高溫區胞宮,故其氣血物質溫壓較高。而本穴位處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場的制約下,沖脈流行至公孫的物質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沖脈的體內經脈,故沖脈氣血出公孫後會急速氣化。[1]
定位歸經
公孫穴的作孫穴是腑,又脾經的絡穴,入屬脾臟,聯絡胃和位於胸腹部的沖脈直接相通,所以這個穴位有兼用
取法
簡便取穴: 於足大趾內側後方,正當第1跖骨基地內側的前下方,距太白穴1寸處取穴。[http://www.39yst.com/zycs/335262.shtml 公孫穴
適用病症
1. 胃痛,嘔吐,腹痛,腹瀉,痢疾等脾胃腸腑病證;
2. 心煩,失眠,狂證等神志病證;
3. 逆氣里急,氣上衝心(奔豚氣)等沖脈病證。
艾灸公孫穴的方法:公孫穴艾條灸5-10分鐘,公孫穴艾炷灸3-5壯。 按摩公孫穴的手法: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公孫穴,按壓時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鐘,每日按摩2次。
公孫穴位配伍:公孫穴配豐隆穴、膻中穴主要緩解治療嘔吐、眩暈;公孫穴中脘穴、足三里主要緩解治療胃脘脹痛;公孫穴配中脘穴、內關穴,治療胃酸過多、胃病[2]
穴位解剖
穴位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趾長屈肌、脛骨後肌。皮膚由隱神經的小腿內側支分布。隱神經是股神經中最長的一支。該神經自股三角內下降,經其尖進入股?管。在該管的下端,與膝最上動脈共同穿股收肌腱板,離開該管;繼在膝內側縫匠肌和股薄肌之間,穿深筋膜,伴大隱表脈下降至小腿內側,至小腿下三分之一處,分為二支:一支繼續沿脛骨內側緣下降至內踝;另一支經內踝的前面,下降至足的內側緣。隱神經可與腓淺神經的足背內皮神經結合。上述的趾長屈肌和脛骨後肌等由脛神經的肌支支配。
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腎炎,睾丸炎,尿路感染; 2.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小兒麻痹後遺症,脊髓炎; 3. 其它:功能性子宮出血,腹膜炎,痔瘡,腰肌勞損。 4.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鐘,以產生酸脹感為宜。即可相當於服用一天六味地黃丸的效果。 5.治療失眠:腎水不足,內火亢盛,針刺或按壓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