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周于仁

Sisley讨论 | 贡献2019年8月24日 (六) 14:32的版本

周于仁,(1675-1736),又名周育仁,字纯哉;号仙山,又号龙溪, 四川安岳人.

目录

生平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举人。清雍正十一年八月,澎湖第三任通判, 于乾隆元年(1736年)告病卸事。

【台湾文史馆出版的《澎湖台湾纪略》】

他对开发澎湖,建设海上重镇做出了重大贡献,编有《澎湖志略》《渡海屿记》《暮游集》等书。 其中《澎湖志略》,是最早记载台湾各岛屿的第一本史书,尤其是将钓鱼岛记入志中,证明该岛主权自古就属于中国。 澎湖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台湾海峡紧要之地。澎地旧无志书。自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统一台湾五十馀年后,才由周于仁纂辑《澎湖志略》。

虽然志中内容多有缺略,卷帙较少,但作为清代台湾第一部厅志,昭示了台湾府厅县三级行政建置均已修成志书,突显了清代自上而下普修志书的特点,对清代台湾方志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1]

《澎湖厅略志》

在《澎湖厅略志》有“文石赋”颂扬文石之美。并做短序说明: “澎湖文石,在外堑山麓,掘地劈石得知,外具丑恶,经磨砻而文出。其文与质不一,其色淡而不艳。其大小不伦,欹陷斜棱,尖突异状,绝无方圆平直者,其直低昂不一,佳者倍之。为念珠重而凉,不宜于冬。余亦堪于案头玩具之。”将文石产、开采、制作、赏玩方式做具体的描述。

周于仁来自四川, <文石赋>是对于澎湖的特产文石有感而发之,文石不过是石头罢了,也不能磨出金子, 也不能当饭吃或入药, 也不能做器具或做成砚台,为何有人会视其为珍贵之物呢? 后来他终于顿悟而明白了, 原来“石”因“文”而贵, 石如此, 人也应当以斯文自任。

[原文]   考文石之托始兮,韫于璞而深藏。迨畸人之穿凿兮,乃由暗而之章。色清淡而不艳兮,形多棱而少方。不可点而成金兮,不可餐而为粮,不可为图而作篆兮,不可为器而荐香,不可入药而供丹灶兮,不可作砚而伴文房。胡争取之若鹜兮,致厥直之常昂?购之无谓兮,弃之何伤!   石若艴然而自鸣曰:“君不吾取,吾为君宣。吾闻君子不责人以全美,不没人之微贤。矧吾粹品,出自天然,质莹莹而不驳,性硁(ㄎㄥ)硁而恒坚。不追琢而自丽,不 粉饰而成鲜。含云带雾,染黛浮烟。依海岛而储秀,历寒暑而永年。匪自衒以求售,偏竞羡而投钱。曾杂珍奇于五都之市,几供玩悦于七宝之前。士逢知己而自贵, 物经赏识而益妍。君不吾取,吾无憾焉!”   余闻其言,叹异者久之。乃恍然曰:“非石之贵,惟文为贵。文不雷同,故其色各出。文不柔靡,故其质常贞。文不好异而矜奇,故浅淡而不可厌。文不悦人而 逢世,故平常而不可轻。惟其如是,是以取之。”呜呼!一石之微,尚以文见重于海隅,况士君子斯文自任,怀瑾握瑜,选珪璋兮黜碔砆。探英奇于昆仑之颠,识卞 璞于荆山之区,视兹石又当何如也![2]




参考文献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张光前. 《台湾史料集成 清代台湾方志汇刊 第五册·澎湖志略 点校说明》. 台北市: 行政院文建会、远流出版社. 2005-06-30: 363页. ISBN 986-00-1270-9. 
官衔
前任:
梁樟
台湾府粮捕海防通判(澎湖通判)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上任
继任:
曹显庚

对外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