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燮

於 2018年12月23日 (日) 11:26 由 Lz123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张燮(1574~1640),字绍和,又字理阳,号汰沃,又号石户主人、海滨逸史、蜚遁老人。明龙溪县石码人。出身于士大夫世家…”)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張燮(1574~1640),字紹和,又字理陽,號汰沃,又號石戶主人、海濱逸史、蜚遁老人。明龍溪縣石碼人。出身於士大夫世家。曾祖張綽,進士,官至刑部郎中;伯父張廷棟,進士,曾任行人;父張廷榜,進士,曾任太平縣令,為官清正,30歲退隱鄉里。張燮天資聰慧,好學,10歲通經史,才華顯著。21歲於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中舉,目睹朝政腐敗,無意功名,以潛心著述為樂,與父結詩社於風雅堂。該堂位在漳州開元寺旁,原是其父別墅。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改稱「玄雲詩社」。當時名流往來唱和者有蔣孟育、高克正、林茂桂、王志遠、鄭懷魁、陳冀飛等,被稱為漳州七才子。   張燮性情飄逸豪爽,喜作山水游,曾攜子於壘(字凱甫)「遍游吳越三楚」,喜交遊清雅之士,與黃道周、徐霞客、陳繼儒、曹學佺、徐、何喬遠等名流相往來,張與黃道周過從尤密。張比黃大11歲。崇禎十八年黃道周上《三罪四恥七不如疏》中道:「志向高雅,博學多通,不如龍溪人張燮。」距張燮鄉薦已44年了,足見黃對張的才學景慕之深。張燮在漳居處名「霏雲居」。黃道周每次由漳浦來漳州必往張寓,與其探討學問。   天啟間,張曾被薦入朝修《神宗實錄》,但他辭謝徵聘,人稱「征君」、「聘君」。   他對政治有正義感,善能分別善惡邪正。周起元反對魏忠賢而被害,有人說:「周起元官運亨通應是地靈所鍾,何以結果並不完美?」張燮反駁道:「漳州兩百年來達官顯宦多得很,而以身殉國的卻很少。現在出了這樣的忠臣孝子,正是漳州地靈人傑的顯著例征,怎能反說他不完美呢?」   當時漳州對外貿易十分發達,海澄知縣陶鎔和漳州府司理蕭基、督餉別駕王起宗聘請張燮編一部綜述漳州與東西洋各國貿易情況的通商指南。張燮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開始廣泛採錄政府的邸報、文件、檔案,參閱許多前人和當代人的著作、筆記,並採訪舟師、船戶、水手、海商,還向伯父廷棟請教,經過嚴密的審訂,仿照宋趙汝適《諸蕃志》的體例於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寫成《東西洋考》一書,費時僅百餘日。它記述漳州地區有關對外貿易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對東南亞各國歷史、地理及近況記載尤詳。即航線、針路、港灣深淺,有關藝文亦無不盡書,東南亞各國常用此書來考訂自已的歷史。   張燮對嘉靖年間海禁與反海禁的鬥爭,對月港開放後中外貿易的盛況,對稅璫高寀的通番蠹國、劫官擾民的行徑,對荷蘭人騷擾我沿海,進行海盜劫掠的暴行,對西班牙侵略者奴役菲律賓人民,大規模-華僑的罪惡,一一記錄在《東西洋考》中,成為《明史》的《呂宋傳》、《荷蘭傳》的素材。   張燮還和劉庭惠等編纂《漳州府志》,和蔡國禎等人編纂《海澄縣誌》,並協助何喬遠《皇明文征》;他又刊印《漢魏七十二家文選》,後世刊本多以此為依據。除失傳者外,張燮所編著的書有15種計700卷。崇禎十三年(1640年)張燮終於家。   [以上內容由"jinjunsy"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