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虞卿

Tra讨论 | 贡献2018年12月12日 (三) 20:01的版本

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职,舜帝后代,卿姓的得姓始祖,赵国中牟(今河南鹤壁)人,战国时期名士。虞卿善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求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魏都大梁,于是发愤著书。著有《虞氏征传》、《虞氏春秋》15篇。

虞卿

目录

人物生平

游说赵王

虞卿,赵国中牟(今河南鹤壁)人,是一位善于游说之士。他脚蹬草鞋,肩挂雨伞,远道而来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拜见赵孝成王,赵孝成王便赐给他黄金百镒,白璧一对;第二次拜见赵孝成王,就担任了赵国的上卿,所以称他为虞卿。 [1]

主联楚魏

秦、赵长平之战之初,赵国没有取胜,损失了一名都尉。赵孝成王召见楼昌与虞卿说:“我军在战场上不能取胜,都尉也阵亡了,我要卷甲赴敌与秦军决战,你们看怎么样?”楼昌说:“没有好处,不如派重要使臣去求和。”虞卿说:“楼昌主张求和的原因,是认为不求和我军必败。可是控制和谈主动权的在秦国一方。而且大王您估计一下秦国的作战意图,是要击败赵军,还是只是吓唬一下呢?”赵孝成王回答说:“秦国已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了,必定要击败赵军。”虞卿接着说:“大王听从我的话,派出使臣拿上贵重的珍宝去联合楚、魏两国,楚、魏两国想得到大王贵重的珍宝,一定会接纳我国的使臣。赵国使臣进入楚、魏两国,秦国必定怀疑天下诸侯联合抗秦,而且必定恐慌。这样,与秦和谈才能进行。”赵孝成王没有采纳虞卿的主张,与平阳君赵豹议妥求和,就派出郑朱先到秦国联系。秦国接纳了郑朱。 [2]

赵孝成王又召见虞卿说:“我派平阳君到秦国求和,秦国已经接纳郑朱了,你认为这事怎么样?”虞卿回答说:“大王的和谈不能成功,赵军必定被击败。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都在秦国了。郑朱是个显贵,他进入秦国,秦王和应侯一定把郑朱来秦一事大肆宣扬给天下诸侯看。楚、魏两国一见赵国到秦国求和,必定不会援救大王。秦国知道天下诸侯不援救大王,那么和谈就不可能成功。”应侯果然把郑朱来秦求和一事大加宣扬给天下诸侯派来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们看,不肯和谈。赵军在长平之战中大败,于是邯郸被围困,遭到天下人耻笑。 [3]

割地争论

秦国解除了邯郸的包围之后,而赵孝成王却准备到秦国拜访秦王,就派赵郝到秦国去订约结交,割出六个县求和。虞卿对赵孝成王说:“大王,您看,秦国进攻赵国,是因为打得疲惫了才撤回呢?还是它能够进攻,却因为怜惜大王而停止进攻呢?”赵孝成王答道:“秦国进攻我,是毫不保留竭尽全力的,一定是打得疲惫了才撤回的。”虞卿说:“秦国用它的全部力量进攻它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结果打得疲顿而回,可是大王又把秦国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白白送给秦国,这等于帮助秦国侵略自己啊。明年秦国再进攻赵国,大王您就无法自救了。”赵孝成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赵郝。赵郝说:“虞卿真能摸清秦国兵力的底细吗?果真知道秦国兵力今年不能进攻了,这么一块弹丸之地不给它,让秦国明年再来进攻大王,那时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来给它求和吗?”赵孝成王说:“我听从您的建议割让六县,你能保证秦国明年不再进攻我吗?”赵郝答道:“这个我可不敢担保。从前韩、赵、魏三国与秦国交往,互相亲善。现在秦国对韩、魏两国亲善而攻打大王,看来大王事奉秦国的诚意一定不如韩、魏两国了。现在我替您解除因背弃与秦国亲善关系而招致的攻击,开启关卡,互通贸易,与秦国交好的程度同韩、魏两国一样,若到了明年大王独自招来秦国的攻打,这一定又是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又落在韩、魏两国的后面了。所以说,这不是我所敢承担的事情。” [4]

赵孝成王把赵郝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回答说:“赵郝说‘不讲和,明年秦国再来攻打大王,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给它来求和吗。’现在讲和,赵郝又觉得不能保证秦国不再进犯。那么现在即使割让六个城邑,又有什么好处!明年再来进攻,又把它的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割让给它来求和。这是自取灭亡的做法,所以不如不求和。秦国即使善于进攻,也不能轻易地夺取六个县;赵国即使不能防守,终归也不会丧失六座城。秦国疲顿而撤兵,军队必然疲弱。我用六座城来收拢天下诸侯去进攻疲弱的秦军,这是我在天下诸侯那里失去六座城而在秦国那里得到补偿。我国还可从中获利,这与白白割让土地,使自己变弱而使秦国强大相比,哪样好呢?现在赵郝说‘秦国与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赵国的原因,一定是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不如韩、魏两国’,这是让大王每年拿出六座城来事奉秦国,也就是白白地把城邑送光。明年秦国又要求割地,大王将给它吗?不给,这是抛弃了原先割地所换取的成果而挑起秦国进攻的兵祸;给它,也就无地可给了。俗话说,‘强大的善于进攻,弱小的不能防守’。现在平白地听任秦国摆布,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多得土地,这无异于强秦弱赵啊!让越来越强大的秦国割取越来越弱小的赵国,秦国年年谋取赵国土地的打算因而就不会停止了。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限,拿有限的土地去应付无限的秦国要求,那势必不会再有赵国了。” [5]

赵孝成王的主意未定,楼缓从秦国回到了赵国,赵孝成王与楼缓商议此事,说:“给秦国土地与不给秦国土地,哪种做法好?”楼缓推让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赵孝成王说:“话虽这么讲,也不妨谈谈你个人的意见。”楼缓便说:“大王听说过公甫文伯母亲的事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病死了,姬妾中有两个为他在卧室中自杀。他的母亲听到此事,居然不哭一声。公甫文伯家的保姆说:‘哪里有儿子死了母亲不哭的呢?’他的母亲说:‘孔子是大贤士,被鲁国驱逐了,可是却无人追随孔子。现在他死了而姬妾为他自杀的有两人。像这样的情况一定是他对尊长的人情义淡薄而与姬妾的情义深厚。’所以由母亲说出这样的话来,就是个贤良的母亲,若由妻子说出这样的话,就免不了落个嫉妒之名。所以说的话虽然都一样,但由于说话人的立场不同,人的用意也就跟着变化了。现在我刚刚从秦国回来,如果说不给秦国土地,那不是上策;如果说给它土地,又怕大王会认为我是替秦国帮忙;所以我不敢回答。假使我能够替大王着想,不如给它土地好。”赵孝成王听后应声说是。 [6]

虞卿听说此事,就入宫拜见赵孝成王说:“这是虚假的托辞,大王切切不可给秦国六个县!”楼缓听说了,也去拜见赵孝成王。赵孝成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说:“不对,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两国结下怨仇引起战事,天下诸侯对此都很高兴,原因何在?‘我们将借强国来欺弱国’。如今赵国军队被秦国围困,天下诸侯祝贺获胜的人必定都在秦国了。所以不如赶快割让土地讲和,来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经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不然的话,天下诸侯将借秦国的怨怒,趁着赵国的困顿来瓜分赵国。赵国就会灭亡,还图谋秦国什么呢?所以说虞卿知其一,不知其二。希望大王从这些方面考虑决定给它吧,不要再盘算了。” [7]

虞卿听到楼缓的意见后,又去拜见赵孝成王说:“危险了,楼缓就是为秦国帮忙的,又怎能交好秦国呢?他为什么偏偏不说这么做就是向天下诸侯昭示赵国软弱可欺呢?再说我主张不给秦国土地,并不只是坚决不割土地就完事的。秦国向大王索取六个城邑,而大王则把这六个城邑送给齐国,齐国是秦国的死对头,它得到大王的六个城邑,就会与我们合力攻打秦国。齐王耳听大王的计谋,不等你话说完,就会同意你的作法。这就是大王虽然把六个城邑交给齐国,却在秦国得到了补偿。这样做,齐、赵两国的深仇大恨就可以消泯了,而且又向天下诸侯表明了大王是有作为的。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的事声扬出去,我们的军队不必到边境察看,我就可看到秦国送贵重财礼到赵国来求和了。一旦跟秦王讲和,韩、魏两国听到消息,必定尽力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贵的宝物争先向大王致意。这样大王的一个举动就可以与韩、魏、齐交好,从而与秦国改换了处事的位置。”赵孝成王听后说:“好极了。”就派虞卿向东去拜见齐王,与齐王商议攻打秦国的问题。虞卿还没返回赵国,秦国派来的使臣已经在赵国了。楼缓得知此讯,立即逃走了。赵孝成王于是封了一座城邑给虞卿。 [8] 订盟魏国 过了不久,魏国请求与赵国订立合纵盟约。赵孝成王召虞卿商议此事。虞卿先去拜访平原君赵胜,平原君说:“我希望听您谈一下合纵之道。”虞卿进宫拜见赵孝成王,赵孝成王说:“魏国请求订立合纵盟约。”虞卿说:“魏国错了。”赵孝成王说:“我本来也没答应它。”虞卿说:“大王错了。”赵孝成王说:“魏国请求合纵,你说魏国错了;我没有答应,你又说我错了。既然如此,那么合纵盟约是不行的吗?”虞卿回答说:“我听说小国跟大国一起办事,有好处就由大国享用成果,有坏处就由小国承担灾祸。现在的情况是魏国作为小国愿意承担灾祸,而你居于大国的地位却享用成果。我所以说大王错了,魏国也错了。我私下认为订立合纵盟约有利。”赵孝成王同意,于是就同魏国订立合纵盟约。 [9]

失志著书

虞卿因为魏国宰相魏齐的缘故,抛弃了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与魏齐从小路逃走,最后离开了赵国,在魏国大梁遭到困厄。魏齐死后,虞卿不得志,就著书立说,参考《春秋》,观察近代的世情,写下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共八篇。用来评议国家政治的成败,世传之为《虞氏春秋》。 [10]

轶事典故

蹑𫏋檐簦(蹑𪨗担簦)

蹑𫏋檐簦,又称蹑𪨗担簦,出自《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指远行、跋涉,亦指身分、地位低下。 [11]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①“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于大梁,庸夫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12] ②争冯亭以权,如楚以救邯郸之围,使其君复称于诸侯。 [13]

桓谭:“若夫鲁连解齐、赵之金封,虞卿捐万户与国相,乃乐以成名肆志,岂复干求便辟趋利耶?览诸邪背叛之臣,皆小辨贪饕之人也,大材者莫有焉。由是观之,世间高士材能绝异者,其行亲任亦明矣,不主乃意疑之也!如不能听纳,施行其策,虽广知得,亦终无益也。” [14]

司马贞《史记索隐》:“虞卿蹑𫏋,受赏料事。及困魏齐,著书见意。” [12]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12]

《战国策·卷二十·赵三》 [15]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16]

唐·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芜湖感旧伤怀因成十六韵》 [17]

唐·李贺《南园十三首之十二》 [18]

唐·段成式《送穆郎中赴阙》 [19]

唐·韩愈《李员外寄纸笔》(《李伯康也,郴州刺史》) [20]

影视形象

2010年电视剧《东周列国·战国篇》陈强 饰演 虞卿

2010年电视剧《虎符传奇》任希鸿 饰演 虞卿

2017年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刘军饰演 虞卿 [21]

参考资料

1.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𫏋檐簦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

2.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赵之军乎,不邪?”王曰:“秦不遗馀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

3.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之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

4.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请听子割,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日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开关通币,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5.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王以告虞卿。虞卿对曰:“郝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今虽割六城,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县;赵虽不能守,终不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自弱以彊秦哉?今郝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城尽。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与之乎?弗与,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语曰‘彊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彊秦而弱赵也。以益彊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故不止矣。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6.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对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仕于鲁,病死,女子为自杀于房中者二人。其母闻之,弗哭也。其相室曰:‘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而是人不随也。今死而妇人为之自杀者二人,若是者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也。’故从母言之,是为贤母;从妻言之,是必不免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

7.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虞卿闻之,入见王曰:“此饰说也,王蜰勿予!”楼缓闻之,往见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对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彊而乘弱矣’。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原王以此决之,勿复计也。”

8.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雠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雠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重宝以先于王。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于是封虞卿以一城。

9.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居顷之,而魏请为从。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平原君,平原君曰:“原卿之论从也。”虞卿入见王。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王曰:“寡人固未之许。”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祸。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王曰:“善。”乃合魏为从。

10.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11. 蹑𪨗担簦 .在线新华字典[引用日期2013-11-29]

12.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11-29]

13. 《太史公自序》:“争冯亭以权,如楚以救邯郸之围,使其君复称于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14. 《新论》:“维诸高妙大材之人,重时遇咎,皆欲上与贤侔,而垂荣历载,安肯毁明废义,而为不轨恶行乎?若夫鲁连解齐、赵之金封,虞卿捐万户与国相,乃乐以成名肆志,岂复干求便辟趋利耶?览诸邪背叛之臣,皆小辨贪饕之人也,(P.8)大材者莫有焉。由是观之,世间高士材能绝异者,其行亲任亦明矣,不主乃意疑之也!如不能听纳,施行其策,虽广知得,亦终无益也。”

15. 《战国策·卷二十·赵三》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1-30]

16. 《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一》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0-05]

17.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0-05]

18.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0-05]

19. 《全唐诗·卷五百八十四》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0-05]

20. 《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0-05]

21. 大秦帝国之崛起演员表 .电视指南网 .2018-05-24[引用日期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