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樾丞

关山梅子讨论 | 贡献2021年9月14日 (二) 11:05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张樾丞</big> ''' |- | File:77c6a7efce1b9d16cd2eff20fddeb48f8d546481…”)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张樾丞

张樾丞(1883年12月13日—1961年1月15日),男,名福荫,字樾丞,以字行,篆刻家,新中国开国大印的制作者,邢台新河人。1883年出生于河北新河县南小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村中读过几年私塾,略通文墨。1961年,张樾丞以78岁高龄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

目录

简介

1903年,20岁的他徒步跋涉数百里来到北京,在琉璃厂(当时名“留黎厂”)益元斋刻字铺当学徒,除了干店里的杂活,把全部时间都用来钻研篆艺和勤奋读书上,面对前人印谱,朝夕揣摩,大有所得。1907年,24岁的张樾丞正式出师,在琉璃厂来薰阁琴书处开业治印,自定润格,求印者日多。1908年,琉璃厂藻玉堂主人王雨请张樾丞为梁启超所书的“龙飞虎卧”刻字,此字刻出,名声大振。孙殿起在《琉璃厂小志》中赞叹:“真银钩铁画也。”张樾丞由此一举成名。1912年张樾丞创办的同古堂以制作、出售铜墨盒为主业,兼营治印和古董买卖。当时他的刻铜技艺在琉璃厂屈指可数,铜质性顽,镌刻不易,文人画家多不擅长。而当时的北京画坛领袖如陈师曾、姚华、金北城等人,都喜欢铜墨盒的制作和收藏,张樾丞因此与他们有了较多的交往。陈师曾、姚华、张大千等人常在同古堂的墨盒上作画,然后由张樾丞出来。自幼文化功底并不厚实的张樾丞,读书甚为刻苦,为人谦和不俗,与许多时常出没琉璃厂的文人墨客为友,真诚求教。旧京时的著名文人严几道、胡璧戈、张伯英、钟刚中、袁寒云、杨千里等,均是他的良师益友。张樾丞为人刻制铜印,认真从容,从不因客为平民有所懈怠,也不会因客为达官而有所媚颜,一心于艺,以艺为本,多方求艺。1912年张樾丞创办的同古堂以制作、出售铜墨盒为主业,兼营治印和古董买卖。当时他的刻铜技艺在琉璃厂屈指可数,铜质性顽,镌刻不易,文人画家多不擅长。而当时的北京画坛领袖如陈师曾、姚华、金北城等人,都喜欢铜墨盒的制作和收藏,张樾丞因此与他们有了较多的交往。陈师曾、姚华、张大千等人常在同古堂的墨盒上作画,然后由张樾丞出来。自幼文化功底并不厚实的张樾丞,读书甚为刻苦,为人谦和不俗,与许多时常出没琉璃厂的文人墨客为友,真诚求教。旧京时的著名文人严几道、胡璧戈、张伯英、钟刚中、袁寒云、杨千里等,均是他的良师益友。张樾丞为人刻制铜印,认真从容,从不因客为平民有所懈怠,也不会因客为达官而有所媚颜,一心于艺,以艺为本,多方求艺。

评价

家少贫寒,年十四即失学,自乡间步行至北京谋生,入东琉璃厂一刻字店益元斋为学徒,每日除侍奉主人及诸般劳务外,稍有暇晷,即刻苦读书习字,钻研印艺。一日,顾客以店内印作质劣不取,主人命樾丞赶制以应,得称许,由是满师,专以刻字为事,时十八岁。民国初年,严几道、陈师曾、姚华、金北楼、胡璧城、张伯英、锺刚中、袁寒云、杨千里等诸名公皆居京师,恒留连於琉璃厂文玩之场,樾丞虚心请益,励志研求,且师事於陈师曾,得窥六书三仓之源流、秦汉篆籀之迁变,故笔法章法能守古人矩度,无佻巧诡异之习,技艺日进。寻在琉璃厂各南纸店悬润,鬻艺所得,家境渐丰。年四十,在西琉璃厂自设图章墨盒店,是时适获一汉代铜鼓,极珍之,遂以铜鼓之谐音名曰『同古堂三万。京师为文人渊薮,书画名家,不可胜数,当时所用文具,如镇尺、墨盒,多为铜制。凡讲究之品,皆刻名家书画之属。樾丞擅为名家作品雕镂,各体法书,山水花乌,余与原作不爽毫发,所作梁启超、姚华合作书画铜屏十二幅拓本,今尚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又精自制印泥,为艺林推重。以兼营书画文玩关系,复谙於监古之术。能书,以铁线篆最负时名。偶作北碑之体,亦古朴可观。。[1]

参考文献

  1. 张樾丞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