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翻译

Mjlk讨论 | 贡献2021年9月2日 (四) 20:04的版本

中国翻译》将继续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办刊宗旨,关注理论前沿,贴近翻译实践,促进翻译教学,报道行业发展态势,加强编读互动交流,以满足业界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目录

历史沿革

1979年3月1日,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创刊《翻译通讯》(双月刊)[1],旨在交流在联合国文件翻译工作中的理论和技巧。

1980年正式公开出版,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译学专刊。

1982年,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翻译协会)成立。1983年1月15日,《翻译通讯》改为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刊(现《中国翻译》)正式出版。创刊号发表了姜椿芳会长的文章“翻译工作要有一个新局面”。成仿吾、包尔汉、肖三、曹靖华、爱泼斯坦、段连城等著文祝贺。该刊为月刊,总编辑为刘德有。

1983年3月15日,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翻译通讯》发表中国译协副会长、中央编译局局长宋书声的文章:《马恩全集》在我国的翻译和出版。

1986年改为名为《中国翻译》。主编为黄友义,副主编为杨平。《中国翻译》是我国译界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期刊。

《中国翻译》是大专院校外语师生、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爱好者交流译学研究和翻译实践经验的窗口,进行学术争鸣的园地。

栏目

有:译学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评论、译著评析、翻译教学、科技翻译、经贸翻译、实用英语翻译、人物介绍、国外翻译界、当代国外翻译理论、翻译创作谈、翻译史话、译坛春秋、中外文化交流、国外翻译界动态、词汇翻译选登、读者论坛、争鸣与商榷、翻译自学之友等。

办刊宗旨

反映国内、国际翻译学术界前沿发展水平与走向,开展译学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评介翻译作品,传播译事知识,促进外语教学,介绍新、老翻译工作者,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繁荣翻译事业,报道国内外译界思潮和动态。

一、稿件类别:本刊主要刊登中文稿件,酌量刊登海外学者的英文稿件。

二、本刊对来稿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审稿周期为三个月,三个月后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稿件。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

三、投稿方式:请将电子文稿以附件形式发送至电子信箱。不便使用电子邮件发送者,请邮寄至:北京市阜外百万庄大街24号《中国翻译》编辑部,邮编:100037。请勿重复使用两种方式投送同一稿件。

四、字数要求:来稿一般以5000-8000字为宜,长文应控制在10000字以内;书评及访谈类文章应在5000字以内为宜。

五、稿件以Word格式排版,段落格式及标点使用须规范,请在第一页附上作者信息: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职称及研究方向;正文请勿标注任何个人信息。

六、5000字以上的论述性文稿请附中英文摘要[2]、英文标题和关键词、作者单位英文名称。

七、文章格式体例请参照本刊文内引文标注、注释及文后参考文献体例。

八、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九、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十、任何个人或组织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文章,须经本刊同意,并注明出处。

诚挚感谢译界同仁多年来对本刊的厚爱与支持,欢迎赐稿!

本刊声明

1.本刊来稿要求首发,切勿一稿多投。向本刊投稿者,应当保证作品著作权的完整性、合法性,作品及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2.来稿如被采用,除非另有约定,将被发表在本刊、本刊合订本、本刊合作网络数据库及由本刊授权的其他出版物。

3.来稿在本刊发表后,除非另有约定,作者即已授权给本刊处理转载事宜。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必须征得本刊同意。

凡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条款。

视频

中国翻译 相关视频

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去世,他一生致力于中英、中法文学翻译
中国翻译界泰斗许渊冲逝世, 享年100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