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伯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月26日 (六) 22:22 由 七律元曲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張伯英
勺圃
出生 1871年
中國香港
逝世 2018年11月3日(2018-11-03)(55歲)
籍貫 徐州銅山
職業 書法家、金石鑑賞家、詩人、學者
知名作品 五言詩《如漢雲九日登雲龍山韻》、七言詩《和漢雲山樓共話》、《又中秋》

張伯英(1871-1949),字勺圃、一字少溥,譜名啟讓、別署雲龍山民、榆莊老農,晚號東涯老人、老勺、勺叟。室名遠山樓,小來禽館。徐州銅山縣人,清代光緒朝時舉人。書法家、金石鑑賞家、詩人、學者。出身於徐州望族,兄弟四人(分別是張伯英、張仲警、張叔庚、張季遵)。徐州市銅山人。光緒壬寅年補行庚子辛丑恩正併科順天榜舉人。少負異才。 著名畫家齊白石的老師。 張伯英能詩善文,風格清新俊逸。其詩七言居多,內容頗廣泛。晚年思念故鄉之情甚切,詩中多鄉愁離緒。代表作有五言詩《如漢雲九日登雲龍山韻》、七言詩《和漢雲山樓共話》、《又中秋》,詩中洋溢着真摯感情,一片至誠。

張伯英對故鄉的深切眷念之情,不僅傾注於詩文中,還表現在對鄉邑文獻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刊布的工作中。徐州博物館藏閻爾梅的行書七絕條幅,即為張伯英收藏並由其後人捐獻的珍品。

伯英留心鄉邑文獻,搜集最勤苦。最為人所稱道者,乃是刊印《徐州續詩征》。早在清末,徐州知府桂中行曾編印《徐州詩征》。該書成書匆促,頗有遺珠之憾。張伯英於1929年暮春始編,至1935年夏末刊印發行。5年辛勞成疾,偃臥病榻經歲不起。

張伯英不僅是書法家,而且是博古通今的學者。他能詩擅文,其詩文清新俊逸,學養深湛,卷帙浩繁的《黑龍江志稿》即由伯英主編。1929年黑龍江省長萬福鱗聘請張伯英為修志局長,張伯英邀請張從仁、徐東僑、楊秉彝等銅山同鄉與黑省人士共襄是舉。越3年省志編成,自上古至清末莫不詳備,全書62卷,約140萬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