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繼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月2日 (三) 13:20 由 南诏旧事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楊繼盛
楊繼盛
原文名 JiSheng Yang
出生 (1516-06-16)1516年6月16日
直隸容城
逝世 1555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官員
知名作品 《楊忠愍文集》
《楊椒山集》
《自書年譜》

楊繼盛,(楊繼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諫臣。

個人經歷

楊繼盛於明武宗正德十一年 生於直隸容城縣(今河北容城縣)一個世代耕讀之家。

七歲時,其母曹氏早逝,其父楊富另娶。繼母陳氏妒嫉他,讓他放牛。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十二歲的楊繼盛參加會試,中第三十八名。隨後在殿試中二甲第十一名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楊繼盛跟從南京吏部尚書韓邦奇學習。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三十五歲的楊繼盛調升京師,任兵部車駕司員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楊繼盛上任剛一個月,就草擬奏章彈劾嚴嵩。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嚴嵩授意刑部尚書何鰲,將楊繼盛與張經、浙江巡撫李天寵、蘇松副總兵湯克寬等九人處決,棄屍於市。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即楊繼盛死後七年,嚴嵩倒台,其子嚴世蕃被斬首。嚴嵩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於兩年後悽慘死去。

個人成就

楊繼盛擔任狄道(今甘肅臨洮)典史時,他的創書院、置學田,開煤山、肅褐市以及疏園圃、核戶籍等舉措,開拓了狄道吏治和教育事業的新局面。

1、創書院、置學田:

狄道為漢、藏、回等民族雜居之處,其子「西番回子,俱習番經,通不讀儒書」。

他首先解決了府縣生員的學習之所,將門生贄禮並俸資所余,於東山超然台蓋書院一區。

其次,又在圓通寺設館,募番、漢童生讀書者百餘人,聘教讀二人指導學習。經過三個月的努力,取得了教育的初步成效。

為解決府縣生員的生活問題,楊繼盛多方籌措款項,購置學田二千畝。款項的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自籌部分,包括所得俸銀並「鬻所乘馬,出婦服裝」的收入;二是清查戶籍後的餘糧,經請示上級後留用以置地。所購得的這些學田,一千畝由生員分種,一千畝佃種於人,收成用於諸生婚喪祭的補助或遇年荒時分用。

2、開煤山、肅褐市:

狄道縣西南80里有煤山。煤山地居鎖林峽(即今黑甸峽),有兩處可供採煤,一處在陝西,一處在地竺寺前。 楊繼盛了解情況後,利用自己的聲望,主動請命前往疏通。他與同去的四人「到則先攝之以威,次惠之以賞,由是煤利以開」,方便了當地百姓的生活。

3、及疏園圃、核戶籍:

黃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流經狄道縣境,經多年沉積,形成了自南而北的狹長谷地,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但存在「富者實減而貧者反增富者納輕而貧者反重」的嚴重後果。 [28]

為扭轉這一局面,楊繼盛將掌管私簿的手書召集起來,先算各戶的總數,次算一縣的總數,往日的弊端便暴露無遺,糧草數量比原來反而多出30石。楊繼盛在確查的基礎上,將應徵糧草的輕重分為三等,按各戶擁有的土地均攤,使從前游移於其間而得利者無隙可乘。

戶籍核查多出的30石糧草,楊繼盛並沒有隱瞞,而是如實上報。經過請示上司批准,這些多餘的糧食用於購置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