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瞿秋白

Llpin讨论 | 贡献2018年12月6日 (四) 18:39的版本 个人影响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目录

简介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主编中共中央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1925年,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
 
瞿秋白
原图链接 来自搜狗网
出生 (1899-01-29) 1899年1月29日(125歲)
江苏常州
逝世 1935年6月18日(1935-06-18)(36歲)
国籍 中国
别名 瞿霜
职业 无产阶级革命家
理论家
文学家
知名作品 《赤都心史》
《饿乡纪程》
《多余之话》

个人影响

瞿秋白的一生,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人物生平

瞿秋白,又名瞿双,出生于江苏常州,祖籍宜兴。瞿家先祖世居宜兴丁山,宋代南迁至吴越间,定居于丁山(今无锡常熟)。瞿秋白的曾祖父瞿锡保(申之),是道光丁酉顺天乡试举人,叔祖父瞿赓甫(廷韶、舜石),同治庚午举人,在湖北为官三十余年。瞿秋白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职务(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

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并第一个

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瞿秋白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参与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挤冷落直至牺牲,这被人们视作一个悲剧。其曲折的心路历程在《多余的话》中有着真诚的表达。

文学造诣

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并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瞿秋白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参与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挤冷落直至牺牲,这被人们视作一个悲剧。其曲折的心路历程在《多余的话》中有着真诚的表达。 根据他临终前的自述,他只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参与政治运动,乃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完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