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叶榕

讨论 | 贡献2020年6月27日 (六) 17:41的版本

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别名:细叶榕、雅榕

分类:乔木花卉

科属: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桑目 桑科 榕属

盛花期:夏季秋季

目录

小叶榕的介绍

小叶榕是常绿乔木,枝具下垂状气生根。叶椭圆至倒卵形,长1~4厘米,先端顿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羽状脉,侧脉5~6对,革质,无毛。隐花果腋生,近扁球形,熟时淡红色。花期5~12月。

小叶榕的形态特征

外貌

小叶榕是乔木,高15-20米,胸径25-40厘米;树皮深灰色,有皮孔;小枝粗壮,无毛。

小叶榕的叶狭椭圆形,长5-10厘米,宽1.5-4厘米,全缘,先端短尖至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光 滑无毛,干后灰绿色,基生侧脉短,侧脉4-8对,小脉在表面明显;叶柄短,长约1- 2厘米;托叶披针形,无毛,长约1厘米。

花果

榕果成对腋生或3-4个簇生于无叶小枝叶腋, 球形,直径4-5毫米;雄花、瘿花、雌花同生于一榕果内壁;雄花极少数,生于榕果内 壁近口部,花被片2,披针形,子房斜卵形,花柱侧生,柱头圆形;瘿花相似于雌花,花 柱线形而短;榕果无总梗或不超过0.5毫米,小叶榕的花果期花期5~12月。

小叶榕的生态习性

小叶榕通常生于海拔900-1600米密林中或村寨附近。

小叶榕特点:喜欢温暖、bai高湿、长日照、土壤肥沃du的生长zhi环境,耐瘠、耐风、抗污染dao、耐剪、易移植、寿命长。

小叶榕树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园林景观植物,因其是常绿树木,而且具有发达的气生根,绿化茂密,树型美观,枝叶下垂,深受人们喜爱,是南方城乡道路、广场、公园、风景点、庭院的主要绿化树种。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1]

小叶榕的种植注意事项

  1. 小叶榕的枝条柔软,外形充满光泽,促进具有很高的的观赏价值,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净化空气,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要想养殖好小叶榕,首先就是对于水分的控制,水分倘若给予过多,可能会导致小叶榕的根部因为积水发生腐烂,水分如果过少,也会使得它发生枯萎,因此我们在浇水时见干见湿,适当的浇水即可。
  2. 小叶榕喜欢温暖并且阳光充足的环境,它是一种热带植物,小叶榕所能接受的最低温度是五摄氏度,不过当夏季温度过高时,也要注意对它进行适当的遮阴,防止晒伤。如果光照不足的话,就会掉叶子。
  3. 种植小叶榕的土壤要选择比较疏松透气并且排水性良好的沙质土壤,小叶榕是属于比较喜肥类植物,因此在它的生长过程中要给它提供充足的营养,但也不可过多,适量即可。
  4. 为防止榕树长得过高,需要经常通过摘心的方法控制,让枝头的嫩芽减掉,这样防止榕树长得过高,影响盆景造型比例。总体说小叶榕喜温暖、高湿、长日照、土壤肥沃的生长环境[2]

小叶榕的栽培技术

温度

喜温暖,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5°。耐高温,温度30°以上时也能生长良好。不耐寒,安全的越冬温度为5°斑叶品种的耐寒力稍差,越冬温度最好能维持在8°0以上。 温度低时会产生大量落叶。

光照

喜明亮的散射光,有一定的耐阴能力。不耐强烈 阳光的曝晒,光照过强时会灼伤叶片而出现黄化、焦叶。也不宜过阴,否则会引起大量落叶,并使有斑纹的品种的美丽斑块变淡。5~9月应进行遮荫,或将植株置于散射光充足处。其余时间则应给予充足的阳光。

浇水

喜湿润的土壤环境,生长期间应充分供给水分, 保持盆土湿润。冬季则需控制浇水,低温而盆土过湿时,易导致根系腐烂。

环境湿度

喜湿润的环境,生长季天晴而空气干燥时, 要经常向枝叶及四周环境喷水,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

圃地选择

选取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微酸性砂质土壤,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土地。将地挖沟作床,翻土深15~25cm,清除杂物,平整土地,667m2施基肥1000~2000kg农家肥。作成宽1.5m高30cm的床畦,两边留好可进行排灌的水沟及步道,床面应中间略高,两边稍低,以便于滤出床内积水。最后耙平耧细床面,并进行灭菌处理。

插穗选择

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选择10年生以上,生长健壮的母树,在其树冠中上部外围,剪取2~3年生,直径4~6cm,无病虫害、无损伤的粗壮枝条,修去侧枝、树叶,截成1.8~2m长的插穗。穗条上端修平,并用黄泥浆裹住伤口,再用薄膜包扎,下部削成马耳形切面,要求切面平滑勿撕裂。下切口用浓度为50mg/l的ABT生根粉液浸泡约2小时左右,稍晾,待药液中的酒精挥发后再扦插。当天剪取的插穗要当天插完,以防插条失水、切口碰伤和组织坏死。

扦插技术

将处理过的插穗及时直立埋入坑底,株行距一般为20cm×20cm,插条基部入土30 ~40cm,枝条露出土面1.5m,填土踏实。扦插完成后,立即浇足定根水,并将插床灌透水。务必使插穗基部与土壤密接,以利于切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小叶榕2~3年生大枝扦插,应在枝条未萌芽前进行。根据观察,当苗床土壤温度达到16℃以上时,插穗开始生根。

保温保湿

3月中下旬气温变化较大,如日最高气温达到15℃以上,中午要淋水保湿一次,后期随温度的稳定增高,每天浇水要增至2~3次,以表土不发白为宜。为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使其尽早愈合生根,可用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约15天左右,埋枝上先发嫩芽,再经30天陆续愈合生根。

除蘖抹芽

小叶榕的插穗自身营养很丰富,如阳光充足温度过高,尚未生根就会大量萌发芽、叶。此时除保留顶芽外,其余一律抹除,以免过多地损耗养分。

及时追肥

为满足插穗的生长要求,在生根后的一个星期,要及时追施薄肥一次,以后每隔15天施一次。这样,经过3~4次的施肥后,插苗的根群发达,生长旺盛,且能吸收下层养分。经圃地1年培植,即可带土栽种。

防病治虫

小叶榕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枯病、烂皮病、灰白蚕蛾、榕管蓟马、云斑天牛等。防治方法:1)用刮除法刮除腐烂病皮,涂多菌灵等药剂消毒。2)喷杀螟松或磷胺等药剂杀灭云斑天牛成虫。3)其他害虫在其若虫或幼虫期喷洒敌敌畏或敌百虫等药剂防治。

小结

  1. 小叶榕是一种扦插易生根植物,用大枝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而且培育时间短,成型快,能快速满足城市绿化对大苗的需求。
  2. 对于大枝扦插,成活率主要取决于插条的选择,如果所剪取的插条细弱会降低成活率,插条短会延长成苗期。[3]

繁殖培育

通常用扦插和高压繁殖。扦插一般于春末夏初及秋季气温较高时进行。扦插时选择1-2年生木质化枝条,剪取5-15厘米作为插条,上部保留3-4片叶片,并剪去叶片的一半;为防止树液流出,可将切口浸于水中或沾上木炭粉;将插条1/3-1/2插入已备好的河沙或珍珠岩培成的插床中,保持插床湿润,并注意喷雾。在25-30℃温度及半阴条件下,一个月左右可以生根盆栽。对于斑叶品种,其扦插生根较难,可用低浓度的生长素(如50×10¯5 吲哚乙酸、吲哚丁酸或生根粉)处理插条下部,以促进其生根。高压繁殖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选择两年生枝条,先在枝条上做环状剥皮(宽1-1.5厘米);稍晾干后再用潮湿苔藓、泥炭土等包在伤口,并用塑料薄膜包扎上下两端;约经1-2个月,生根完好后剪下枝条上盆种植。与扦插繁殖相比,高压繁殖苗成型快,但繁殖系数较低。[4]

小叶榕的病害防治

串珠大茎点霉,属于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圆形至扁圆形,深褐色,初埋生,略凸起。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卵圆形,幼时无色,无隔,成熟时黄褐色,有油球1—2个,偶具有2个隔膜。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病部或随病组织遗落土壤中越冬。翌年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淋水溅射传播,从伤口侵入,进行侵染。多雨及湿度大,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 精心养护,使榕树健壮生长。
  2. 进入雨季,要注意控制湿度。
  3. 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50%甲基琉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木虱 小叶榕木虱,是小叶榕的主要害虫,其主要危害小叶榕新梢和叶片,该虫全年几乎都可发生,但以4-9月为最盛,小叶榕在发新梢时危害特别严重。4至5月初为小叶榕榕木虱第1代成虫出现的高峰时期,此时期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榕木虱繁殖生长快,是一年中防治的关键阶段。

榕木虱(Macrohomotoma gladiatean Kuwayama)属同翅目,个木虱科,又称榕个木虱。近年来由于榕木虱在小叶榕上发生危害,不但影响了小叶榕的健康生长及景观观赏价值,甚至因防治不及时而导致小叶榕死亡,已成为小叶榕主要虫害。

榕木虱危害症状

榕木虱若虫分泌白色的蜡丝,若虫一般潜居在白色蜡絮中,在嫩枝的顶端形成一个个白色的小团,将虫体严严实实包裹起来,若虫在白色的蜡絮内吸食树木的汁液;成虫多产卵于新抽出的嫩芽上,其产卵期与小叶榕的嫩梢抽梢期相吻合;树势越弱危害越重。严重时榕树枝条干枯,叶片脱落,叶片皱缩甚至脱落,使树木生长受阻,影响观赏价值。其排泄物还诱发煤烟病。

榕木虱形态特征

若虫:1~2龄体较扁,1龄长0.4~0.6毫米,黄红色,2龄长1.2毫米。翅芽突凸,腹部分泌大量白色蜡丝。

卵:呈纺锤体形,一端较尖,初期黄白色半透明,后转变为浅褐色长约0.5毫米。成虫:体长4~5毫米,全体棕绿色,头部前方较平,复眼向两侧凸,呈褐色。触角10节,前后翅透明,前翅前缘1/3处育一尖角状褐斑。胸腹部背面棕色,腹面绿色。雌虫腹部纺锤形,末端尖,卵鞘匕首状,坚韧。

榕木虱的年生活史

榕木虱在小叶榕上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木虱在上一年1O月上旬产卵,1O月下旬出现孵化盛期,到来年4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5月上旬出现成虫高峰期;第l代木虱于5月上旬产卵,6月上旬出现孵化盛期,7月上旬为成虫高峰期;第2代木虱于7月上旬产卵,8月上旬出现孵化盛期,8月下旬出现成虫高峰期;第3代木虱于8月下旬产卵,1O月上旬出现成虫高峰期,4~1O月问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榕木虱的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1. 修剪树枝结合修枝,对虫害严重的小叶榕(树冠外部40%以上的叶片被若虫分泌的白色蜡絮包裹)树枝进行适当修剪,修剪下来的树枝全部拉到城外空地焚烧掩埋。以后每发现上述情况的小叶榕,均采取同样的方法处理。
  2. 树干涂白可在每年11月底开始,对行道树和虫害特别严重的小叶榕进行树干涂白,树干涂白可以对榕木虱在小叶榕树之间转移进行适当遏制。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小叶榕榕木虱虫害在较大范围发生时,主要和有效的防治方法。由于榕木虱若虫有分泌的白色蜡絮严密包裹保护,同时若虫在白色的蜡絮内吸食树木的汁液,因此榕木虱化学防治应使用能被植物叶片吸收的内吸性化学药剂。

防治小叶榕榕木虱时主要使用的化学药剂有:2.5%大康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氧化乐果乳油。若虫害较严重,使用药液浓度均为800倍左右,为了防止榕木虱产生抗药性,每次用1种农药,3种农药交替使用,每次防治时均对小叶榕的所有叶面进行药液喷洒,在气候条件适合,同时虫害较严重时15~20d防治1次。

注干法

在小叶榕树的树杆部用机动打孔注药机以45度角钻打一个小拇指粗的小孔,深度为4-20厘米(根据榕树的胸径大小来算),然后将输液瓶的嘴部插入小孔中。在配制药物时,先要测量榕树的胸径大小,然后按1:1配制药水,即0.1米胸径的榕树,配用10毫升药物。一般打1个多小时吊针,树上木虱就会被全部洗白。发现用注干法施用30%敌敌畏·氧乐乳油和用环割法施用40%氧乐果乳油10倍液,药后10天防效分别为75.56%和59.24%。

注干法优点是对环境污染小、防治彻底、持效长(20天有效);缺点是因小叶榕树干多汁,注药孔易结水,孔口愈合困难,因此每年5月或10月打孔注药一次为宜,钻孔时钻孔不宜过大。

小叶榕的品种分类

主要变种

  • 近无柄雅榕(新拟)(变种)万年青(砚山)无柄小叶榕(浙江植物志)
  •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总梗或有很短的总梗。叶无毛或被微柔毛。
  • 浙江南部(北至龙泉永嘉一线)、江西南部、广东云南(北至玉溪广通大理,海拔980-1600(-2400)米)。泰国西北部、印度东北部也有。
  • 为紫胶虫寄主,树冠大,作庭荫树(浙江植物志)。

小叶榕的分布区域

小叶榕产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北至双柏、玉溪、弥渡,海拔800-2000米)。锡金、不丹、印度、中南半岛各国,马来西亚、 菲律宾、北加里曼丹也有[5]

园林用途

树性强健,绿荫蔽天,为低维护性高级遮荫、行道树、园景树、防火树、防风树、绿篱树或修剪造型,是台湾地区景观利用最广泛的树种。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