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合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JTA讨论 | 贡献2020年1月4日 (六) 09:26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合肥市,简称合或淝,有时亦简称庐,又称庐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和最大城市,行政区划级别为地级市。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讯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皖江城市带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合肥历史悠久,自秦汉建制已有二千馀年,历为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著称。


[1]

人文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合肥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部分遗址属于印纹陶文化,他们除了采集狩猎外,还从事农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

西周时期,周王分巢国为庐、巢两国,其中庐国都于庐邑,位于今天的合肥市区西北。[14]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15]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合肥几经战乱,最终由曹操控制,并在此设立扬州刺史部,管辖曹操实际控制的扬州江北部分。曹操、孙权以及后来的魏吴两国曾在合肥交战多次,史称“合肥之战”。西晋属淮南郡。东晋在此安置汝阴(今阜阳市)侨民,因而改名汝阴县。刘宋设立南汝阴郡,治汝阴县。南齐改南汝阴郡为汝阴郡。萧梁设南豫州,治于汝阴,遂改合州。

隋初复改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唐代建制基本不变。

五代十国时期,合肥主要归属杨吴及南唐管辖,两国先后在此设立德胜节度使和保信节度使。北宋庐州建制不变,新设淮南西路管辖包括寿春、合肥在内的淮西各地,并在合肥设立淮南西路转运使司、提举常平广惠仓司和兵马钤辖司。南宋时期,合肥是抗金前沿,设有淮南西路安抚使司和转运使司。

庐州府城隍庙思惠楼 元在此设庐州路管辖合肥、梁(在今肥东县境内)和舒城三县以及和州、无为州、六安州三州,亦设立淮西道宣慰司和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司(后称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管辖淮西各路。明为庐州府治。清为江南省庐州府治。

安徽省建于1667年,合肥在1853年至1862年间(即太平天国时期)为安徽省临时省会。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废置庐州府,保留合肥县。1938年春,原安徽省法定省会安庆沦陷,临时省会迁至立煌县(今金寨)。民国34年(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省会由金寨迁驻合肥。1949年1月徐蚌会战后,中国共产党占领合肥县,析合肥县新设肥东、肥西两县,并在合肥设立皖北行政公署。1952年,皖北、皖南两公署合并设立安徽省,正式定省会为合肥。1964年划寿县东部、定远西部、肥东西北部、肥西东北部设立长丰县,由合肥市管辖。1983年,肥东县、肥西县分别从巢湖专区和六安专区归还合肥,此时合肥市辖东市区、西市区、中市区、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2002年将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郊区分别调整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和包河区。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行政区划进行相应调整,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其中在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基础上设立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由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调整后合肥市辖4区1市4县。

地理位置

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环抱巢湖,,以平原丘陵为主。位于安徽省正中央,分别与东边的滁州市、马鞍山市,南边的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西边的六安市,北边的淮南市相邻。 合肥地理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较短。冬季冷凉干燥,夏季闷热,春秋湿而暖。

经济作物

合肥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势较好,比较适合发展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合肥市在经济发展中,注意坚持发展先进位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期整体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旅游景点

包公园;三国时期古战场逍遥津;三国时期曹操练兵的教弩台;徽园于2001年9月开放,园内共约有四十五个景点,包括合肥园,六安园,曹操运兵道等。人文景点还有淮河路的李鸿章故居和大兴镇的李鸿章享堂。环城公园,包河公园,杏花公园,三国遗址公园,合肥海洋世界,欢乐岛,阳光海岸水世界,天鹅湖公园,翡翠湖公园,滨湖湿地森林公园等景点。[2]

合肥市拥有半汤汤池两处温泉度假区。半汤镇位于巢湖市东部,汤池镇位于庐江县西部。

参考文献

  1. [文章网址 说明],来源,文章日期
  2. 合肥市旅游景点,tripadvis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