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西洋番国志

Mjlk讨论 | 贡献2021年7月20日 (二) 15:49的版本

西洋番国志》,15世纪中国的中西海上交通史藉。巩珍著。成书于明宣德九年(1434)二月。始见于钱曾的《读书敏求记》,后又见于彭元瑞的《知圣道斋》读书跋尾。中华书局根据《知圣道斋》钞本校注排印,向达校注,1961年出版,1982年再版。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即其返航后翌年在北京撰成。本书1卷,共20则。卷首收有明永乐至宣德敕书3道。本书对所历诸国的航海位置、风土民情、历史地理、资源物产等介绍备详,特别是对明代的航海技术、航海工具、船队规模等均有目击实录。本书与马欢的《瀛涯胜览》和费信的《星槎胜览》并称为有关“郑和下西洋”的3部最初史料。彭元瑞云此书“纪所亲见……叙次了了”,“胜于汪焕章《岛夷志略》”。钱曾则称其“叙事详核、引文瞻雅”。但由于过于讲究行文简洁、有些地方不免辞意晦涩;又因为作者生活时代的限制,在记述中也有偏颇或荒诞之处。

作者简介

巩珍,字无考,号养素生,南京人。明宣德五年至宣德八年(1430—1433),随郑和第7次下西洋,“往还三年,经济大海”。“凡所纪各国之事迹,或目及耳闻,或在处询访,汉言番语,悉凭通事转译而得,记录无遣”。

工具书的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书是一种依据特定的需要,广泛汇集相关的知识或文献资料,按一定的体例和检索方式编排,专供查资料线索的图书、文献,是人们在书山探宝,学海求知的“”。学会和善于利用工具书,是做学问的一项基本功。

我国的工具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籀记载,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就有字书《史籀篇[1]。如果说先秦是工具书的萌芽时期的话,那么两汉则是工具书的奠基时期。《方言》,《说文解字》《别录》《七略》等一批定型的字典、词典、书目,为以后工具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工具书的不断发展,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除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外,年鉴、手册[2]在工具书类型中发展较快,品种多,规模大,既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门或专科性的,既有学术性的,也有生活方面的。

视频

西洋番国志 相关视频

《西洋番国志》
明宣德元年内府刊本《历代臣鉴》

参考文献

  1. 史籀篇,可可诗词,2020-09-11
  2. 07 中文工具书-年鉴 手册,道客巴巴,201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