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伊东忠太

Naocc讨论 | 贡献2018年11月11日 (日) 10:21的版本 (增加來源)

伊东忠太(1867年-1954年),日本建筑史学家。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东京帝国大学教授。著作包括:《日本建筑研究》、《东洋建筑研究》、《见学记行》、《中国建筑史》等。

目录

生平

  • 1867年(庆应3年) 米泽出生
  • 1871年(明治4年) 藩学兴让馆入学
  • 1873年(明治6年) 随军医父亲伊东祐前往东京,就读番町小学
  • 1878年(明治11年)父亲担任下总佐仓联队军医前往佐仓,就读鹿山小学
  • 1879年(明治12年)就读旧制鹿山中学校
  • 1881年(明治14年)就读东京外国语学校德语科
  • 1885年(明治18年)就读第一高等中学校,担任乡党会发起人
  • 1892年(明治25年)帝国大学工科大学毕业(现今东京大学工学部)论文“建筑哲学”,继续就读大学院(研究所)
  • 1893年(明治26年)发表“法隆寺建筑论”开始对日本建筑史的研究
  • 1897年(明治30年)帝国大学工科大学讲师
  • 1899年(明治32年)帝国大学工科大学助教授
  • 1901年(明治34年)工学博士
  • 1902年(明治35年)因为研究建筑学,开始游历中国、印度、土耳其
  • 1905年(明治38年)经由欧美归国,担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
  • 1923年(大正12年)与镰仓芳太郎进行琉球王国首里城]]正殿保存
  • 1928年(昭和3年) 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早稻田大学教授
  • 1937年(昭和12年)帝国艺术院会员
  • 1943年(昭和18年)文化勲章受章,建筑界第一人[1]
  • 1954年(昭和29年)2月26日米泽市第一号名誉市民[1]。同年4月7日去世。

个人特色

  • 圆柱收分线的希腊起源说:伊东忠太学位论文(1893年)考察奈良法隆寺时,发现支柱的躯干收分与希腊建筑的圆柱收分线类似,主张日本是丝绸之路的最后终点。圆柱中央部安上膨胀增加立体感的技术称为圆柱收分线。
  • 当时前往欧美留学是常识,不过为了厘清日本建筑的起源,选择在亚洲中国、印度、土耳其旅行,并发现中国云冈石窟。在思索东亚(东洋)建筑史,认为西方石造建筑到东方木造建筑的传递过程中介为印度文化,影响其部分寺庙建筑采用印度风格,如东京筑地本愿寺。
  • 将Architecture翻译为“造家”,也于1886年(明治19年)创立造家学会,1894年改翻译为“建筑”(明治27年),1897年成立“建筑学会”(明治30年),1898年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大学造家学科改为建筑学科(明治31年)。
  • 认为神社应是古典式设计的“神灵住居木造宫殿”,1923年东京发生关东大地震,1926年起担任复兴神社的设计顾问(设计监督大江新太郎),认为神社必须采用不燃、耐震的钢筋混凝土构造。
  • 本人为妖怪迷,在一桥大学的兼松礼堂和东京震灾慰灵堂加入许多不可思议的动物雕刻。由于想成为漫画家,画下大量日本画及妖怪等的轻松的漫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