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黑龙江的蘑菇(张君亭)

他乡讨论 | 贡献2024年6月17日 (一) 17:46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黑龙江的蘑菇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黑龙江的蘑菇》中国当代作家张君亭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黑龙江的蘑菇

在盛夏的江南

一九九三年夏天,我到无锡出差,中午时分,来到无锡北郊。从头天晚上在济南坐上火车已经大半天没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噜噜直叫,正好路西有一家小饭馆儿,信步走了进去。

坐西朝东的一个小餐馆儿,南北两间,房子很窄,门前一条南北马路,隔马路就是赫赫有名的京杭大运河

小餐馆儿窗明几净,一对老夫妇经营,大约已过了吃饭时间,吃饭的人了了。我选了一付靠窗的座位坐了,要了一盘清炒豆腐一盘香菇小青菜,老掌柜的曾向我推荐店里的排骨,我知道无锡的排骨名扬天下,遗憾的是我这北方人不能消受江南的甜食。我又要了一大份儿雪菜面,老掌柜狐疑地问我:“你能吃得下吗?”他这是惊诧我这个北方人的饭量。饭菜上来,真是赏心悦目,豆腐嫩嫩的像白玉,枣红色的是香菇,精致的面条精致的几许雪菜,鲜绿得像翡翠一样的小青菜。这小青菜印象最深,只一两寸长、几片叶子,嫩绿清香。要了几瓶啤酒,向着大运河把酒临风,从济南到无锡一路长途火车的闷热劳顿消失殆尽。

天瓦蓝瓦蓝的,虽是夏日骄阳亭午,却有着氤氲的清凉水意。

阳光站着,运河躺着。

这里地处城乡结合部,又值中午,马路上几无行人。

运河的对岸有一艘小舟,船家正在升火做饭,船头上架一口小铁锅,袅袅的炊烟直直地静静地消失进半空里。更远处的一条小船上,晒衣绳上晾着一串花绿的衣裳。

行过一艘驳船,前面是动力的机船,后面拖着一长串货驳,搅动的河里有了涟漪,船过去了,很快运河又归于安静。

我是第一次到无锡也是第一次到江南。江南,自然是历史悠久,鱼米之乡富饶之乡人文之乡,无锡更是我最为崇敬的《二泉映月》诞生之地!

独自在这陌生的地方。人是陌生的,天地是陌生的,环境是陌生的,草木是陌生的,味道是陌生的。出离于滚滚红尘置身于安静的世外是多么得惬意。

面对安静的大运河,竟恍然不知何夕何年,如同走进了古幽的岁月

凭轩四望,似乎杜甫亦或李白亦或陌生的一位古人正匆匆赶来,我羡慕他风尘仆仆,我千里乘车哪抵他一路风景!

不由想起了《水浒传》中宋江饮酒浔阳楼的情景。

眼前虽无“蓝桥风月”,然亦可把盏;脚下虽无河畔高楼,但也如同身在云端。

前既可思古人,后也可想来者。我不甘于前人的沧桑,我膜拜于当下的勃勃青春!我尽可发古思幽感慨无边,却不怆然涕下。

二十几年过去了,夏日大运河的一派河景,依然让我历历在目绕心难忘。

黑龙江的蘑菇

曾经在黑龙江生活过一年多。是一九八一年夏到一九八二年秋冬之交,我十五、六岁,属投亲逃难求生,在那里受过很多苦难,不堪回首,人到中年,痛定思痛,发现竟然一直忽略了那里美丽的北国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物产。

其中,我以为,可以把蘑菇视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地域代表性特产之一。

曾在牡丹江市区北郊一片小山上采一种松蘑,也叫粘蘑。在牡丹江的小山上采蘑菇的多是市里人,不为卖钱,自己食用还好玩,做成蘑菇汤鲜美得很。有一种蘑菇,叫棺材盖子蘑,听名字就挺吓人,当地人说有毒,与松蘑模样很相似,大小差不多,伞盖都是一样的枣红色,只是:松蘑的伞盖边缘下滑,棺材盖蘑的伞盖边缘向上翻。还有一种蹬腿蘑,不言而喻更是剧毒。干的松蘑,现在山东的市场上常见,味道却不能与鲜蘑相比。

双鸭山大山深处的林区,蘑菇的品种极多,但少见松蘑,估计即使见到松蘑当地人也不屑。

榛蘑,当地人视为很普通的一种蘑菇,生在山坡上的泥土地上,找到就是一小片儿,采了晒干能卖到一块二毛钱一斤,职业跑山采山货的一般不愿采榛蘑,嫌经济价值低,有的人家采回家用盐腌了自食或待客,有一家冬天用腌的蘑菇炒白菜,我吃了,很好吃,比牡丹江的松蘑要好得多。

榆黄蘑,生在榆树上,橘黄色,色愈黄愈肥嫩,职业跑山人更不屑顾,他们说这种蘑菇只能鲜吃不能晒干,晒干如草不能吃,没有经济价值,新鲜榆黄蘑送到几十里外的宝清县城能卖五毛钱一斤,当地无一人卖过,可见那里的人不勤快当然也隐含着他们生活的安逸。我和当地两个少年,兄妹俩,哥哥比我稍大妹妹比我稍小,我们仨结伴跑山,人小只能到近处的南山,出林场翻过一座小山包,有几面很大的山坡,有一面山坡树木已被林场伐完,我们发现两棵躺在草丛里的大榆树,因为榆树是劣等木材,伐倒就被扔掉了,两棵榆树上生满一兜兜一丛丛生机勃勃的蘑菇,我们各采一大背篼,回家炖一大锅蘑菇汤,是我在东北吃到的最鲜美的蘑菇!

我以为不管是什么蘑菇,都以鲜时吃为好,晒干后再吃味道迥异,但晒干耐储存。

冬蘑,也叫圆蘑,秋冬采集,顾名思义这时天气已很冷了,躺着的朽木站着的活树都能生长,冬蘑肥厚硕大,大的比人的手掌还大,正面是枣红色,需到远处大森林去,冬蘑较为珍贵,当时能买到三块五毛钱左右,已经价格不菲了,一般人不舍得自吃,我曾有两次大获丰收,晒干卖给收山货的了,我在东北一次没尝过鲜冬蘑连干的也没有吃过。

猴头,准确地应该叫猴头蘑,东北最为珍贵的蘑菇,可以卖到五块钱一斤。长得极像毛茸茸的猴子脑袋,数量稀少,有一次跑山,看见一棵笔直钻天的白桦树,顶端的几根树枝被半截折断,上面插着一串串的猴头,我瞅着纳闷,那哥哥说,是小松鼠放那儿的,准备冬天吃。还有一次在一面偏僻的大山坡上,高耸着一棵巨大的柞树,几人合抱,巨大的树冠,高高的树杈间,分散生长着几个巨大的猴头,只能望树兴叹无可奈何。有一次跟一个当地人走得很远,向西翻过两座山,到了一座山的西坡,对面一座大山特别高,当地人说那座山叫老秃顶子,是当地最高的山,我俩坐着歇息,我背靠一棵柞树,不经意抬头往回一看,头顶的树上竟然从下往上挂着一串橙黄色猴头,正是可遇而不可求。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情形:太阳西斜挂在高高的老秃顶子上,漫山的黄叶。我有一次在电脑地图上,看见了标示的老秃顶子,我想起了那个下午。采的猴头自然也卖给了收山货的,最近几年才品尝过猴头,嚼之无味,远不是东北山里人说的美味,都是人工培育的,也不是产自东北大森林中。

木耳虽小却是林区山货的主产品之一,多长在倒地的朽木上,可以卖到八块钱一斤,极昂贵了。可以炒鸡蛋吃,我觉得没有特殊味道。

从双鸭山市里到林区山沟里来收山货的,最喜欢猴头冬蘑木耳,如果收的数量不足才捎收些榛蘑补齐。

在牡丹江,市区北部原牡丹江纺织厂东边,有一个小农贸市场,有天上午路过,看见一个中年男人守着一大筐蘑菇。我印象很深,叫扫帚蘑,很多人围着,买的少羡慕称奇的多,好像是一块五一斤,已经不算便宜了,这种蘑菇样子很奇特,浅红褐色,没有伞盖没有柱柄,就是一块肉质的块状朝上长着一堆柱状突起,不大像扫帚倒有点像一把吹奏的笙。这种蘑菇我只见过这一次。

黑龙江山野里还有许许多多的野花野果野菜奇珍异宝,还有壮美的北国风光!哎吆喂,跑题了。[1]

作者简介

张君亭:一九六五年生于青岛,现定居胜利油田。创作以散文诗歌小小说为主,追求人品人性智慧的创作理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