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新华村(浙江省长兴县畎桥乡)

增加 2,661 位元組, 7 天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新华村 </big> '''
|-
| <center><img src= width="300"></center><small>[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新华村'''隶属 [[ 浙江省 ]] 长兴县 [[ 畎桥乡 ]] ,50年代初属畎桥乡二村。1957年春建立高田、新华两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下半年两社合并为新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建立新华大队,属林城人民公社天平管理区。1961年属天平桥人民公社。1984年改名新华村,隶属畎桥乡。为乡人民政府驻地。辖杨家湾、贺家村、黄泥滩、汪家湾、上庄、陈桥头、小俞村、店基村、塘里村、大俞村、 [[ 高田庙 ]] 、杨家村、陈家村、余家湾、庄里16个自然村。1992年有28个生产队,642户,2740人,其中正、半劳动力1881人。 <ref>=水产养殖=新华村系平原区,村区多渔塘。1992年有鱼塘820亩。鱼塘归村、队两级所有,其中村525亩,队295亩。水产品有鱼、鱼苗、河蚌、三角蚌、珍珠等。养鱼、繁殖鱼苗是新华村的传统水产业。鱼种以[ (附图)[鲢鱼], </ref>]、青鱼、[[草鱼]]、[[鲤鱼]]为主。1964年,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清率先在村试养鱼苗获得成功,在全村逐步推开。"文化大革命"期间,村民养殖鱼苗被作为资本主义"尾巴"来割。1975年,部分生产队恢复养殖鱼苗,主要销往安徽省广德、宁国等地。以后,繁殖鱼苗又逐步在村民中普遍推开。1984年,新华村是长兴县较早开始实行集体鱼塘招标承包村之一。村民委员会为发动全村招标,提前用广播通知到各家各户,规定招标承包日期,召开社员大会,公开投标竞争,以标的多者为中标人,承包期一般都定为3年。当时承包者大多以养鱼为主,通过招标选择承包人,提高了养殖业的效益,鱼塘养殖由过去的"粗放型"改变为"精细型"。承包者每年上交村、队两级承包金在10万元以上,成为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
=经济发展=
新华村有水田4000亩,以种植[[水稻]]、油菜、麦类为主。199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4.74万公斤,春粮23.23万公斤,油菜籽25.76万公斤。
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党支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信心。党支部书记方水林,副书记、村[[经济]]联合社社长汪新富,村民委员会主任王金元等干部,又从永康市引进席草种子,试种1亩席草获得成功。以后,发动全村100多户种植120亩席草,1992年产席草1.25万公斤。同年下半年投资1.9万元,从外地购进2台织席机,办起湖州市第一家草席加工厂。是年生产草席4000多米。方水林、汪新富、王金元等村干部又分别到长兴、湖州、泗安等地联系草席销售业务,在长兴县城设立销售点。全村第三产业发展也较快,据统计,全村有6户联合在外搞水上运输,船运吨位500吨。有200多人在县城和林城镇、畎桥乡搞建筑业。
199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81万元,其中集体收入17.4万元(内水产业收入15.4万元,机埠、锯板厂、机修厂、砖瓦窑等收入2万元)。全村人均收入从1983年的300多元提高到1992年的1600多元,增加5倍多。470多户村民先后盖起新楼房,占全村总户数的75%。村党支部在1986、1987年被中共长兴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1987年获长兴县"双争"活动先进党支部称号。1990年被中共湖州市委评为市级先进党支部,湖州市农村经营管理先进集体。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61,6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