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95.2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BGM-71拖式飛彈 的原始碼
←
BGM-71拖式飛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GM-71拖式飛彈'''<br><img src="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3202/d320211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401/1142586.htm 圖片來自ettoday]</small> |} '''BGM-71拖式飛彈'''('''BGM-71 TOW''')是[[美國]]的一種[[反坦克導彈|反坦克飛彈]]<ref>[http://www.mod.gov.cn/big5/photo/2015-06/07/content_4588757.htm 反坦克導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ref> 。'''TOW'''是英文管射('''T'''ube launched)、光學追蹤('''O'''ptically tracked)和線控導引('''W'''ire command link guided)的縮寫。 TOW的生產開始於1970年,是現在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反坦克導引飛彈,目前生產的TOW可以貫穿任何已知[[坦克]]的[[裝甲]]。 == 歷史 == 此飛彈最初由[[休斯飛機公司]]在1963年-1968年間研發,代號XBGM-71A,設計是希望讓地面和直昇機都能使用。在1968年,休斯獲得了一份全面生產合約,並在1970年美國陸軍開始部署此武器系統。在被採用後,BGM-71系列取代了當時服役的[[M40無後座力炮|M40]] 106mm[[無後作力砲]]和[[ENTAC反坦克導彈|MGM-32 Entac]]飛彈系統,此飛彈也取代的當時直昇機使用的[[SS-11飛彈|AGM-22B飛彈]]作為機降反坦克武器。此飛彈在1972年被作戰部署至南越,以因應當時北越的[[復活節攻勢]],並配備在[[UH-1直升機|UH-1B直昇機]]上。拖式飛彈一直的不斷在升級改善,第一種改良型在1978出現,TOW 2在1983年,TOW 2A/B在1987年,甚至到最近的2001年,拖式飛彈的改善仍在持續。 美軍2003年7月22日在伊拉克造成[[萨达姆]]雙子死亡的進攻中曾使用多枚拖式飛彈。 2016年,一輛在[[敘利亞]]執行任務的[[土耳其]][[豹2型坦克]]坦克,被[[伊斯蘭國]]武裝用一枚反坦克飛彈擊毀,這是豹2坦克自上世紀70年代問世以來首次在實戰中被摧毀,土耳其軍方已經確認這輛「豹2」坦克的損失,軍事專家指出,擊毀「豹2」的反坦克飛彈是拖式二型反坦克飛彈(TOW-2)。 == 次型 == [[雷神公司]]近年已取代休斯,負責所有目前次型的生產,同時也負責TOW的研發。 原本外界估計的早期型拖式飛彈穿甲深度可達600公厘、拖式飛彈2型有穿甲深度可達700-800公厘的標準,然而在中央情報局解密資料公布後,可知過去外界的推測值高估初期型拖式飛彈穿甲效能。直到拖2A型飛彈後才有較理想的穿甲性能。 {| class="wikitable" ! 代號 ! 描述 ! 長度 ! 直徑 ! 翼展 ! 發射重量 ! 彈頭 ! 穿甲(評估) ! 射程 ! 速度 |- |XBGM-71A/BGM-71A |休斯管射光學追蹤線控導引(TOW)飛彈 | rowspan=2 | 1.16 m | rowspan=8 | 0.152 m | rowspan=8 | 0.46 m | rowspan=2 | 18.9 kg | rowspan=3 | 3.9 kg (2.4 kg HE) HEAT | rowspan=2 | 430 mm | rowspan=5 | 65-3,750 公尺 | rowspan=8 | 278 m/s |- |BGM-71B |BGM-71A次型;改良射程 |- |BGM-71C |BGM-71B 次型;改良式TOW;改良[[成形裝藥]]彈頭 |1.41 m(探針伸出); 1.17 m(探針摺起) | 19.1 kg | 630 mm |- |BGM-71D |BGM-71C 次型;TOW 2,改良導引、引擎和加大彈頭 | rowspan=2 | 1.51 m(探針伸出); 1.17 m(探針摺起) | 21.5 kg | rowspan=2 | 5.9 kg (3.2 kg HE) HEAT | 900 mm |- |BGM-71E |BGM-71D次型;TOW 2A,使用[[縱列彈頭]]為擊毀[[反應裝甲]]做最佳化 | rowspan=2 | 22.6 kg | 900 mm 和一層反應裝甲 |- |BGM-71F |BGM-71D次型;TOW 2B,使用[[爆炸成形炸藥]]進行[[攻頂打擊]] |1.168 m |6.14公斤[[锥形装药]] |rowspan=2|無資料 |200-4,500 公尺 |- |BGM-71G |BGM-71F衍生型;不同的穿甲彈頭設計,未生產 | rowspan=2|無資料 | 無資料 | 無資料 | 無資料 |- |BGM-71H |BGM-71E改型;為對抗加固建築而生產的「碉堡剋星」 | 無資料 | 無資料 |200公厘的雙層混凝土 |65 - 4,200 公尺 |} 休斯在1989年發展出了一種無線傳輸導引的拖式飛彈稱為TOW 2N,但未獲美軍方採用,雷神之後也繼續TOW此分支的研發,但相關的兩個計畫,拖式後續計畫(Follow-On To TOW; FOTT)和拖式射後不理計畫(TOW-Fire and Forget; TOW-FF),分別在1998年和2001年11月30日因資金限制而取消。雷神和美國陸軍在2001年和2002年期間合作發展出了一種加長射程的TOW 2B次型,最初稱為TOW 2B (ER),現稱TOW 2B Aero,雖然此飛彈自2004年便已開始生產,美軍至今仍未付予任何正式代號。 目前現役的拖式仍全採用線導設計,且射控技術仍採取1970年代第二代線導飛彈之[[半自動指揮至瞄準線導引]](Semi-Automatic Command Line of Sight)。這代表導引系統與發射平台須直接連線,並要求目標維持在射手的視線內直到飛彈撞擊為止,這是發展“[[射後不理]]”次型或加強性能的後繼研發者的主要動機。 == 國際次型 == [[伊朗]]以[[逆向工程]]複製了TOW飛彈且正在生產中,這些飛彈印有伊朗對此飛彈的代號[[颱風反坦克導彈|圖芬]](Toophan) 另外,中国製造的[[红箭-8反坦克飛彈]]也明显受到了TOW式的影响,并且在其未来的发展型红箭-8B上也可以看到TOW-2B串联战斗部设计的思路。 == 發射平台 == TOW的美軍指定代號為BGM,根據定義,BGM是英文彈性發射環境(B)地面攻擊(G)和導引飛彈(M)的縮寫,B字首的代號只有當此系統無須大改動即可在不同發射平台使用時才會使用。 '''M220發射器'''是步兵在使用的發射器,但也可架在各種載具上使用,包括[[M151 MUTT]][[吉普車]]、[[M113|M113裝甲運兵車]]和[[悍馬車]],此發射器嚴格來說可單兵攜帶,但非常笨重。此發射器曾經過升級,加入了熱光配件(thermal optic),使之能在夜晚使用,並曾被簡化以減輕重量。 拖式飛彈也曾針對特定載具的應用而研發,包括[[M2布萊德雷|M2/M3布萊德雷戰鬥載具]]、[[史崔克裝甲車|M1134史崔克裝甲車]]和現已淘汰的[[M901改良拖式載具]],這些通常被統稱為裝甲拖式(TOW Under Armor; TUA)。[[加拿大]]在1990年曾在[[波士尼亞]]部署此類載具。 在直昇機應用方面,[[AH-1眼鏡蛇]]使用的M65系統是目前主要部署的系統,另外還有[[UH-1]]的XM26系統,後被取消的AH-56直昇機也曾發展過一種。 M41拖式改良目標獲取系統(TOW ITAS)是M220地面/悍馬使用TOW 2飛彈系統的升級套件,TOW ITAS目前被廣泛部署在美國陸軍和海陸的空降、機降和輕步兵的現役和後備部隊中,ITAS除了為反坦克單位提供了更佳的反裝甲能力,還使之能整合成為混編部隊的一部份,即使在重-輕部隊的組合,傳統上反裝甲能力大多由重部隊肩負,裝備TOW ITAS的反坦克單位不只能消滅有威脅的目標,還能提供更佳的偵查、監視和目標獲取能力(RSTA),後方地區保護能力,和都市作戰能力。 TOW ITAS包括三種新的可替換配件,目標獲取次系統(TAS)、火控次系統和電池電力來源,一個改動過的TOW轉動裝置,現有的TOW發射筒和三腳架,和一個TOW悍馬調整工具組。TAS內整合了包括直視光學系統,一個二代前視紅外線(FLIR)夜視系統(NVS),飛彈追蹤器和一個雷射測距儀。TAS的電子零件會自動將這些配件對齊砲口,消弭了戰術准直須要和180天驗證要求。 在[[持久自由行動]]中[[美國第82空降師]]曾大量使用TOW ITAS。在[[伊拉克戰爭|伊拉克自由行動]]中[[第101空降师]]第三營Delta連曾利用此系統做為有時候唯一的偵察能力來源,使第187步兵團第三營在整個入侵期間得以作為獨立部隊作戰。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BGM-71拖式飛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