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1956年中華民國國慶閱兵 的原始碼
←
1956年中華民國國慶閱兵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華民國建國四十五年雙十節國慶閱兵典禮'''<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d7/83/6d1163369cbd85519b9a82f4385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5%9C%8B%E6%85%B6%E9%96%B1%E5%85%B5/wiki-5161646 圖片來自itsfun]</small> |} '''中華民國建國四十五年雙十節國慶閱兵典禮''' (代號:'''光復演習''') ,大閱官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兼[[三軍統帥]][[蔣中正]]擔任,閱兵指揮官由時任[[陸軍六軍團|中華民國陸軍第一軍團]]第一軍軍長[[劉鼎漢]]少將兼任。[[中華民國國軍]]動員兵力21,500人、182架各型軍機參加受校,是[[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後歷年[[中華民國國慶日]]在[[臺北市]]舉行的[[閱兵]]典禮中,參與校閱之三軍部隊兵力、車輛及飛機數量最多的一次閱兵大典<ref name="世界">{{cite news|url=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lit/14486800/article-%E6%B0%91%E5%9C%8B45%E5%B9%B4%E5%A4%A7%E9%96%B1%E5%85%B5?instance=lit|title=民國45年大閱兵|author=劉國青|publisher=世界新聞網|date=2011-07-02|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0428153202/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lit/14486800/article-%E6%B0%91%E5%9C%8B45%E5%B9%B4%E5%A4%A7%E9%96%B1%E5%85%B5?instance=lit|archivedate=2013-04-28|accessdate=2011-07-04}}</ref>。3架[[美國空軍]][[轟炸機]]亦象徵性參與。 ==背景== [[第二次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時任總統蔣中正於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3月1日在臺北宣布復行視事,回任總統職務。 民國四十年(1951年)[[雙十節]]舉行慶祝建國四十週年閱兵,此後至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之間,幾乎每年均舉行國慶閱兵典禮。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適逢總統蔣中正七十歲大壽,閱兵是歷年規模最大的一次。當時[[韓戰]]結束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主力自[[朝鮮]]轉移到[[臺灣海峽]]。[[美國政府]]則大力支持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美國海軍]]並派遣軍艦駐防。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底中華民國更在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支持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初[[一江山島戰役]]後,[[大陳島撤退]](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當時臺灣海峽風雲密佈。兩年後,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八二三砲戰]](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即爆發。 內政方面,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蔣中正與[[陳誠]]兩人分別獲得[[國民大會]]選舉為第二任中華民國總統和[[中華民國副總統]]。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與[[中華民國陸軍司令|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孫立人]]上將等留學美國的開明派,相繼在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與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去職。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孫立人之[[中華民國總統府參軍長]]職務也被革除。時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中將的地位獲得進一步鞏固。 [[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持續推動[[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與[[臺灣省]][[地方自治]]與基層選舉后,同為[[無黨籍]]的[[吳三連]]和[[高玉樹]]分別於民國四十年(1951年)及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成為第一、二任的市民直選[[臺北市市長]]。臺北市市長接連由非[[中國國民黨]]籍之[[臺灣籍]]人士當選,透露了[[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政府「層級有別」的政策與當時的民心之所向。 ==籌備== 閱兵行動代號是光復演習,大閱官是總統蔣中正,指揮官是陸軍第一軍團第一軍軍長劉鼎漢少將([[黃埔軍校]]第七期)。[[中華民國陸軍]]參校各部隊分別於[[新北市|臺北]][[林口區|林口]]、[[苗栗縣|苗栗]][[卓蘭鎮|坪林]]、[[臺中縣|臺中]][[后里區|后里]]及[[彰化縣|彰化]][[八卦山 (彰化縣)|八卦山]]等處訓練,[[中華民國海軍]]、[[中華民國空軍]]參校各部隊則在[[高雄市|高雄]][[左營區|左營]]及[[岡山區|岡山]]等地訓練。 == 預演 == 九月下旬,[[國防部參謀本部|國防部參謀總長]][[彭孟緝]]上將於[[陸軍六軍團|陸軍第一軍團司令部]](司令[[胡璉]]上將)之[[龍岡]]教練場預校陸軍參校各部隊。彭孟緝肯定陸軍參校部隊近三個月的訓練成果。國慶籌備會與閱兵指揮部又於10月6日、8日於臺北舉行兩次預校。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歷史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1956年中華民國國慶閱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