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93.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 的原始碼
←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黑里河自然保护区</big> ''' |- | [[File:黑里河自然保护区1.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黑里河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类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所属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 地理位置;内蒙古宁城县西部 面积;27638公顷 著名景点;黑里河漂流 |}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部,隶属燕山山脉之七老图山支脉。黑里河自然保护区于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763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资源。<ref>[https://www.meipian.cn/mks0z9x 美丽的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百度 2017-6-9 </ref> 黑里河镇是在[[宁城]]县原[[黑里河乡]]、[[四道沟乡]]、[[西泉乡]]基础上合并成的建制镇。现全镇人口27900人,总土地面积5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000亩,人均耕地约0.95亩,“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当地人对这里农业资源的无奈长叹。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英雄[[高桥]]长期出没在这里,和这里的老百姓一起与日伪“集家并村”、大搞“无人区”活动展开了尖锐的斗争。现在,抗日英雄高桥的名字仍在这里家喻户晓。 ==序言介绍== 黑里河位于宁城县西南部,属于[[燕山山脉]]七老图山支脉。整个林区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繁多,有"塞外西双版纳"之美誉。保护区内有:有松、柏、枫、椴、柞、桦等数十个高大树种,其间伴有山葡萄、山核桃、[[山梨]]、山杏、山枣等野果和蕨菜、[[木耳]]、猴头蘑、黄花等山珍。特别是面积达4467公顷的天然油松,十分珍贵,是我国油松的优良种源基地。有野生植物777种,鸟类117种,哺乳动物33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胡桃楸、[[野大豆]]、黄波萝等17种,重点保护鸟类有金雕、勺鸡等18种,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熊。春夏之际,映山红、桃花、杏花、玫瑰花、十样锦等花卉,赤橙粉紫蓝白黄,缤纷夺目。山鸡、黄莺、山鹰、大鸨、[[百灵]]、画眉、老鹳等名贵鸟类和豹、熊、狼、狐狸、[[猞猁]]、狍子等野兽出没林间。清康熙皇帝曾在此围猎,在打鹿沟门隔河的石壁上还留有乾隆的御笔题词。<ref>[https://www.doc88.com/p-4713405576411.html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蜻蜓资源调查及保护建议 ] , 道客巴巴 2015-7-28 </ref> 黑里河林区建有国家林业局直属的针叶林育种基地,有十几个树种在此繁育。林区内还有兰花山、仙人桥、一线天、冰石河等自然景观。[[兰花山]]玲珑剔透,石林相间;仙人桥是仅一米宽的石甬道,两边是万丈深渊;一线天是奇峰异石间的通路,只可一人挤过;冰石河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堪称地质奇观。 [[File:黑里河自然保护区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地理位置== 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6′-118°33′,北纬41°18′-41°35′。隶属燕山山脉土七老图山支脉。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跨西泉乡、黑里河镇和黑里河林场,总面积2763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088公顷,缓冲区面积11248公顷,实验区面积6302公顷。森林面积213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7.2%,是一个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 黑里河镇位于宁城县人民政府驻地天义镇西82公里处的林区。东与[[西泉乡]]接壤,西与河北承德县七家乡、茅荆坝乡相邻,南与平泉县[[张营子乡]]相接,北与喀喇沁旗旺业甸乡相连。总面积312平方公里。2002年黑里河、四道沟二乡合并为黑里河镇。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11643口人。 ==地形地貌== 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端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燕山运动]]、喜山运动和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第四纪以来,这里又发育过多期古冰川。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冰川作用、寒冻风化等因素,造就了这里稀有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特别是西北部的克什克腾旗一带,有世界罕见的大型大青山冰臼群,世界独有的花岗岩石塘林,美丽神秘的冰谷林海,构造典型的火山群,还有沙漠、[[草原]]、温泉、湖泊、[[河流]]、高山峡谷及[[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山脉中花岗岩侵入体及矿产资源。 ==自然环境== 保护区地处河北、内蒙古两省区的交界地带,绵延着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支脉,[[中国]]七大河流之一的辽河就从这里奔涌而出。陡峭的中山地貌,不仅造就了这里冷寒湿润的地带性小气候,更突出了植物的垂直式多样性分布。高山草甸、蒙古栎林、[[白桦林]]、青杨林、[[胡桃楸林]],在尽显生命的蓬勃与昂扬。除了壮丽宏阔的山地天然植物景观。这里还有冰臼、冰川漂砾、冰石河等冰川地貌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它与翠绿的农田、 散落的村庄和人工湖交相辉映,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被专家誉为"华北植物区系的门户"。总土地面积532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黑里河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山势陡峻、海拔770-1836米,素有"塞外西双版纳"之美誉。旅游区内峰峦叠翠,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是探险、狩猎和旅游的胜地。在1万多公顷的原始森林中,有松、柏、枫、椴、柞、桦等数十个高大树种,还有山[[葡萄]]、蕨菜、木耳、猴头蘑、黄花等名贵山珍和山核桃、[[山杏]]、山枣、山梨等野果。这里还是飞禽走兽的乐园。有山鸡、黄莺、山鹰、大鸨、山鸽、喜鹊、画眉、大雕、老鹳等珍贵鸟类。豹、熊、狼、狐狸、猞猁、山兔、[[狍子]]、獾、刺猬等出没山林。这里曾是游人墨客、帝王将相游玩狩猎的场所。清康熙帝曾在此围猎,设园林。游览区内有千姿百态、形神各异的奇峰怪石,悬崖峭壁。 [[File:黑里河自然保护区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道须沟景区道须沟景区。道须沟景区位于黑里河自然保护区西南的道须沟实验区,核桃楸、猕猴桃、黄菠萝、[[五味子]]、山葡萄等各种各样的奇特树木应有尽有,被科学家称为"华北区系植物的宝库"。这里有中国面积最大的花岗岩石塘林,置身其中,脚下是厚厚的苔藓覆盖的硕大砾石,头顶是遮天蔽日的树冠,身边无数山葡萄、[[猕猴桃]]、五味子、萝摩的腾蔓缠绕着山杨和白桦,犹如进入了热带雨林 一般,这里简直就是"塞外西双版纳"。道须沟景区各种类型的天然油松林在这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纯林、混交林,就连裸露的岩石上,油松也顽强地扎下根系,形成裸岩油松林,仿佛无数棵"迎客松"列队欢迎游客得到来。沟谷中,流水潺潺,瀑布迭起,烟波浩淼,景色大有黄山之奇、庐山之秀。黑里河林区建有国家林业局直属的针叶林育种基地,有十几个树种在此繁育观。 ==植物资源==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森林茂密、物种丰富,生物区系复杂,植被重直带谱明显。初步查明,保护区境内有3个植被型,24个群系。有野生维管束植物777种,其中药用植物540种,占有维管束植物总数的70%,苔藓植物176种,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在[[内蒙古自治区]]占有重要地位,是京津唐地区重要的天然屏障,仅中国特有种油松就有面积达4667公顷的天然分布,是中国面积最大、长势最好的天然油松林,十分珍贵。保护区境内有珍稀濒危苔藓植物13种,其中植物的黄檗([[黄菠萝]])、葛枣猕猴桃是保护区极度濒危物种。黑里河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国天然油松重要的种源繁育基地。 黄檗: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落叶乔木,高15-22米,树皮灰褐色至黑灰色,深纵裂,木栓层发达,柔软,内皮鲜黄色;小枝橙黄色或淡灰色,有明显的心形大叶痕;裸芽生于叶痕内,黄褐色,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或近互生;小叶5-15,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5-11厘为,宽2-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楔形,通常歪斜,下面主脉或主脉基部两侧有白色软毛,边缘微波状或具不明显的锯齿,齿间有黄色透明的油腺点。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绿色,萼片5,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花瓣5,长圆形,长3毫米;雄花的雄蕊5,与花瓣互生,较花瓣长1倍,退化子房小;雌花的雄蕊退化成小鳞片状,子房倒卵圆形,有短柄,5室,每室有1胚珠。浆果状核果近球形,成熟时黑色,有特殊香气与苦味;种子2-5,半卵半卵形,带黑色。 ==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鸟类117种,哺乳动物33种。重点保护鸟类19种,重点保护哺乳动物2种,其中鸟类的金雕、勺鸡,[[哺乳动物]]的金钱豹、黑熊等是保护区极度濒危物种,已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File:黑里河自然保护区5.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勺鸡]],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型鸡类。全长约60厘米。雄鸟头部暗辉绿色,头顶有棕黑色的长冠羽;颈侧在耳羽下各有一大白斑。背羽灰色,具 V 形黑色纵纹,羽片披针形。飞羽暗褐色。尾羽褐灰色,具杂斑,末端白色。下体胸部栗色,越向腹部羽色越淡,杂有白纹。嘴黑色,脚暗红色。雌鸟上体棕褐色,背羽也具 V 形黑纹。下体淡栗褐色。勺鸡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高山针阔叶混交林中。以植物根、果实及种子为主食。终年成对活动,秋冬成家族小群。4月底至7月初繁殖,在地面以树叶、杂草筑巢。每窝产卵5~7枚,乳黄色,带不规则浅红或茶褐色的粗斑。孵卵以雌鸟为主,21~22天,雏鸟出壳后能独立活动。 ==重点保护对象== 1、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地处东亚阔叶林区,温性针叶树种油松是保护区的代表性物种。区内有天然油松林4667公顷,是华北山地面积最大,长势最好,最为集中连片的分布区。常与蒙古栎、[[白桦]]等阔叶乔木组成针阔混交林。天然[[油松]]林分类型复杂,依据结构组成、生境、海拔高度,可划分为2个亚群系9个群从组。保护区的油松生长较快,年生长量5m3/hm2。六十六年生油松平均树高19.1m,平均胸径27.6cm,林分密度2452株/hm2,蓄积量达36.7m/hm2。是保护区内最重要的植物群系。<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91480777242384804.html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信息] , 搜狐网 2018-5-18 </ref> 2、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区是燕山山脉东端北缘山地的典型地段。特殊的生态地理位置,造就了植被类型复杂,生物物种丰富,同时蕴藏着众多的珍稀濒危物种。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刺五加]]、穿龙薯蓣、中国沙棘、[[胡桃楸]]、野大豆、黄檗、五味子、紫椴、大花杓兰、手掌参、[[角盘兰]]、沼兰、勘察加鸟巢兰、二叶兜被兰、二叶舌唇兰、蜜花舌唇闫、绶草共17种。保护区气候温和,植被茂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同时过渡带的边缘效应使得野生动物多样性十分显著。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豹、金雕二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白枕鹤、大鹅、[[鸳鸯]]、勺鸡、(黑)鸢、白尾鹞、[[雀鹰]]、红隼、燕隼、黄爪隼、红脚隼、等十九种。还有世界受胁鸟[[鸿雁]]、[[褐头鸫]]在此繁衍生息。 3、西辽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保护区山高林密,林下苔藓等涵养水源植物和枯枝落叶层丰富,水源涵养作用极强。境内大小沟系,常年流水不断,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是西辽河的重要源头区之一。为西辽河下游科尔沁沙地沿岸人畜饮水和农牧业用水提供了重要水源,在西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护和建设这一天然水源,将惠及沿山、沿河的广大人民,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保护区林深木秀,奇峰、怪石、飞泉、流瀑、[[古松]]、石海、[[杜鹃]]、冰河堪称黑里河八大景观。春夏之交,万物相继孕蕾吐蕊,竞相缩放,林中峰鸣蝶舞,鸟语花香。深秋季节,层林尽染,枫叶如丹。野果晶莹剔透,各显娇态,争尽风流。隆冬银装素裹,苍松翠绿,风采依然。深入其间,呼清新空气,饮洁净甘泉,无不令人陶醉,令人神往。保护区在坚持"保护优先,适庆开发,持续发展"的建设方针下。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切合作,通过不断探索,努力把黑里河建设成为一个融资源保护、科研教学、生态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l0732ljt3el|480|270|qq}} <center>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的公路上森林茂密</center> {{#iDisplay:d3074ncae7s|480|270|qq}} <center>人畜失踪奇特怪鸟,神秘“乱石窖”怪事频发丨神秘黑里河</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