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33.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鵝鑾鼻燈塔 的原始碼
←
鵝鑾鼻燈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鵝鑾鼻燈塔'''<br><img src="https://www.taiwan.net.tw/att/1/big_scenic_spots/pic_A12-00181_5.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22&id=a12-00181 圖片來自taiwan.net]</small> |} '''鵝鑾鼻燈塔'''為台灣照射距離最遠的燈塔。 是位于臺灣[[屏東縣]][[恆春鎮]][[墾丁國家公園]][[鵝鑾鼻公園|鵝鑾鼻]]内,为著名历史建筑,灯塔所在地设有鹅銮鼻公园,一度被认为是台湾最南端的标志,后被台湾最南点地标所取代。 ==台灣八景之一== 1881年,位於屏東縣鵝鑾鼻岬角,塔身為白色鐵造圓塔,是台灣本島最南的燈塔。燈樓面向西南方,背山臨海,並構築成砲壘形式,圍牆有射擊的槍眼,四周並築壕溝,使得鵝鑾鼻燈塔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是台湾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灯塔。 1962年,重修建成。換上國內光力最強的旋轉透鏡電燈,使得鵝鑾鼻燈塔不僅是國內光程最遠的燈塔,還享有「東亞之光」的美譽。為墾丁國家公園觀光勝地之一環,其地左瀕太平洋,面對巴士海峽,與菲律賓之呂宋島遙遙相對,波濤帆影,天水一色,自然景色,令人心曠神怡,列為台灣八景之一。<ref>[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22&id=a12-00181 交通部觀光局- 鵝鑾鼻燈塔> 屏東縣 ]</ref> ==沿革== === 牡丹社事件 === 1867年([[清]][[同治]]六年),美國商船[[羅妹號]]從[[汕頭]]開往[[牛莊]]途中,在暴風中迷失方向,漂至七星岩附近觸礁沈沒,船長夫婦和船員游泳登岸後,除一[[中國]]船員逃至[[打狗]]外,其他人均被龜仔角社([[社頂]])的[[原住民]]俘虜殺害,被稱為[[羅發號事件]]。 另外,1871年時[[琉球]]人也在[[南岬]]一帶遇難,被稱為[[八瑤灣事件]],還因此引發1874年日軍攻台的[[牡丹社事件]]<ref>[https://studwww.nou.edu.tw/~tainan/writer/d08208.htm 淺談牡丹社事件],studwww.nou.edu.tw</ref> 。[[美國]]和[[日本]]政府因此皆要求[[清朝]]在此處設燈塔。 === 清朝光緒年間興建 === 清廷於1875年於6月18日自打狗出發前往瑯嶠(今[[恆春鎮|恆春]])地區勘察燈塔建地,並支付一百銀兩向[[龜仔甪社]](今[[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旁[[社頂公園|社頂]]部落)[[原住民]]購買燈塔預定用地建塔。燈塔於1881年([[清]][[光緒]]7年)動工,1883年([[清]][[光緒]]9年)建成。由於當地是原住民的地盤,因此在興建前後,官方還派了五百兵力守護。 砲壘式的外觀與滿佈槍眼的圍牆,圍牆外還有[[壕溝]],而整個塔區建築屋頂都是「蓄水坪」,雨水沿著水管集流到地面下九座花崗石蓄水池,水源自給自足,這些都是為了防止原住民的侵襲與圍困而建造的設施,也因此鵝鑾鼻燈塔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建造費用總數為白銀20餘萬兩。 [[甲午戰爭]]後,1895年([[清]][[光緒]]21年)清軍在離台前,恆春[[知縣]][[歐陽萱]]奉令秘密焚毀南台灣鵝鑾鼻燈樓、石牆,以及石路碼頭。燈塔在9月13日摧毀。 ===大日本帝國最南端的燈塔=== 在1898年([[日本]][[明治]]31年)[[日治時代]]時燈塔整修完成,是[[大日本帝國]]最南端的燈塔。 1904年([[明治]]37年)燈塔架設電話線,是為恆春地區第一部電話。[[二次大戰]]時燈塔遭[[盟軍]]空襲毀壞。當時日本人重建的燈塔,白色的塔身在海拔五十五公尺,高出地面十八公尺,周圍一百公尺是鐵鑄圓柱形,內分四層,頂端有二萬六千燭光的一等白燭光,可照射二十海浬。 === 東亞之光 === 政府於1962年整修後,塔高21.4公尺,塔頂換裝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經過大型旋轉透鏡後,光力為180萬-[[燭光]],每十秒一閃,照射距離達27.2-[[海浬]],是目前台灣光力最強的燈塔,被稱為「東亞之光」。 鵝鑾鼻為台灣南端海角,屬於[[珊瑚礁]][[石灰岩]]地形,所以地理景觀上十分奇特,有怪石、巨礁及洞穴,海景更是一絕,被視為「[[台灣八景]]」之一。在1982年成立[[鵝鑾鼻公園]],以燈塔為主體,規劃出鄰近50[[公頃]]的風景區。 ==交通資訊== (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 ===自行開車=== 台1線接台26線經指示到達。 ===大眾運輸=== 1.搭高鐵至左營站下或搭臺鐵至高雄站下-轉搭墾丁列車(9188路-往鵝鑾鼻)至鵝鑾鼻站下。<ref>[https://lighthouse.motcmpb.gov.tw/lighthouse_3_20.html 交通部航港局- 鵝鑾鼻燈塔]</ref> 2.搭高鐵至左營站下-轉搭墾丁快線(9189路-往墾丁)至南保力站下-轉搭墾丁街車(橘線-往鵝鑾鼻)至鵝鑾鼻站下。 == 參考文獻 ==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Category:733 臺灣]]
返回「
鵝鑾鼻燈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