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魏森堡号战列舰 的原始碼
←
魏森堡号战列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魏森堡号战列舰.jpg|350px|缩略图|右|[http://img.kongzhong.com/wows/news/2015/06/11/c5a9abc97f1434008206.jpg 原图链接][http://wows.kongzhong.com/news/20150611/195.html 来自 空中网 的图片]]] '''魏森堡号战列舰'''([[德语]]:SMS Weißenburg)是[[德意志帝国]]的首批远洋[[战列舰]]之一,是为纪念1870年[[普法战争]]中的[[魏森堡战役]]胜利而命名。它是勃兰登堡级前无畏舰的第三艘,其它姊妹舰还包括有勃兰登堡号、韦尔特号<ref>[https://www.lengmenjun.com/post/5d1ab3980425de3d8c7c3bf5 哪艘舰只是最后下水、却最先入役的勃兰登堡级战列舰? ],冷门菌,2019-07-02</ref>和腓特烈·威廉选帝侯号。舰只于1890年5月在斯德丁的[[伏尔铿船厂]]开始龙骨架设,1891年下水并至1894年完工。[[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装备有六门大口径炮,而非同期其它海军所惯常采用的双炮塔四门炮标准。 在[[德国]]舰队的前十年役期中,魏森堡号跟随第一支队服役。由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国际局势相对平稳,这一时期主要局限于训练和对外国[[港口]]的友好访问。尽管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二十年里,这些训练演习对[[德国海军]]战术学说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尤其是在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的指导下。它及其姊妹舰仅有过一次重大海外部署,即[[义和团运动]]期间于1900-1901年间被派遣至中国。舰只于1904-1905年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1910年,魏森堡号被售予[[奥斯曼帝国]],并根据16世纪著名的奥斯曼海军将领而更名为图尔古特雷斯号([[土耳其语]]:Turgut Reis)。它在[[巴尔干战争]]期间被广泛运用,主要是为奥斯曼的地面部队提供火炮支持。它也参与了与[[希腊海军]]的两次海上交锋——1912年12月的伊里海战以及次月的[[利姆诺斯海战]],两场战役均以奥斯曼海军的失败告终。在[[奥斯曼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图尔古特雷斯号曾对达达尼尔海峡沿岸的防御工事提供支持直到1915年中期,并于1915年8月退役至战争结束。战后按照和约,舰只本应割让给大日本帝国作为战争赔偿,但由于[[土耳其独立战争]]的爆发,最终没有完成交割,而是继续留在土耳其,并加入新生的[[土耳其]]海军。从1924年至1933年间,它作为教练船被重新启用,然后又在1950年以前担任宿营船,直至拆解报废。 ==设计== 作为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首批前无畏战列舰<ref>[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058785/ 大舰巨炮(四)-德意志第二帝国前无畏舰一览 ],哔哩哔哩,2020-5-14</ref>船级,魏森堡号是四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的3号舰。在威廉二世于1888年6月加冕德意志皇帝之前,帝国海军仅为一支主职本土防御的沿岸舰队,并由帝国海军部国务大臣列奥·冯·卡普里维于1880年代订购了许多岸防舰。1888年8月,对海军事务有着浓厚兴趣的德皇任命[[海军中将]]亚历山大·冯·蒙斯接替卡普里维的职务,并指示他在1889-1890年度的海军预算中加入四艘战列舰。相比起前任所强调的岸防策略,蒙斯更青睐于战列舰队。他取消了卡普里维授权的最后四艘岸防舰,转而订购四艘万吨级别的[[战列舰]]。尽管它们是德国建造的首批现代化战列舰,预示着提尔皮茨时代[[公海舰队]]的来临,但这些舰只仅是作为建造计划的一部分而授权,反映了1880年代由绿水学派引起的[[战术]]和战略的混乱。 魏森堡号的全长为115.7米(379英尺7英寸),有19.5米(64英尺0英寸)(加装防[[鱼雷]]网后为19.74米(64英尺9英寸))的舷宽,以及7.6米(24英尺11英寸)的前吃水和7.9米(25英尺11英寸)的后吃水。舰只所设计的标准[[排水量]]为10,013公吨(9,855长吨),满载排水量则达10,670公吨(10,500长吨)。它配备有两组三缸三胀[[蒸汽机]]以驱动三副[[螺旋桨]]来实现。动力装置的[[额定功率]]为10,103匹指示马力(7,534千瓦特),最高速度达16.5节(30.6千米每小时)。而标准船员编制则为38名军官及530名士兵。 舰只在当时显得十分独特,因其主舰炮是由布置在三座双联装炮塔中的六门280毫米箍炮组成,而非同时代战列舰典型的四门炮。其中舰艏和舰艉炮塔的炮管长度为40倍径,中部炮塔则载有较短的35倍径炮管。副炮是由八门105毫米35倍径速射炮和八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组成,同样装在炮廓内。武器套件中还有六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均布置于船体水上部分的旋转支架上。尽管主炮较当时其它主力舰更重,但与其它战列舰相比,勃兰登堡级舰只的副炮被视为弱项。 魏森堡号受到[[镍钢]]克虏伯装甲的保护,这是一种强度更大的新型[[钢材]]。其[[装甲]]带在中央部分的厚度达400毫米(16英寸),用于保护[[弹药]]舱及[[轮机舱]]。甲板装甲的厚度为60毫米(2.4英寸)。而主炮塔的炮座则以300毫米(12英寸)厚的的装[[甲板]]覆盖。 ==视频== ==<center> 魏森堡号战列舰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世界历史53 德意志统一</center> <center>{{#iDisplay:c0191coeysr|560|390|qq}}</center> <center>强盛一时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强大到令人无法想象!</center> <center>{{#iDisplay:v0857nr9op5|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魏森堡号战列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