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35.21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的原始碼
←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香港越南船民問題'''<br><img src="https://d32kak7w9u5ewj.cloudfront.net/media/image/2017/08/514950a7fcec48d9b7199d26b4057a63.jpg?imageView2/1/w/1080/h/1617/format/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806-hongkong-vietnamese-boat-people/ 圖片來自theinitium]</small> |}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是一個困擾了[[香港]]達25年的問題,自1970年代至1980年代間,至2000年7月17日香港最後一個[[難民營]]結束時,香港共接收高達20萬名船民。大量船民雖然在經濟、治安上為香港帶來沉重負擔,但這亦是香港歷來最龐大的國際[[人道主義|人道]]救援行動<ref>[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007/17/0717289.htm 香港政府宣布望-{后}-石難民營結束新聞稿]</ref>。 === 1980年代 === 1983年,不少逃到[[中國大陸]]的越南難民因誤信香港非法入境者可獲[[特赦]]的傳言而進入香港,而西方國家亦逐漸減少收容到香港的越南人。香港政府遂於1988年6月16日起實施「甄別政策」,把政治難民定義為「難民」,經濟移民等非難民則定義為「船民」。凡是因經濟問題而進入香港的越南船民,他們會被視作非法入境,不能被轉送到第三國,並將被遣返越南,甄別政策於1994年10月完成。此政策透過[[香港電台]]以[[越南話]]播放,去試圖阻止大量越南人進入香港,該段廣播成為廣為香港人熟悉的「[[北漏洞拉]]」廣播。 === 1990年代 === 到199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對越南船民作出有秩序遣返行動,包括自願遣返,而政府事先也與越南方面作出協議,保證他們回國後不會受到政權迫害。不過,自願遣返的越南船民甚少,在此期間難民營內曾發生多次衝突,最終還是實施強逼遣返。較大型的難民營騷動為發生於1992年2月初在「石崗船民中心」及1994年4月初在「白石船民中心」。前者造成24名船民死亡,後來18名船民被控謀殺。本案件審訊為1993年11月至1994年11月29日,共維持了398日,甚至破了[[香港世界紀錄列表#其他|刑事審判歷時最久的世界紀錄]]。 至1997年主權移交前夕,仍然有約3400名沒有居留權的越南人滯留香港,當中1400名是難民,900名是船民,餘下的1100名是非法入境者,而1400名難民中約一半曾因犯罪留有案底,他們因而難以得到外國收容。 === 香港主權移交後 === 隨著越南形勢改變及港澳主權移交後社會現象變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1998年1月9日取消「第一收容港」政策,至2000年,政府向仍然滯留在香港的船民給予居留權及簽發身份證,讓他們融入香港社會。由1975年至2005年,香港總共收容了超過20萬名滯港越南人,其中143,714名難民獲得外國收容,6萬7千多名船民被遣返。至2005年年底為止,有1,385名難民或船民獲准在香港居留。 由於[[英國政府]]要求[[香港]]成為「第一收容港」,把照顧難民起居的責任推給香港,使香港政府的負擔加重。收容一名越南難民,香港政府每年大約需要花費公帑1萬2千港元,至1998年為止,[[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欠下香港11.62億港元的債項,直到現今仍未歸還。 ==相關影視作品== 1982年電影《[[投奔怒海]]》,描述南北越南统一以后的生活。 越南船民的問題影響到不少香港人的日常生活,而在當時香港有部份電視劇亦加入了這個元素。早期在1979年的《[[抉擇 (電視劇)|抉擇]]》,[[朱江]]所飾的主角便是一名越南難民,在海上遇難,但得[[石堅]]所飾的好心老漁翁救起,爾後出人頭地移居美國,又例如1988年的《[[誓不低頭 (無綫電視劇)|誓不低頭]]》,片中歹角陸國榮([[曾江]]飾演),本來在越南已經是銀行經理,因[[越戰]]使其家散人亡而偷渡到香港投靠舅舅([[鄭君綿]]飾演),但因求職碰壁,屢遭舅母([[李香琴]]飾演)冷嘲熱諷,結果把舅舅全家殺害,並嫁禍給好友謝文武([[鄭少秋]]飾演),之後卻成為巨富;在1991年播放,由[[黎明]]、[[周海媚]]及[[邵美琪]]擔綱演出的電視劇《[[今生無悔 (香港電視劇)|今生無悔]]》裡,邵美琪就扮演一位原來居住在禁閉營的越南船民,後來偷走出難民營,並與黎明飾演的角色程朗相戀,但不為程朗的家人接受,幸而二人的戀情都得到家人的諒解;1992年,導演[[陳耀成]]所執導的《[[浮世戀曲]]》以雜誌女編輯敏珍([[陳令智]]飾演)因看到[[挪威]]女演員[[莉芙·厄爾曼]]譴責香港政府遣送越南難民回越南,決意寫信給她表達身為港人的觀感為故事背景。 ==相關地方== *[[懲教署越南船民羈留中心]] *其他越南船民營:[[望后石|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香港明愛]]管理)、[[石崗船民中心]]([[香港警務處]]管理)、[[大鴉洲#越南船民羈留中心|大鴉洲羈留中心]](非政府機構「香港難民服務中心」管理)、[[海港羈留中心]]等([[民眾安全服務隊]]管理) === 越戰結束 === [[越戰]]於1961年爆發,至1975年4月30日[[西貢淪陷]]後結束,[[越南共和國|南越]]在[[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共游擊隊]]的進攻下投降。不少人對共產政權感到恐懼,紛紛逃亡。首批進入香港的[[難民]]為數3,743人,他們於1975年5月4日隨[[丹麥]]註冊[[貨輪]]「長春號」到香港(當日[[英女皇訪港|英女皇對港展開首日訪問]]),全數獲得收容,隨後幾年均有難民抵港。然而,當時南北越正實施半年的自由通行政策,期間有傳言說兩越可能會獨立分治,難民數目仍相對溫和,直至統一已成定局,[[越共]]開始展開連串清洗行動,及一度廢除南越貨幣,終於引發大規模的難民潮。 1978年12月,載着2700多名越南難民之「匯豐號」駛入香港,雙方僵持近一個月,最終獲准許登岸。 1979年2月8日,又有一艘載着2600多名失落的[[中國]]、[[越南]]船民的「Skyluck|天運號」在夜幕下進入香港水域。「天運號」是一艘3500噸的[[巴拿馬|巴拿馬籍]][[貨船]],船民一直不被允許登岸,一直等待[[香港政府]]去決定各人的前途,直至4個半月後的6月29日,有船民切斷錨鏈,令整艘貨船在怒海中漂流,直至撞到南丫島附近的礁石[[擱淺]],船身下沉。船民紛紛游到鄰近岸邊,卻被警察圍捕,最終所有船員獲准登岸,被安置到異常擠擁、人數過萬的難民營。事故變成國際[[人道主義]]問題的一個象徵事件,亦為影響香港歷時四分之一世紀的香港越南船民問題寫下重要一頁。 1979年7月,[[英國政府]]在日內瓦簽署一項關於處理越南難民問題的國際公約,其中內容包括將香港列為「第一收容港」。因此,從越南出逃的難民,由第一收容港先行接收,再經西方國家甄別難民的資格,符合甄別標準的難民可轉去這些國家定居,剩下的則由第一收容港政府自行遣返。同時,越共政府正在越南多個城市進行殘酷的種族清洗活動,大量越南難民一批批蜂擁而至,1979年一年內有超過68,700人抵港。至1980年已超過10萬人。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社會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