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阿爾哈拉路龍屬 的原始碼
←
阿爾哈拉路龍屬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阿爾哈拉路龍屬'''<br><img src="https://i.pinimg.com/600x315/6e/b7/24/6eb724efcdcc94bc2adf20157987998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interest.com/pin/309763280605355871/ 圖片來自pinterest]</small> |} '''阿爾哈拉路龍屬'''([[學名]]:''Arkharavia'')是[[蜥脚形亚目]]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西伯利亞]]。 ==化石== 化石發現於俄羅斯[[阿穆爾州]]的昆杜爾鎮(Kundur),該地是個富產恐龍化石的地點,屬於Udurchukan組地層,地質年代為[[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除了阿爾哈拉路龍,該地區還發現[[賴氏龍亞科]]的[[阿穆爾龍]]、[[扇冠大天鵝龍]]、[[卡戎龍]]、以及[[櫛龍亞科]]的[[克貝洛斯龍]]、[[烏拉嘎龍]]。 阿爾哈拉路龍的[[正模標本]](編號AEIM N. 2/418)包含了一顆牙齒、數節的近側[[尾椎]]。尾椎的椎體前後緣略呈鞍形狀<ref name=AB10>{{cite journal |last=Alifanov |first=V. R. |coauthors = and Bolotsky, Y. L. |year=2010 |title=''Arkharavia heterocoelica'' gen. et sp. nov.,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far eastern Russia |journal=Paleontologicheskii Zhurnal |volume=2010 |issue=1 |pages=76–83 |language=ru }}</ref>。 [[模式種]]是'''鞍形阿爾哈拉路龍'''(''A. heterocoelica''),是在2010年由[[尤瑞·波奴特斯基]](Yuri L. Bolotsky)與[[阿里法諾夫]](V. R. Alifanov)所叙述、命名。属名是由化石發現地的阿爾哈拉村(Arkhara)、[[拉丁文]]的路(''via'')所構成;而种名则是指鞍形椎体的前段尾椎。 ==分類== 阿爾哈拉路龍最初被歸類於[[巨龍形類]],被認為可能與生活在[[下白垩纪]][[阿根廷]]的[[泰坦巨龙类]][[丘布特龙]]有接近親緣關係。根據2012年的新研究,發現其脊椎具有[[鴨嘴龍科]]的特徵。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阿爾哈拉路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