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71.2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阮元 的原始碼
←
阮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明清人物信息框 |姓名 = 阮元 |原名 = |圖片名稱 = 阮元1.jpg |圖片大小 = |圖片說明 = |最高職務 = 詔授光祿大夫太傅體仁閣大學士 |屆數 = |國家 = 大清 |前任 = |繼任 = |爵位 = |籍貫 = [[江蘇省]][[揚州府]][[儀徵縣]][[槐泗鎮]](今属[[扬州市]][[邗江區]])永勝村 |族裔 = 漢族 |字號 = 字'''伯元'''<br />號'''芸臺'''、'''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節性老人''' |諡號 = '''文達''' |出生日期 =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出生地點 = [[江蘇省]][[儀徵縣]] |逝世日期 =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85歲) |逝世地點 = [[江蘇省]][[儀徵縣]] |墓葬 = |配偶 = |親屬 = |出身 = *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進士出身 |經歷 = * 翰林院庶吉士(1789 - 1791) * 山東學政(1793 - 1795) * 浙江學政(1797 - ?) * 浙江巡撫(<small>一任</small> 1799.10 - 1805.6) * 湖南巡撫(? - ?) * 浙江巡撫(<small>二任</small> 1807.12 - 1809.8) * 江西巡撫(1814.3 - 1816.6) * 漕運總督(1812.8 - 1814.3) * 兩廣總督(1817.10.12 - 1826.6.22) * 雲貴總督(1826.5 - 1835.2) * 太子太保、太傅(1838年授) |著作 = }} '''阮元'''({{bd|1764年||1849年||catIdx=R阮}}),[[表字|字]]'''伯元''',[[號]]'''芸臺''',[[江蘇]][[儀徵]]人。清朝政治人物,[[乾嘉學派]][[經學]]家。 ==人物生平== [[乾隆]]五十四年[[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督[[山東]][[學政]],任[[侍郎]]。[[嘉慶]]三年(1798年),任[[浙江]][[巡撫]],與[[李長庚]]督水師討伐[[海盗]],興修海塘。後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任内主張加強海防,對抗英軍挑衅,亦曾多次鎮壓[[天地會]]活動。[[道光]]十八年(1838年)以[[體仁閣]][[大學士]]致仕。道光二十九年卒。諡'''文達'''。 ==主要事蹟== [[嘉庆]]二年(1797年),阮元主[[浙江]][[学政]]时,选拔浙江书生集中于孤山,编纂《[[经籍籑诂]]》。嘉庆六年(1801年),在原址创建[[诂经精舍]](在今[[浙江博物馆]]东)。教育方针以穷经致用、实事求是、培育钻研精神为宗旨。[[李元度]]《阮文达公事略》说:“不十年,上舍士致身通显及撰述成一家言者,不可殚述。东南人才,称极盛矣。”<ref>《西湖史话》第177页</ref> [[道光]]元年(1821年)阮元奏请申明禁[[鴉片]]烟,加重行商责任,夷船[[进口]],照旧认保,另饬身家殷实的四行轮流加保,如有隐徇,分别惩办,并先将总商[[伍敦元]]加以处分。<ref>《近代中国史纲》</ref> 阮元在杭州任职期间,大力疏浚[[杭州西湖|西湖]],并将挖出的淤泥堆成湖中小岛,后人称为“[[阮公墩]]”,今为观光点。 [[嘉庆]]年间,阮元为隋炀帝杨广重新立碑建陵墓于扬州槐泗镇,扬州的知府大人伊秉对着立碑写了四个隶书字体“隋炀帝陵”,而唐朝皇帝李渊杨广墓在雷塘,是杨广的真墓址 ==主要著作== 阮元擅長考證,精通經學,編纂《[[皇清經解]]》、《[[十三經注疏]]》等,又修編地方志書數種。還著有《[[畴人傳]]》等。又創編清史《儒林傳》、《文苑傳》及《畴人傳》,重修《[[浙江通志]]》、《[[廣東通志]]》。并購進四庫未收古書一百餘部,每得一書,則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撰《提要》一篇。 嘉庆初年,阮元搜集清代扬州学者1636人的詩作,编刻为《淮海英灵集》、《续集》。阮元又在浙江辑诗3133家,撰成《两浙輶軒录》。道光初年,阮元集清代前期諸家經說,匯為《皇清經解》一百八十餘種,凡一千四百餘卷。一時知名學者著述,多賴以刊行。自著為《揅經室集》。[[王国维]]著《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将[[戴震]]與阮元并举。 ==个人成就== ===徽派朴学=== 阮元作为徽派朴学发展后期的重镇巨掣,其治学师承戴震,守以古训发明义理之旨。乾隆五十一年(1786),阮元举乡试入都,时年二十三,得与邵晋涵、王念孙、任大椿相交(见《揅经室二集》卷七《南江始氏遗书.序》)。其时戴氏亡故已十年,而王念孙、任大椿皆戴震之门人弟子,邵则为戴氏论学的“同志密友”,他们对于阮元的影响极大,阮元之训诂学,得之王念孙较多,从此奠定他为学的基础,终于成为徽派朴学极有潜力的后劲之旅,其后徽派朴学盛行江浙、名噪扬州、蜚声鲁豫、远播西南,得阮元之力尤多。 阮元论学之旨,虽以汉学的经史训诂为根底,但主张实事求是,“尤以发明大义为主”,“余之说经,推明古经,实事求是而已,非敢立异也。”(《揅经室集.自序》)。一方面,以文字训诂、考证辨伪探求经书义理、恢复经典原貌的做法即为“实”的方法。另一方面,阮元的“实”又具有“实学”、“实行”、“实践”、“务实”等带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含义。阮元将格物与实践统一起来,开始关注“家国天下之事”,真切反映出徽派朴学后期发展方向的转变。《清儒学案.仪征学案》评价阮元:“推阐古圣贤训世之意,务在切于日用,使人人可以身体力行。”阮元研究范围自经史小学以及金石诗文,巨细无所不包,尤其提倡以勘明大意为理念。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讲求“因古训以求义理”,认为:“圣贤之言,不但深远者非训诂不明,即浅近者亦非训诂不明。”(《揅经室一集》卷二《论语一贯说》)或言:“古今义理之学,必自训诂始。”(《揅经室续集》卷一《冯柳东三家证异文疏证.序》)并有鉴于宋、明理学家们争论“仁”字的含义,运用归纳的方法,把孔子、孟子所有论述“仁”字的文句集中起来,加以排比,写成《论语论仁论》及《孟子论仁论》,用孔孟论述“仁”字的原意去纠正后世对“仁”字的曲解,从而避免了离开实事而空谈心性的误区。同时这体现了所谓的“以古训明义理”。在文字训诂方面,阮元遵循高邮王氏之法,大都由声音贯通文字,从而总结出它的通例。阮元曾经提出探语源、求本字、明通假、辨谊诂四种方法,张舜徽先生在评论《揅经室集》时赞扬道:“元尝自言余之学多在训诂,良不诬也。”(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十一) 阮元的治学特点是由训诂入手,长于比对归纳。和他之前的徽派朴学前辈一样,阮元认为考据、义理、辞章三者是密不可分、兼顾并重的,不重考据,将无从窥探学问的门径,无法升堂入室,但光重名物考据,不探求义理,仍然不能步入学问的殿堂。他在《揅经室一集》卷二《拟国史儒林传.序》称:“圣人之道貌岸然,譬若宫墙,文字训诂,其门径也。门径苟误,跬足皆歧,安能升堂入室乎……或者但求名物,不论圣道,又若终年寝馈于门庑之间,无复知有堂室矣。” 可见,阮元虽主张由训诂求义理,但同时意识到汉学埋头故纸,限于猥琐的流弊,坚决反对“但求名物,不论圣道”的纯粹训诂之学,意在超越局部的研究而作融会贯通的工作,这也是阮元在学术见解上体现出与戴震之学的差异。阮元从事文字训诂,着眼于源流和发展演变,着眼于字群音义上的相互联系,不是进行一词一义、一事一物的孤立的研究考证,而是以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观察研究事物。研究礼制典章,不纠缠于事物名称的孤立考证,而是着眼于古代礼制的大体,不脱离历史发展的背景和阶段性,充分体现出他联系、变化、会通的史学观,诚如皮锡瑞所言:“今得阮元之通识,可以破前儒之幽冥矣!”(《经学通论.三礼.论明堂辟雍封禅当以阮元之言为定论》) ===考据方面=== 阮元的业绩主要体现在文字、主源、金石碑刻和对于典章制度的考试等诸多领域,比如在考证文字本义和造字之始时,阮元与戴震提出的“读书首在识字”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考证字的语源、本义、通假、训诂并有所发挥。又如在对于古代的典章制度的研究中,阮元经过细密考证,写出《明堂论》、《封泰山论》等文,认为所谓“明堂”、“辟雍”只不过是上古没有宫室时的一种简陋的结构,很象后世游牧地区的帐篷,上圆下方,四周环水,每逢大事如祭祀、行军礼、学礼,或者发布政命,都在这里举行。阮元还说,“封”是统治者在南郊祭天,“禅”是统治者在北郊祭地。阮元这种解释,都是他经过周密考证的结果,为时所称。 ===义理方面=== 阮元一贯主张“若义理从古训中来,则孔子所得之义理,必自孔子以前之古训中来”,正如在《诗书古训》一文他说:“万世之学,以孔、孟为宗;孔孟之学,以《诗》、《书》为宗。学不宗孔、孟,必入于异端。孔、孟之学所以不杂者,守商、周以来《诗》、《书》古训以为据也。《诗》三百篇,《尚书》数十篇,孔、孟以此为学,以此为教,故一言一行,皆深表不疑。”此外,《[[论语论仁论]]》、《[[孟子论仁论]]》、《[[性命古训]]》等都是阮元所作关于阐发义理的著述。 ===辞章方面=== 阮元与当时的与桐城派“古文”异趣迥然,其论文重文笔之辨,以用韵对偶者为文、无韵散行者为笔,提倡骈偶。阮元虽以经学知名,所作辞章,亦不乏可读之篇。所著《[[揅经室集]]》共六集五十八卷,前四集为阮元生前手定者,隐然以经、史、子、集为次。说经之文,多在一集,自四集以下,始以诗文合编。 阮元不仅是自徽派朴学阵营中走出来的清代思想学术史上的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而且他对徽派朴学最大的贡献,一是汇集编印大量书籍文献,一是培养造就大批有用人才。纵观阮元在横跨三朝的半个多世纪里,造就了数以百计的人才,其中不少后来成为徽派朴学的精英,使得徽派朴学得以广泛传播并发扬光大。这些人才的来源,除了慕名前来投师或在社会交往中发现的以外,科场选拔和书院培养应是两个主要的途径。不仅有在科场选拔如王引之、郝懿行、丁晏等人,阮元为官浙江巡抚时在杭州创建了诂经精舍,延请当时的著名学者如王昶、孙星衍等来主讲,又邀金鹗、洪颐煊、震煊兄弟讲肄其中,教学内容为经史疑义及小学、天文、地理、算法等。在诂经精舍肄业的,多为学行出众的高材生,德清徐养原、嘉兴李遇孙,虽都学有专长,也还来此修习。当时阮元编辑《经籍籑诂》尚未完成,同时又在校刊《十三经注疏》,这些亦徒亦友的绩学之士,转而又成为阮元编书的得力助手。如徐养原曾帮助他校勘《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和《仪礼》,洪震煊既担任《经籍籑诂》中的《方言》部分,又担任《十三经注疏》中的《小戴礼记》校勘。教学相长,实践锻炼,造就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其中不少人后来都成为“徽派朴学”的知名学者。阮元任两广总督时,在广州创建学海堂书院,并亲自讲学。有学长八人,分别担任教学任务,学习《十三经》、《史记》、《汉书》、《文选》、《杜甫诗》、《韩昌黎集》等,任学生选择一门,作日记,由学长评阅指点。其综合汉、宋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对部分广东学者产生了影响。广东番禺人侯康,就因所为文,得到赏识,由是知名。番禺人林伯桐和陈澧,都担任过学海堂学长,陈澧任职时间尤长。广东嘉应人李黼平也曾补聘来学海堂批阅课艺,阮元还延请他为之教子读书。著名的《皇清经解》也是在这时编刻的,所以又称作《学海堂经解》。徽派朴学之所以能远被西南,除了程恩泽、郑珍传播的影响以外,学海堂书院培养造就的大批人才,影响更加深远。诸如上述所提林伯桐、陈澧、李黼平、侯康等学有所成者,不胜枚举。 阮元自弱冠一举成名,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治学生涯中(其中还有大部分时间治理政务),著作极为丰富,说他是“著作等身”,当之无愧。在阮元60岁时,龚自珍撰文对其在大半生所取 得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盛赞阮元的训诂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典章制度之学、史学、金石之学、术数之学、文章之学、性道之学、掌故之学等,称其“凡若此者,固已汇汉宋之全,拓天人之韬,泯华实之辨,总才学之归。”(《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阮元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瞩目成就,尤其在文献学和史学方面,并且一生致力于文献的整理、汇辑、编撰、刊刻,成绩斐然。其生平所著之书,根据一些常见书目统计,约在三十种以上,其中人们比较熟知的有如下十多种:《三家诗补遗》、《考工记车制图解》、《诗书古训》、《仪礼石经校勘记》、《儒林传稿》、 《畴人传》、 《积古斋钟鼎彝器疑识》、 《定香亭笔谈》、《小沧浪笔谈》、《选项印宛委别藏提要》、《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所编之书有《经籍籑诂》、《皇清经解》、《两浙金石志》、《诂经精舍文集》、《淮海英灵集》、《八甎吟馆刻烛集》等。此外,阮元还主编过一些大型的志书,如《嘉庆嘉兴府志》八十卷、《广东通志》三百三十四卷。在阮元刻印之书中,最为人们熟知的,除上述《皇清经解》、《经籍籑诂》以外,当推《十三经注疏》。这是一部大型的经学丛书,收书一百八十余种、一千四百余卷。刻印时,罗致了一些绩学之士担任校勘,由阮元总其成。这些校勘成果,就是著名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阮元所刻印之书还有一个重点,是其搜集刻印了一些知名学者的遗著。据粗略统计,他所刻名家选集就有钱大昕、钱塘、汪中、刘台拱、孔广森、张惠言、焦循、凌廷堪等大家。可见阮元究心表彰绝学,不遗余力。 也有学者认为,阮元是清代后期形成的扬州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并将扬州学派定义为清代汉学的又一分支,是汉学发展至高峰并开始走向衰落时期的一个学派,它的形成稍晚于皖派。可以说,无论现今依照怎样的标准来界定当时的学派,都不能否定阮元学术思想中闪烁的徽派朴学的理念标志,都无法抹杀阮元留在徽派朴学百年辉煌史上深深的烙印。更高意义上讲,阮元学术思想体系的意义不仅成为清代汉学由高峰走向衰落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跨越的转折点。 ==主要诗作== 《[[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三鸦岗谢公墓]]》 阮元在浙江巡抚任内,对恩师谢墉的家属非常照顾,而且亲自修缮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太傅村三鸦冈的谢安墓,并且作诗《[[三鸦岗谢公墓]]》: 六朝数伟人,谢傅名独震,笑谈尘尾清,门第乌衣峻,丝竹写中年,围棋供静镇,破贼付儿辈,风鹤走敌阵,高卧东山东,勋名峙两晋,梅岭始卜茔,鸦村旋迁榇,落日翁仲眠,荒榛狐兔隐,卓者刑明府,吊古资前闻,功烈被生民,苹蘩讵无分,老树扶松阴,古碣剔苔晕,秋樵禁晓苏,春觞荐朝酝,嗟我驱车去,古迹不能瞬,会当列祀典,俎豆延余韵。 《[[暮登西台,看碧鸡山色]]》 夕阳山外沈,暮色起山内,似有烟氤氲,亦非云叆叇,初见青山蓝,继复螺染黱,凝碧已诧奇,生翠亦可爱 更如紫电光,剑锋著霜淬,碧鸡玉案边,隐隐有关塞,天成巨屏障,浓色畴能绘,坐待明星止,岩穴共昏晦 《[[登西台观栽秧毕]]》 水木共明瑟,岩岫交清苍,独有平畴中,清浅含轻皇,知是滇池边,农户皆分秧,耕种亦已毕,稼穑兹为良 怀新足雨气,餐秀浮风光,时见戴笠人,牵牛茅屋旁,岂知登台者,凭槛遥相望,民情静如此,吾意亦徜徉 《[[古哀牢]]》 万里哀牢外,高秋驻马时 彩云连百濮(蜀都赋东有已賨云绵亘百濮),黑水下三危 元老曾经略,神功屡 创垂 漫元平定易,轻视此西陲 《霜降登碧鸡台看西山》 霜气初严雨气衰,碧鸡峰色碧参差,况当落日余霜后,正是涂金刷翠时,堆起佛头见华顶,磨开铜镜照昆池 子安山紫潭清句,赋此方成绝妙辞。 《[[巡西边晓发]]》 西风晓起拓边楼(省城西楼名),霜气初来雨气收,绕过昆池三十里,碧鸡关外万山秋。 《[[漾濞合江上看月]]》 点苍山背乱峰堆,漾濞双流转百回,云水万重山万里,一轮明月总追来。 == 評價 == * [[侯外庐]]称,阮元“扮演了总结18世纪汉学思潮的角色”,“在汇刻编纂上结束乾嘉汉学的成绩”<ref>《中国思想通史》第577页</ref>。 * [[胡适]]说:“阮元虽然自居于新式的经学家,其实他是一个哲学家。”<ref>胡适:《戴东原的哲学》</ref> * [[梁啟超]]推其為「乾嘉學術的護法神」<ref>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十八講》</ref>。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2}} === 书籍 === * 叶光庭.《西湖史话》. ISBN 7806338772. *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格致出版社. *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 阮元;井土霊山日译「南北書派論」『書道及画道 第三巻 第二号』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olumn-width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明清人物信息框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阮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