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33.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迈克尔·弗雷恩 的原始碼
←
迈克尔·弗雷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迈克尔·弗雷恩'''<br><img src="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1207/f997d78d0015411a9c1653a3b7b1c2a9.jpe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na/436669736_740643 圖片來自 ]</small>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迈克尔·弗莱恩 | 图片 = | 出生地点 = [[伦敦]] | 国籍 = [[英国]] | 别名 = | 教育程度 = | 职业 = [[编剧]]、[[小说]]家 | 知名原因 = |知名作品=[[哥本哈根]]、分秒不差、[[糊涂戏班]] }} <p style="text-indent:2em;">'''迈克尔·弗莱恩'''(Michael Frayn,1933年9月8日-)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翻译家。著名的剧作有喜剧《[[傻瓜年代]]》、《[[糊涂戏班]]》(又译《噪音远去》),戏剧《哥本哈根》和《民主》,他的小说代表作则有《[[一往无前]]》和《间谍》。<ref>[https://www.sohu.com/a/192140995_516608 你可能还不知道,《蒋公的面子》也模仿了他]搜狐网</ref>他惯于将哲学思考与深刻思想用淡淡的幽默笔调表达出来,其作品将时代背景,情节发展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巧妙的融合,使得他的作品受到文学界的好评,获得过很多文学奖,并且多成为畅销书,受到民众欢迎。他的妻子是传记作家和记者克莱尔·托马林。<ref>[https://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51191/ 迈克·弗雷恩 Michael Frayn]豆瓣</ref>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弗莱恩生于英国伦敦巴尼特区的Mill Hill。他曾在伦敦南部的金斯顿语法学校接受教育,后服两年兵役。在军队的两年中,他在英国军方设立的联合服务语言学校(Joint Services School for Linguists)中学习了俄语。后进入剑桥伊曼纽尔学院学习道德科学,即当时对哲学专业的叫法。 <p style="text-indent:2em;">1957年-1968年大学毕业的他成为英国《卫报》和《观察家报》的记者和专栏作家,并开始了自己的小说与戏剧创作。 <p style="text-indent:2em;">弗莱恩从1970年起开始戏剧的创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四个独幕剧的组合《我们中的两个》(Two of us),由理查德·布里尔斯和林恩·李德格莱夫首演,遭到了剧评家的批评。 <p style="text-indent:2em;">1975年他的《字母的顺序》上演,获得英国戏剧的重要奖项之一的标准晚报戏剧奖(Evening Standard Award)。 <p style="text-indent:2em;">1976年他的《傻瓜年代》上演,这出[[喜剧]]以六个学生在离校25年后重新聚会为题,获得较大的成功,获得了当年的英国戏剧界最高奖——劳伦斯·奥利佛奖。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5/b9279ba8ee914267a2ea547cfdca272a.webp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192140995_516608 圖片來自搜狐网 ]</small> |} <p style="text-indent:2em;">1982年弗莱恩最广为人知的喜剧作品《噪音远去》(Noises off)又名《糊涂戏班》上演,该剧的创作灵感源于《我们中的两个》的最后一幕[[闹剧]],使用了戏中戏的表现手法,被称为英国战后最成功的喜剧,他也被归为“幽默作家”并再次获得[[劳伦斯·奥利佛]]奖。 <p style="text-indent:2em;">他最为人知的剧作,也是很多人认为是他最好的剧作,是在1998年上演的《哥本哈根》。该剧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941年[[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他的门生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之间的会面,当时丹麦正处于德国的占领之下,而海森堡也许正在进行原子弹的研究,战后对于这次会面玻尔保持缄默,而海森堡则多次予以解释,但真相至今成谜。弗莱恩这一剧作即通过玻尔、玻尔夫人玛格丽特·玻尔和海森堡三个人之间的谈话,探讨了这次会见的多重可能性。这部作品在英国、美国都获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托尼奖。莱恩最近的剧作《民主》也在伦敦取得了成功,这一剧本取材于德国总理威利·勃兰特和他的个人助理,东德间谍君特·纪尧姆的历史事件,又获得了托尼奖的提名。 <p style="text-indent:2em;">除了创作舞台剧剧本之外,弗莱恩还从事剧本的翻译工作,他翻译了安东·契诃夫的四部主要剧作《[[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和《[[樱桃园]]》,以及[[列夫·托尔斯泰]]的《启蒙的果实》。他还写了电影剧本《顺时针》,由约翰·克里斯主演,以及电视连续剧《做鬼脸》,主演埃莉诺·布龙。1990年他写的电影剧本《最早与最终》(The first and last)获得国际艾美奖。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5/4567fdb2a41c44249e1a45c81d0786b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192140995_516608 圖片來自搜狐网 ]</small> |} ==主要作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 http://p7.itc.cn/q_70/images03/20201207/260c6b39258f455b9c4de90873db3571.jpe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na/436669736_740643 圖片來自搜狐网 ]</small> |} {| class="wikitable" |- ! 作品 !!年份 !! 评价 !! 全部 |- |哥本哈根 || 2002 || 8.3 ||编剧 |- |Remember Me? || 1997|| /|| 编剧 |- |First and Last|| 1989 ||/ ||编剧 |- |分秒不差|| 1986|| 7.1 ||编剧 |- |Galeria oberta ||1985|| /|| 编剧 |- |Theatre Night || 1985 || / || 编剧 |- |Screen Two ||1985 || / || 编剧 |- |Great Railway Journeys of the World || 1980 || / || 编剧 |- |女王台前搞笑会 ||1976 ||/ || 编剧 |- |The Wednesday Play || 1964 || 9.1 ||编剧 |- |That Was The Week That Was || 1962 || / || 编剧 |- |} ==关于创作==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http://p1.itc.cn/q_70/images03/20201207/22c4087447ff465bba482e3c0f7de405.jpe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na/436669736_740643 圖片來自搜狐网 ]</small> |} <p style="text-indent:2em;">那么新闻写作和戏剧创作的区别在于什么呢? <p style="text-indent:2em;">弗雷恩认为这两者同根同源—— 都来自于在充满匆忙和惊喜的生活中对某种形式和模式的迫切需要。“所有的记者都必须对这个过程有深刻的认识——当你和朋友见面时,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当你晚上回家时,你会对你妻子说些什么?新闻与戏剧都是故事,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东西。” <p style="text-indent:2em;">而他是多么难得,一直有稳定的冲动去创作这些“模式”。 <p style="text-indent:2em;">他的写作热情甚至能追溯到他6岁的时候,但他其实并不来自于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父亲是一个材料推销员, 在他的童年回忆中,就没有出现过父亲看书的场景。然而在6岁时, 弗雷恩写了一篇名为《我长大后想住的房子》的作文——那栋想象中的房子是一个大胆的装饰艺术建筑,有平坦的屋顶、白色的水泥墙和沿着角落弯曲的长长的窗户。他的父亲读完这篇早熟的作品后说, “也许,你应该当一名记者。”这句话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如影随形,也许是因为父亲从来就不是一位鼓励型的家长,他对儿子理想工作的设想就是[[板球]]运动员,因此这句话的分量也就格外地重。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b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5/b477a81dd46049a997b310bce786a979.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sohu.com/a/192140995_516608 圖片來自搜狐网 ]</small> |} <p style="text-indent:2em;">从6岁到87岁,他能想象没有创作的生活吗? “有时候我觉得明天就写不出来了。我经常有这种感觉。” 这位耄耋之岁的老人笑着回答。但他并不在意。因为 “到了明天,我还是会坐在办公桌前。” <p style="text-indent:2em;">给青年作家和编剧们的建议? <p style="text-indent:2em;">写同一本书, <p style="text-indent:2em;">同一部戏, <p style="text-indent:2em;">写一遍又一遍 <p style="text-indent:2em;">但每次都稍微写得有点不一样……<ref>[https://www.sohu.com/na/436669736_740643 《糊涂戏班》编剧:伟大如他,也曾被连环催稿 ]搜狐网</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編劇]] [[Category:小说家]] [[Category:翻譯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迈克尔·弗雷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