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205.18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路易斯安那購地 的原始碼
←
路易斯安那購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路易斯安那地圖(繪于1804年)'''<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cacheimg/9b/90/6cf3cb548fe815f0fc90b0d7bb76.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8%B7%AF%E6%98%93%E6%96%AF%E5%AE%89%E9%82%A3%E8%B3%BC%E5%9C%B0%E6%A1%88/wiki-3068481-7848471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small> |} '''路易斯安那購地案'''<ref>[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8%B7%AF%E6%98%93%E6%96%AF%E5%AE%89%E9%82%A3%E8%B3%BC%E5%9C%B0%E6%A1%88 路易斯安那購地案],百科知識,</ref> (英譯 Louisiana Purchase),[[美國]]於西元1803年以約每[[英畝]3美分向[[法國]]購買超過529,911,680英畝(約2,144,476平方公里)土地的交易案,該[[交易]][[總價]]為1500萬美元,相當於8000萬[[法郎]](如以國內[[生產總值]]相對比例[[計算]],此金額在西元2004年相當4178億美元)。購地所涉土地面積是今日美國[[國土]]的22.3%,相當於當時美國原有國土面積。 ==交易範圍== 法國[[路易斯安納屬地]]的版圖超出今日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的實際範圍;該屬地範圍包括現今[[阿肯色州]]、[[密蘇里州]]、[[艾奧瓦州]]、[[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河]]以西、[[南達科他州]]、[[北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薩斯州]]北部、[[奧克拉荷馬州]]、[[堪薩斯州]]、[[蒙大拿州]]及[[懷俄明州]]部分地區、[[科羅拉多州]][[洛磯山脈]]以東、[[加拿大]][[緬尼托巴]]、[[沙士吉萬]]、[[亞伯達]]各省南部之[[密蘇里河]][[流域]]地區、[[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兩岸(包括[[新奧爾良市]])。 ==背景== 當時密西西比河是美國[[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農產品重要[[運輸渠道]],新奧爾良則為該河之樞紐。在西元1795年10月27日與[[西班牙]]簽署《[[平克尼條約]]》(英譯Pinckney's Treaty)之後,美商取得在新奧爾良的“存貨權”後,即可使用港口運貨。 透過西元1800年簽署的《[[聖伊爾德豐索密約]]》(英譯Treaty of San Ildefonso),法國由西班牙取得了路易斯安納的主權(路易斯安納由西元1762年起即成為西班牙殖民地);在主權交移完成之前,路易斯安納仍舊受西班牙統治。美國方面得知密約內容後,[[托馬斯·杰斐遜]]政府決定長久之計就是購買新奧爾良及其周遭路易斯安納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以維持密西西比河使用暢通。 於是在西元1801年托馬斯·杰斐遜派遣[[羅伯特·李維頓]]前往[[巴黎]]商討購地事宜。 ==談判經過== 李維頓的新奧爾良購地[[提議]]起初並未被法國方面所接受。[[皮埃爾·塞繆爾·杜邦·德·內穆爾]](Pierre Samuel du Pont de Nemours )在西元1802年被美方[[邀請]]協助[[談判]]。杜邦當時住在美國,他和杰斐遜關係密切,並在法國擁有[[豐富]]的政治人脈。在一次私人訪法旅程中,他透過非官方途徑代表杰斐遜向拿破崙交涉。他提出一個規模更大的路易斯安納購地方案,其用意在[[解決]]美法在[[北美洲]]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 杰斐遜並不喜歡這個提議,因為這默認了法國在路易斯安納的主權。另外杰斐遜認為憲法並未付予總統權力交涉此類[[議題]],並認為這個交易會讓行政權更加擴張,而各州的權益更加受損。夏爾·莫里斯·塔列朗也極力反對出售路易斯安納,因此舉將[[導致]]法國私下想控制北美洲的計劃胎死腹中。 杰斐遜對當時[[拿破崙]]在北美的軍事活動和企圖了若指掌。在接下來的談判過程中,杰斐遜逐漸傾向將某些情報告知杜邦,而並不知會李維頓。他也對二人故意下達相反的指示。派遣詹姆斯·門羅於西元1803年前往巴黎加入談判更是一個高招,因為詹姆斯·門羅上次在法國執行外交任務時被驅逐出境,再度派遣他的決定顯示出事關緊要。 拿破崙在[[聖多明各]](今日海地)遭遇軍事挫折。拿破崙的妹夫[[夏爾·勒克萊爾]]於西元1802年初率領了一隻四萬人的遠征軍前往聖多明尼谷鎮壓於西元1791年就開始的奴隸叛亂(海地革命)。經過幾場激戰之後,叛軍將領[[杜桑·盧維圖爾]](Toussaint L'Ouverture)於西元1802年5月求和。其後,法國在聖多明尼谷[[恢復]][[奴隸制度]];勒克萊爾於西元1802年6月奉拿破崙之命誘捕維杜爾並遣送法國。 西元1802年10月,法軍黑人將軍[[讓·雅克·德薩林]]和混血軍官[[亞歷山大·佩蒂翁]]因不滿法國背信忘義而加入叛變。法軍戰力此時因部隊受[[黃熱病]]感染而減弱;勒克萊爾本人在西元1802年11月死於黃熱病。 由於在美洲的軍力不足,拿破崙深知必須與英國和平相處法國才能執行《聖伊爾德豐索密約》並佔領路易斯安納。否則路易斯安納將成為英國,甚至是美國的囊中之物。但在西元1803年初英國已違反在《[[亞眠和約]]》中規定於西元1802年9月前從[[馬耳他]]撤退的協議,英法之間一場大戰似乎無法避免。同年3月11日,拿破崙下令建造為攻打英國所需的駁船艦隊。 種種因素促使拿破崙於西元1803年4月11日,就在詹姆斯·門羅即將抵達前幾天,決定[[放棄]]在新大陸重建法國勢力[[版圖]]的計劃。法國財政部長[[巴貝馬霸侯爵]](marquis de Barbé-Marbois )向李維頓提出出售整個路易斯安納,而並非僅限於新奧爾良的建議。當時美方代表只准備出價兩百萬美元收購新奧爾良;面對一個開價2250萬,能使美國國領域曾增加一倍,幅員南臨[[墨西哥灣]],北達加拿大,東起密西西比河,西至洛磯山脈的提議感到十分訝異。土地價格低於每英畝三美分(每平方公里七美元)。 拿破崙出售法國在美洲的屬地其戰略考量:一方面向美國釋出善意;一方面是對付英國部局的一步棋。拿破崙擁有當時全歐洲最強勁的軍隊,英國仍對法國構成相當的軍事威脅。當英法戰爭爆發時,一個強大的美國可以牽制英國。拿破崙也可能希望美國支持大陸封鎖政策(禁止中立國和法國盟國與英國人進行貿易)。最起碼,拿破崙希望美國能在英法戰爭時期保持中立。 《路易斯安納購地條約》要求美國分兩次付款:首筆六千萬法郎(1125萬美元)於西元1803年4月30日付款;第二筆為兩千萬法郎(375萬美元),並順便解決美國公民先前對法國索賠之爭紛。(法國已於《[[1800年公約]]》(Convention of 1800 )承諾賠償美方在西元1798-1800年美法準戰爭中的損失。)這筆錢使得拿破崙龐大的軍費更加充裕,並加大強他征服歐洲的企圖。於西元1805-1807年之間,拿破崙擊敗了[[奧地利]]和[[普魯士]]成為歐洲的霸主。 ==美國國內抗議== 當時美國國內也有反對路易斯安納購地的陣營。[[聯邦黨]](Federalist Party )極力反對購地案,並認為與英國維持密切關係比和拿破崙友好重要。聯邦黨辯稱購地案是違憲,而且美國付出巨額的代價換來的只是和西班牙一場戰爭。聯邦黨並擔心西部新公民會威脅東海岸各州政治勢力,引發西部農民與[[新英格蘭]]商賈之間衝突。 一批以[[麻薩諸塞州]]參議員皮克林為首的聯邦黨員甚至開始籌備成立一個新北方聯盟,並答應推選當時美國副總統阿龍·伯爾(Aaron Burr)為開國總統,如果伯爾能說服紐約州加入新聯盟。在伯爾的政敵[[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極力斡旋下,北方[[分離]]運動無疾而終。伯爾和漢密爾頓雙方的敵意(始於西元1801年選舉間)在這個時期更加深,最終導致在西元1804年漢密爾頓死於兩人決鬥中。 ==簽署條約== 西元1803年4月30日,李維頓、門羅和巴貝馬霸在巴黎簽署《路易斯安納購地條約》。同年7月4日,杰斐遜向美國人民宣布條約內容。美國參議院於同年10月20日批准購地條約案,並於西元1803年10月30日授權總統佔領路易斯安納及成立一個臨時軍政府。美國政府並籌備勘察與測量新領土,後即為劉易斯和克拉克遠征。美國國會於西元1803年10月31日通過臨時辦法允許原屬法國及西班牙各地方政府繼續治理轄區,並授權總統使用軍隊維持治安。 法國於西元1803年12月20日將新奧爾良移交給美國。 西元1804年3月10日,法國在聖路易儀式上正式將路易斯安納主權移交給美國。由西元1804年10月1日起,美國將路易斯安納購地分組為奧爾良屬地和臨時隸屬於印地安那屬地的路易斯安納區。 ==奴隸問題== 接管路易斯安那領土要遠遠比購買困難重重。當地主體人口為歐洲移民,以英法西班牙後裔為主,還有部分墨西哥人,信仰羅馬天主教區別於美國新教,同時更大的問題是西班牙持續的[[奴隸貿易]],大量來自非洲的奴隸成為地方社會的主要組成體,這也是今天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擁有數量最多的有色自由人(尤指黑人)的主要原因,同樣今天的阿肯色州和密西西比州也曾是擁有奴隸最多的西部州。 當時美國南方奴隸主迫切要求聯邦在新加入的路易斯安那諸州創設奴隸法,以期望確保奴隸州範圍的進一步擴展並為其種植園經濟提供新的農產品產地與市場。這與美國北方日益高漲的反奴隸勢力的願望更南轅北轍,進一步激化了雙方勢力的衝突和矛盾。 合併之後整個路易斯安那地區被劃分成許多州,一部分通過了類似於美國南方蓄奴州的奴隸法,但是卻保留了西班牙和法國殖民時期奴隸法的特點,包括禁止美洲本土人為奴(尤指印第安人),更為重要的是路易斯安那州對奴隸制度的立法化和製度化甚至直接導致了半個世紀之後的美國南北戰爭。 ==美西衝突== 路易斯安納購地引起美國與西班牙邊界爭執。西班牙認定路易斯安納大約僅是現今路易斯安納、阿肯色及密蘇里各州西部地區;另一方面,美國則宣稱對遠達格蘭德河和洛磯山脈所有土地擁有主權。西班牙不能接受美方立場,因為這意味放棄整個[[德克薩斯]]和半個[[新墨西哥]](兩者皆為西班牙殖民地)。 另外兩國也對西佛羅里達(位於密西西比河與[[派迪多河]]間)主權有爭議。美國宣稱路易斯安納購地也包含這塊地;西班牙則認為在密西西比河以東只有新奧爾良是在購地範圍內。西班牙更認定整個路易斯安納購地交易根本沒有法律效力,因為《聖伊爾德豐索密約》不允許法國將路易斯安納轉讓給第三國,而且拿破崙也沒有遵守密約協議將意大利的一個王國交給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一個姻親。 美國在西元1810年西佛羅里達一次叛亂後併吞介於密西西比河與[[珍珠河]]間一塊地(今日路易斯安納州佛羅里達諸郡),旋後於西元1810年併吞介於珍珠河與派迪多河間的[[墨百地區]](今日[[阿拉巴馬州]]與密西西比州之狹長地帶)。這些爭紛直到西元1819年《[[亞當斯-奧尼斯條約]]》(Adams-Onís Treaty)簽署後,西班牙割讓整個佛羅里達給美國,並沿著[[色賓河]]、[[紅河]]、[[阿肯色河]]及42北緯線,確定路易斯安納和西班牙殖民地間邊界才塵埃落定。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路易斯安那購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