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5.69.22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赵国麟 的原始碼
←
赵国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赵国麟.jpg|缩略图|右|赵国麟|[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3683836030&di=3a45efbe5b9b456ca5c7c06fe8f90e77&imgtype=0&src=http%3A%2F%2Fs7.sinaimg.cn%2Fmw690%2F002iY4SXty6X4Jw7nvwa6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eb145f0102wlw9.html 来自新浪博客的图片]]] '''赵国麟'''({{bd|1673年||1751年|catIdx=Z}}),字仁圃,[[山东]][[泰安]]人。[[中国]][[清朝]]政治人物。 赵国麟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授[[直隶]][[长垣]]知县。雍正二年(1724年),擢[[永平]]知府。三迁至[[福建]][[布政使]],调[[河南]]。雍正八年(1730年)升任[[福建巡抚]]。后调[[安徽]]。 [[乾隆]]三年(1738年),国麟升任[[刑部尚书]],调[[礼部]],兼领[[国子监]]。四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乾隆六年(1741年)请求引退,被[[乾隆帝]]挽留。不久被弹劾,降职为[[礼部]][[侍郎]]。乾隆七年(1742年),又升[[尚书]]。国麟又欲引退,未被允许;数月后,再次申请,乾隆帝不悦,夺其官职,改在[[咸安宫]]效力。直到乾隆八年,方准许国麟返回故里。乾隆十五年(1750年),到[[京师]]为乾隆帝祝寿,赐[[礼部尚书]]头衔。次年卒。 ==人物介绍== 赵国麟(1673—1751)字仁圃,号拙庵,山东泰安人,清朝大臣。祖瑗,手书春秋内外传,史、汉蒙文授之。笃志於学,以程、朱为宗。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五十八年,授直隶长垣知县。当官清峻,以礼导民,民戴如父母。 世宗闻其贤,[[雍正]]二年,擢永平知府。三迁福建布政使,调河南。擢[[福建]]巡抚,调安徽。御史蒋炳奏请州县徵收钱粮,依部颁定额,刊印由单,申布政使覈发。国麟以安徽通省数百万由单由司覈发,恐误徵收,疏请停止。内阁学士方苞疏言:“常平仓谷原定每年存七粜三,南省地卑湿,应令因地制宜。”下督抚详覈。国麟疏言:“安徽所属州县滨江湖者,当改粜半存半,他州县仍循旧例。”并下部议行。 [[乾隆]]三年,擢刑部尚书,调礼部,兼领国子监。四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六年,御史仲永檀疏劾内阁学士许王猷邀九卿至京师民俞长庚家吊丧,国麟亦亲往,下王大臣勘不实。国麟乞引退,上留之。俄,给事中卢秉纯复论国麟当上举永檀疏面诘,阳若不知,出告其戚光禄寺卿刘藩长,藩长被命休致;国麟又告以为侍郎蒋炳所劾。上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召国麟及藩长相质,藩长力辩。上命毋深究,令鄂尔泰、张廷玉谕国麟引退。国麟疏未即上,上降诏诘责,左授礼部侍郎。七年,擢尚书。国麟乞引退,不许。逾数月,复以请,上不悦,命夺官,在咸安宫效力。八年,乃许其还里。十五年,诣京师祝上寿,赐礼部尚书衔。明年,卒。 ==人物生平== 明末,家族败落。清廷入主中原后,父[[赵良]]弃儒学医,只身北上,在[[泰安]]遇族亲而定居,并娶流寓泰安的江南江阴江天屿之女为妻,以医自活。赵良自此落籍泰安。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赵国麟生,数月后其祖父[[赵瑗]](清末名士)闻赵良在泰安定居,遂自浙附粮艘来泰。国麟自幼随祖父居,深受祖父熏陶。 九岁起昼夜跟祖父课读,聪颖好学。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成诸生,以授馆为业。 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被选为拔贡。 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中举人。 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入都赴会试录取后未及廷试。 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兴复泰安书院,在明儒宋焘之青岩居故址开设学馆,名“青岩义社”。 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中进士。试毕返里,仍讲学青岩。 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出仕,授长垣(河南长垣县)县令,兼管内黄(河南内黄县)县事。时内黄大饥,赵发库粮数万石赈济灾民,民赖以生活。是年秋,黄河决口,水逼长垣城,赵国麟率领官吏名士日夜堵筑,将城外受灾百姓用木筏运至城下,在用大绳系入城内,计口安排食宿,灾民免于水患。次年,黄河又决口,赵捐俸筑堤护城,又修筑太行大堤百余里,开支河数道疏流,自此长垣无水患。并重修长垣书院。 1724年(清雍正二年),升永平府(河北卢龙)知府,是年九月迁大名道。 1725年,调清河道。是年8月,任长芦盐运使。 1727年,升福建布政使。 1729年,任河南布政使。 1730年,升福建巡抚。福建俗尚贞烈,固守女子殉夫恶习,凡女未嫁而夫死,其家族竟为扎彩台,亲友送礼祝贺,届时逼促该女登台自缢,对如此血腥的恶习,赵上书朝廷,严禁此举。并甄定范世杰呈词之文字狱冤案,平反顺天府丞余甸冤狱。赵主闽政五年,勤吏事,为政宽厚,为世所称。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调任安徽巡抚。至皖后,履亩清查,勘明田赋混淆之状。并主修《江南通志》,举行博学鸿词科预备试,求贤荐才。 1738年(清乾隆三年),升任刑部尚书,不久调礼部尚书,寻兼国子监事。 1739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1740年,乾隆赐予御书“集思广益”匾。同年,就山东省盛产煤,但为官府封闭,民不得开采事,上书奏请驰禁,以利国利民,乾隆于是年颁圣旨准予开采。 1741年,遭御史仲永檀疏劾。不久,又被给事中卢秉纯参奏。 1742年,被革职。 1743年,回原籍泰安。 1750年8月,赴京祝乾隆寿诞,复原衔回籍。是年11月,病故于“岱阳精舍”。葬泰城西天平山。 1829年(清道光九年),知县徐宗干奉赵入五贤祠。 ==藏书之家== [[赵国麟]](1673~1751) 清藏书家。字仁圃,号拙庵,山东泰安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直隶长垣知县,永平知府、长芦盐运使,雍正八年(1730)官福建巡抚,调安徽巡抚,乾隆四年(1739)官刑部尚书、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要职。为官廉洁清正,死后身无长物,留给子孙者,有古书一屋。其藏书多善本,《四库全书》中著录的《[[孙明复小集]]》一书,即是赵氏所藏。创办青岩义社,后易名青岩书院,其子赵起鲁,字道轩,能守父书。藏书印有“文渊阁大学士”、“闽南开府所得藏书”、“泰山赵氏藏书”、“太山赵氏拙庵图书”等。著有《[[拙庵近稿]]》、《[[学庸困勉录]]》、《[[云月砚古体诗稿]]》、《[[调皖纪行草]]》、《[[塞外吟]]》、《[[近游草]]》、《[[大学困知录]]》、《[[文统类编]]》等。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九 列传七十六 *《[[福建省志]]》,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1992年。 {{start box}} {{s-before|[[刘世民]]}} {{s-title|[[福建巡抚]]|1730年上任}} {{s-after|[[卢焯]]}} {{end box}}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Category:学者]]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n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End 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aft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bef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itl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art box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赵国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