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7.2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的原始碼
←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jpeg|有框|右|<big>赣南师范大学(校园风光)</big>[https://www.sczsxx.com/daxue/img/img1088_1.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czsxx.com/daxue/pic/pic1088_8.html 来自 长风网 的图片]]]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拥有[[社会学]]、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ref>[https://www.sohu.com/a/163356018_626700 什么是一级学科,什么是二级学科],搜狐,2017-08-09</ref>,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点以及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拥有历史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社会工作、社会学5个本科专业。 ==学科专业==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拥有社会学、[[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学科教学(历史)硕士点以及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拥有历史学、旅游管理<ref>[https://www.sohu.com/a/332103113_815884 专业介绍——旅游管理] ,搜狐,2019-08-07</ref>、[[酒店管理]]、人文教育4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社会学为江西省“高水平学科”、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中国史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民俗学为江西省“重中之重”学科。 ==科研平台==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创设了[[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和客家研究中心,以及东南亚研究中心、蒋经国研究所、客家社会与民俗研究所、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所、畲族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现设有历史与人文、旅游管理两个教研室及数字民俗实验室。学院资料室面积两百多平方米,拥有包括价值40多万元的《四库全书》等大型藏书和特色藏书,共藏书3万余册,涵盖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并形成了苏区史、客家学、民俗学、蒋经国研究等方向的系统资料。学院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齐全,实践教学平台众多,建有设备一流,全国领先,集田野调查、[[教学]]、科研、生活、学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白鹭“民俗学田野调查实践基地”,此外还拥有多个较为稳定而条件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 ==教师团队==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现有教师4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23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此外,还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万建中教授为“井冈学者”,以及法国远东学院劳格文、中央民族大学郑杭生等国内外专家15人为兼职教授。学院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以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为依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出版专著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教育部及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并有8人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1人次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人文社会科学),10人次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教学成果== 近年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学科建设先进集体、学生工作先进集体、考研组织工作先进集体、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在学校2012年、2013和2014年连续三年的目标管理考核中,均名列全校前3名。 ==视频== ===<center>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酒店管理1301</center> <center>{{#iDisplay:j0154bezv59|560|390|qq}}</center> <center>赣南师范大学:万名师生唱响《我和我的祖国》</center> <center>{{#iDisplay:y086698isd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