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15.1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贝叶棕 的原始碼
←
贝叶棕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贝叶棕树.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6674991668&di=5ce3bedb08dc029a8421b034a15e7402&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110%2Fabe240d997f04ba380d68c35d2e45698.jpeg 原图连接]贝叶棕树]] '''贝叶棕'''(学名:Corypha umbraculifera L.)是棕榈科,贝叶棕属植株高大粗壮乔木状植物,高可达25米,具较密的环状叶痕。叶片大,半月型,呈扇状深裂,裂片裂至中部,剑形,叶柄粗壮,上面有沟槽,边缘具短齿,花序顶生直立、圆锥形,序轴上由佛焰苞所包被,上面着生花;花两性,小,乳白色,有臭味。果实球形,种子近球形或卵球形,胚顶生。2-4月开花,翌年5-6月结果。 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热带国家,中国仅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零星栽植于缅寺(佛寺)旁边和植物园内。 贝叶棕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植物而栽培。另外其树形美观,是很好的绿化观赏植物;叶片可代纸作书写材料,可供食用;根的汁液治腹泻;幼株的水煎剂可治热感冒等。 * 中文学名 贝叶棕 * 拉丁学名Corypha umbraculifera L. * 别 称 长叶棕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初生目 * 科[[棕榈科]] * 亚 科[[贝叶棕亚科]] * 族贝叶棕族 * 属[[贝叶棕属]] * 种 贝叶棕 * 分布区域 中国西双版纳、缅甸、印度、斯里兰卡 * 命名者及年代 L.,1764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贝叶棕形态特征== 植株高大粗壮,乔木状,高达18-25米,直径50-60厘米,最大可达90厘米,具较密的环状叶痕。 叶大型,呈扇状深裂,形成近半月形,叶片长1.5-2米,宽约2.5-3.5米,裂片80-100,裂至中部,剑形,先端浅2裂,长60-100厘米,裂片宽7-9厘米;叶柄长2.5-3米,粗壮,宽7-10厘米,上面有沟槽,边缘具短齿,顶端延伸成下弯的中肋状的叶轴,长约70-90厘米。 花序顶生、大型、直立,圆锥形,高4-5米或更高,序轴上由多数佛焰苞所包被,起初为纺锤形,后裂开,分枝花序即从裂缝中抽出,约有30-35个分枝花序,由下而上渐短,下部分枝长约3.5米,上部的长约1米,4级分枝,最末-级分枝上螺旋状着生几个长约15-20厘米的小花枝,上面着生花;花小,两性,乳白色,有臭味。 果实球形,直径3.2-3.5厘米,干时果皮产生龟裂纹;种子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径约1.8-2.0厘米;胚顶生。只开花结果-次后即死去,其生命周期约有35-60年。花期2-4月,果期翌年5-6月。<ref>[https://plant.cila.cn/zhiwuku/beiyezong/ 贝叶棕属形态特征 2011/5/23 8:19:00]</ref> ==贝叶棕生长环境== 贝叶棕是喜光的阳性植物,早期适宜半荫蔽,生长期要求阳光充足。在热带北缘西双版纳气候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贝叶棕的原产地,生长于北纬6-10°,海拔500-600米,年均温25-28℃,年降雨量3000毫米。贝叶棕在西双版纳北纬21°10`-22°40`,海拔500-600米,年均温20-22℃,年降雨量1200-1900毫米,表现出-一定的生态适应能力,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并繁殖后代;处于广东省湛江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北纬21°10``,海拔28米,年均温22.7℃,年降雨量1600毫米,种有4株贝叶棕,生长良好。 ==贝叶棕分布范围== 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亚洲热带国家,截至到1991年仅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零星栽植于缅寺(佛寺)旁边和植物园内。 ==贝叶棕繁殖方法== 催芽鲜种子剥去外种皮置于32-35℃温棚内进行催芽,催芽基质为粗砂。每天保持砂床湿润,10天胚开始萌动,25天萌动,萌动率90%,发芽率68.8%。贝叶棕为半出土、单子叶筒状萌发类型,因此催芽时埋沙过厚不利于萌发。 移植贝叶棕苗生长缓慢,经催芽先长出胚根,胚根长可达40厘米,起初初生叶包裹在子叶鞘内,培养50天左右初生叶(鳞叶)从子叶鞘内抽出,90天左右第2叶从鳞叶中抽出形成幼苗。因此从种子催芽到胚根长至4-8厘米时即可移植到有混合营养土(生土+家畜粪)的营养袋中,否则胚根过长不利于移植成活。由于贝叶棕根系长,须根少,苗期不易生长须根,故营养袋子长度必须有40厘米以上。<ref>[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10031 贝叶棕及其繁殖栽培技术]</ref> ==贝叶棕栽培技术== 贝叶棕定植贝叶棕幼苗生长缓慢,种植3年袋苗仅生长2-4条侧根,长出3片叶,因此定植穴坑深不能少于40厘米。也可采取砂床催芽,胚根伸出8厘米后直接播于大田,子叶露于地面并在坑底放置瓦片,抑制根向下生长而萌发侧根。定植时不要伤根,定植后必须遮荫,除去杂草,保持土质疏松、湿润。定植地要求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活的沙质壤土,切忌胶泥土。 管理贝叶棕幼苗期间需精心护理,干季勤浇水,幼苗用遮荫网或棕桐科植物叶片遮盖。冬季注意防寒,用稻草覆盖基部,同时注意白蚁危害。<ref>[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1010031 贝叶棕及其繁殖栽培技术]</ref> ==贝叶棕主要价值== 贝叶棕的引入首先是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植物而栽培。另外,还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树形美观,是很好的绿化观赏植物;其叶片可代纸作书写材料,在印度和中国云南(傣族)有用贝叶刻写佛经的,俗称“贝叶经”;从花序割取汁液,含有糖分可制棕榈酒或醋或熬制成糖;幼嫩种仁可用糖浆煮成甜食(成熟种仁有毒不能食用);树干髓心捣碎经水浸提得淀粉,可供食用;根的汁液治腹泻;幼株的水煎剂可治热感冒等。<ref>[]</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贝叶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