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草莓黄萎病 的原始碼
←
草莓黄萎病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big>草莓黄萎病</big>''' [[File:草莓黄萎病.3.jpg | thumb | 300px | 右 | 草莓黄萎病. <br> [https://ss3.baidu.com/9f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9043588db27eca8012053ee1a918f0e0/ac4bd11373f0820278fd6f9149fbfbedab641b34.jpg 原圖鏈接] ]] 初侵染外围叶片、叶柄产生黑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失去生气和光泽,从叶缘和叶脉间变成黄褐色萎蔫,干燥时枯死。新嫩叶片感病表现无生气,变灰绿或淡褐色下垂,继而从下部叶片开始变成黄枯状萎蔫直至整株枯死。被害株叶柄、果梗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 ==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草莓黄萎病 分布区域: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 病原中文名称: 大丽花轮枝孢菌 病害类型: 真菌 [[File:草莓黄萎病1..jpg | thumb | 300px | 右 | 草莓黄萎病1. <br>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haonongzi.com%2Fpic%2Fnews%2F20180622152826956.jpg&refer=http%3A%2F%2Fwww.haonongzi.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6377729&t=cfd0c392081c28a51b5d5f37ee331cd3 原圖鏈接] ]] 主要寄主: 葫芦科、豆科、茄科和棉花等植物 危害部位: 根部 传播因子: 病残体、种苗 == 危害症状 == 草莓黄萎病主要在匍匐茎抽生期发病,从根部侵入,地上部表现症状。发病幼苗新叶失绿变黄或弯曲畸形,叶片狭小呈船形,复叶上的两侧小叶不对称,呈畸形,多数变硬,叶色黄化。发病植株生长不良,无生气,叶片表面粗糙无光泽,从叶缘开始凋萎褐变,最后植株枯死。地下根部、叶柄和茎的维管束发生褐变甚至变黑。<ref>[http://www.haonongzi.com/news/20180622/152830.html 草莓黄萎病的症状表现及防治措施总结,好农资招商网2018-6-22] </ref> == 病原形态特征 == [[大丽花]]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dt Berthold.和Verticillium dahliae Klrmahn.),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轮枝孢属真菌。病菌产生微菌核,是由菌丝分隔、膨大、芽殖形成的休眠组织体,大小35~215微米×21~69微米,分生孢子梗由2~4层轮枝和一个顶枝组成,110~30微米×2.5微米,每轮有分枝3~5根,成熟时[[分生孢子]]梗基部不变色。分生孢子长卵圆形,2.3~9.1微米×1.5~3微米。 == 浸染循环 == 病菌在寄主病残体内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或拟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或在病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堆肥中及种子内外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助带病母株、土壤、水源及农具等进行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繁殖,不断扩散到植株叶及根系,引起植株系统性发病,最后干枯死亡。病菌喜温暖潮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气候条件为25℃~28℃,相对湿度60%~85%。草莓黄萎病的发病盛期在育苗中后期、假植期和定植初期。此病危害性大,是顽固性土传病害。土壤通透性差,过干过湿、多年连作、氮肥过多或有线虫为害的地块易导致黄萎病的严重发生。 == 发病因素 == (1)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质黏重,土壤偏酸易发病。 (2)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过嫩,虫伤多的易发病。 (3)种苗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 == 防治方法 == === 农业防治 === (1)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 草莓栽植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 (3)母株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无病、抗病种苗,如新明星、福羽、丰香、春香等。 (4)移栽前3天,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带土移栽、带药移栽,移栽时汰除病、弱苗,这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5)幼苗盖墒前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结合苗情,如果生长势弱,可加入0.3%的尿素。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因为很多病害都是高湿引起的,要注意。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移栽前穴施或沟施防病治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残体。 (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0)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1)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2)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3)大棚栽培的,在移栽或育苗整地前以及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对棚膜、土壤及墙壁以及架材等表面喷药,进行消毒灭菌,并适当放风排湿。 (14)用太阳热消毒法进行土壤处理,具体作法是:在草莓果实采收结束后,将地里植株全部拔除,然后翻耕土壤、整畦、浇水,用塑料布覆盖一个月左右,依靠太阳能使土壤温度达到50℃左右,进行高温消毒。 (15)对秧苗要进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 === 化学防治 === (1)浸苗:移植前重病株,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苯来特]]1000~2000倍液浸苗15~20分钟,待药液干后 移栽。或用药液灌根消毒。 (2)土壤消毒:重茬田于定植前每100平方米用氯化苦3升打眼董蒸消毒,施药后以塑料薄膜覆盖,7天后种植。 (3)喷施用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或浇灌基茎部, 隔15天左右一次,共防5~6次。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复配制剂800倍液+80%乙酸素2000倍灌根,加上壳聚糖类的效果会更好!会 减轻枯萎病的发生。<ref>[http://www.1988.tv/news/103165 草莓黄萎病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火爆农化招商网] </ref> == 相关视频 == <center>草莓黄萎病的识别方法</center> {{#iDisplay:p0808d0ill1|780|460|qq}} </center> <center>草莓炭疽病和黄萎病混发</center> {{#iDisplay:h3077a6clpo|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返回「
草莓黄萎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