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92.13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艺术论 的原始碼
←
艺术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艺术论.jpeg|有框|右|<big></big>[https://img2.doubanio.com/view/subject/s/public/s8891743.jpg 原图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45012/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艺术论'''》,又译《什么是[[艺术]]?》或《何谓艺术?》,文艺学论著。列夫·托尔斯泰(见“战争与和平”)著。中译本据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的《列夫·托尔斯泰论文学》一书译出,并参考了毛德的英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丰陈宝译。另有耿济之译本,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托尔斯泰构思写作长达15年之久的一部[[专著]],总结了作者将近半个世纪创作活动的经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艺术观点和思想倾向。全书共20章,15万字。作者的观点主要见于5、10、15、16、17、18及20各章。在第2、3章中,作者首先引述并评价了大量关于艺术和美的理论,几乎涉及了历史上和当时欧洲各国重要的美学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美的看法,认为美是使我们感到惬意而并不引起我们欲望的东西。在接下去的章节中,作者开始正面阐述自己的艺术观点。他提出了艺术并不以美为最终目标,艺术的最终目标是至善。艺术与语言一样,是人与人交际的手段,区别在于前者传达感情,后者传达思想。他否定当时统治阶级的艺术,抨击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同时,他肯定了艺术的人民性、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及其艺术形式。最后,作者从“永久的[[道德]]原则和永久的宗教真理”出发,把至善归结为上帝,论证“宗教”、“宗教意识”是文艺的基础和文艺批评的标准,认为文艺的主要目的与作用就在于宣扬“勿以暴力抗恶”,取消暴力,通过加强上帝的儿子——人民之间的团结,使人民相亲相爱,建立起“平等”和“博爱”的新世界。 本书发表之后曾受到俄国和欧洲其他国家进步文艺界的热烈欢迎,被誉为“艺术领域中真正的新大陆的发现”,同时也受到反动文学阵营的攻击和诽谤,发表时并曾遭受书报检查机关的删改。本书在文艺理论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提出并阐述了艺术是传达情感的工具的学说,强调[[艺术]]的情感性特征,指出情感既是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又是艺术想象的推动力,既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又是艺术品与欣赏者发生联系、产生共鸣的关键因素。认为有无感染力和感染力的强弱,是鉴别真假艺术和确定艺术优劣的基本标志。托尔斯泰的艺术观点至今仍对艺术实践以及美学和艺术的理论研究发生着影响。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ref>[https://www.fox2008.cn/ebook/21szjy/TS013020/0016_ts013020.htm 工具书有哪些类型],中学生读书网</ref>。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ref>[https://www.docin.com/p-213368169.html&endPro=true 古籍目录分类及演变],豆丁网,2011-06-01</ref>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center> 艺术论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中法艺术论二</center> <center>{{#iDisplay:p0172c4phnk|560|390|qq}}</center> <center>6-21艺术论</center> <center>{{#iDisplay:p0157xluqj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艺术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