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 的原始碼
←
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br><img src="https://pic.pimg.tw/csyoutw2001/1536959096-3154625471.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csyoutw2001.pixnet.net/blog/post/464173361-%E7%8C%B4%E7%A1%90%E9%9A%A7%E9%81%93-%E7%8C%B4%E7%A1%90%E9%A7%B1%E9%A7%9D 圖片來自痞克邦]</small> |} '''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包含'''員山隧道群'''與'''猴硐隧道''',共計4座隧道,是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瑞芳區]]的舊鐵路隧道,啟用於1920年([[台灣日治時期|日治]][[大正]]9年),1985年在其西側的[[複線鐵路|雙線鐵路]]完工通車後停用,目前列為[[新北市]][[新北市文化資產|歷史建築]]並改建為瑞猴[[自行車道]]。 ==開通過程== [[臺灣鐵路管理局]]東部幹線[[宜蘭線]]於[[台灣日治時期|日本時代]]1917年建設,工程分別從路線的南([[蘇澳車站|蘇澳]])、北([[八堵車站|八堵]])兩方向往中間施築,其中[[瑞芳車站|瑞芳]]~[[猴硐車站|猴硐]]間工程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工務課瑞芳建設事務所佇同年11月動土,包商係[[大成建設|大倉組]]大倉組在隔年(1920年)更名為「日本土木株式會社」,即今日[[大成建設]]的前身。工事包括新建[[第二基隆河橋]]與開挖7座山洞,都是[[單線鐵路]]淨空。 本區間工程1919年4月完工,隔年(1920年)1月27日[[瑞芳車站|瑞芳]]~[[猴硐車站|猴硐]]間通車。現在列為歷史建築的4座隧道,資料如下: {{start box}} |-align=center !隧道名稱!!結構物!!長 度!!坡度!!線形 |-align=center |'''第一員山隧道''' |align=left| 上部拱:紅磚<br/> 下部側壁:石材<br/> 洞口:石材 |align=left| 499呎<br/>(約152.2m) |align=left| 13.3‰ |align=left| ''彎道'' |-align=center |'''第二員山隧道''' |align=left| 上部拱:紅磚<br/> 下部側壁:砌石,局部岩壁<br/> 洞口:石材 |align=left| 129呎<br/>(約39.4m) |align=left| 13.3‰ |align=left| 直線 |-align=center |'''第三員山隧道''' |align=left| 上部拱:紅磚<br/> 下部側壁:石材,局部岩壁<br/> 洞口:石材 |align=left| 106呎<br/>(約32.3m) |align=left| 13.3‰ |align=left| 直線 |-align=center |'''猴硐隧道''' |align=left| 上部拱:紅磚<br/> 下部側壁:石材<br/> 洞口:石材 |align=left| 158呎<br/>(約48.2m) |align=left| 10‰ |align=left| ''彎道'' |-align=center |} ==停用與活化== 4座隧道通車後,擔負60餘年臺北宜蘭間的交通重任。到了1979年[[北迴線]]鐵路通車前,[[宜蘭線]]即將成為連接[[縱貫線 (鐵路)|縱貫線]]及[[北迴線]]的重要幹線鐵路,預估原[[單線鐵路]]將會不敷使用,於是,[[臺灣鐵路管理局]]實施「[[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將[[宜蘭線]]全線雙線化(已完成雙線路段者除外),工程設計預留未來實施[[鐵路電氣化]]的路線標準,同時新建的隧道也必須能運輸大型貨物。由於員山隧道群與猴硐隧道皆沒有達到這些標準,故另建雙線的[[福住隧道]]與[[示德隧道]]作為代替,這兩座新的隧道在1985年完工通車後,員山隧道群與猴硐隧道便功成身退。 之後猴硐隧道轉為一般道路使用,而員山隧道群在拆除[[鐵路軌道|鐵軌]]、[[枕木]]後,保留部分[[道碴]]。因舊隧道沒有封閉,歷年迭有[[鐵道迷|鐵道研究者]]、旅人、地方[[文史工作]]者或騎乘專用腳踏車的車友前往探尋。 2010年起,[[新北市政府]]有關單位與[[臺灣鐵路管理局]]合作,整修4座舊隧道,而當地[[文史工作]]者亦向政府提案,建議將舊隧道納入古蹟或歷史建築,並予活化。 2012年8月,[[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第一員山隧道、第二員山隧道、第三員山隧道、猴硐隧道為[[臺灣歷史建築|歷史建築]],合併命名為'''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ref>〈4宜蘭線舊隧道 登錄歷史建築〉,《[[聯合報]]》,2012年8月21日,A11版。</ref>。而[[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也在[[臺灣鐵路管理局]]同意下,改善4座舊隧道的鋪面為柏油路面,闢建為腳踏車道、增設標線與照明、加裝安全防護鐵網等,並在2013年3月底配合[[猴硐車站]]貓橋完工一併啟用(另包含完成第一員山隧道北方腳踏車道穿越[[宜蘭線]]鐵路的涵洞工程)<ref>〈舊猴硐隧道內壁風化 下周會勘解決〉,《[[聯合報]]》,2013年5月3日,B2版。</ref><ref>{{cite web|language=|url= https://blog.xuite.net/rueifang.wenhnlin/sweethome/213151990|title=〈員山一號隧道的蝙蝠回來了!〉|author=林文清 |publisher=《文清的瑞芳札記》部落格|date=2014年5月11日22:56|accessdate=}}</ref>,提供腳踏車友安全的騎車環境。 ==建築特色== 4座舊隧道內部下半部側壁結構採用石材(石磚)砌築、上半部使用紅磚砌拱,紅磚的排列主要採用水平疊砌法,部分紅磚正面露出英文字母「S」,是[[台灣日治時期|台灣日本時代]]撒木耳煉瓦會社的產品。第一員山隧道因長度較長,內部設有避車洞,而各隧道兩側洞口也是石砌,造型簡單。 本段路線在[[瑞芳車站]]側的海拔高度比[[猴硐車站]]側還低,所以由[[瑞芳車站]]方向進入隧道往[[猴硐車站]]方向(由北往南)時,略略是13.3‰與10‰的爬坡。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Start 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舊宜蘭線猴硐隧道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