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72.2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肺胀 的原始碼
←
肺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肺胀</big>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mianfeiwendang.com%2Fpic%2F7eeedf8764c4d65fb59ca779825b6838b3bf7cca%2F1-810-jpg_6-1080-0-0-1080.jpg&refer=http%3A%2F%2Fwww.mianfeiwenda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5969092&t=11286eb8e0052f6dcdc95aac50d2a39d/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width="250" ></center><small> [http://www.mianfeiwendang.com/doc/7eeedf8764c4d65fb59ca779825b6838b3bf7cca 圖片來自免费文档网]</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肺胀''',属肺病。常继发于肺咳、哮病等之后,因肺气长期壅滞,肺叶恒久膨胀、不能敛降,而胀廓充胸。以胸中胀闷、咳嗽咳痰、气短而喘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发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可见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合并感染等疾患。 中医认为,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导致的肺气胀满不能降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胸廓膨满,憋闷,喘息,气促,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口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早期表现为肺气亏虚,气阴两虚,最后发展为阳虚。疾病迁延日久,发生痰蒙神窍、出血、喘脱等危急重症。相当于西医学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ref>[https://www.youlai.cn/ask/1864808.html 肺胀],有来医生, </ref> ==病因==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喘息、久咳、慢性肺系疾病所引起。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1.气虚气滞 咳喘日久,损伤肺气,如果反复发作,由肺及肾;肺不能够主气而发生气滞,肾不纳气而出现气郁,以导致清气难入,淤气难出,逆于胸中,从而发生本症状。 2.水停痰凝 主要病因是肺肾的阳气不足,水停痰凝,上停于肺部而成为本病。 3.正虚血淤 咳喘日久,不仅损伤肺气,而且因为气虚无力运血,从而导致血淤产生。总之,本症状位在于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 ==临床表现== 喘、咳、痰、胀,即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胀闷如塞等是肺胀的证候特征。病久可见唇甲发绀、心悸、浮肿等症。兼外邪或调治不当,其变证坏病可见昏迷、抽搐以至喘脱等。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故有长期的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胸肺膨胀和病变由肺及心的过程是逐渐形成的。早期除咳嗽、咳痰外,仅有疲劳或活动后有心悸气短,随着病程的进展,肺气壅塞肿满逐渐加重,叩之膨膨作响,自觉憋闷如塞,心悸气急加重或颜面爪甲发绀;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颈脉动甚,右胁下症积,下肢浮肿甚至有腹水。病变后期,喘咳上气进一步加重,倚息不能平卧,白粘痰增多或咯黄绿色脓痰,发绀明显,头痛,有时烦躁不安,有时神志模糊,或嗜睡或谵语,或有肉困,震颤,抽搐,甚或出现咯血、吐血、便血等。舌质多为暗紫、紫绛,舌下脉络瘀暗增粗。 ==诊断==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多见于老年人。 2.常因外感而诱发 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3.临床表现 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胸廓隆起如桶状,叩之呈过清音,听诊有痰鸣声及湿口啰音,心音遥远。病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4.其他 日久可见心脘动悸,面唇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症积、神昏、谵语、痉厥、出血等证。 ==鉴别诊断== 肺胀与哮病、喘病均以咳逆上气,喘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其区别如下。 1.哮病 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常突然发病,迅速缓解,且以夜间发作多见;肺胀是包括哮病在内的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每次因外感诱发为逐渐加重,经治疗后逐渐缓解,发作时痰瘀阻痹的症状较明显,两病有显著的不同。 2.喘病 是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症和治疗的重点。但肺胀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喘咳上气,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 ==辨证施治== 1.辨证要点 (1)肺胀的本质是标实本虚,要分清标本主次,虚实轻重。一般感邪发作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早期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 (2)辨脏腑阴阳肺胀的早期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病位在肺脾肾,后期气虚及阳,以肺、肾、心为主,或阴阳两虚。 2.治疗原则 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侧重祛邪为主,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化瘀,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平时偏于正虚,侧重以扶正为主,根据脏腑阴阳的不同,分别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或气阴兼调,或阴阳兼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祛邪与扶正只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辅为用。 3.分证论治 (1)风寒内饮①证候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咳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恶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饮,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②治则温肺散寒,降逆涤痰。③主方小青龙汤。④方药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白芍、五味子。 若咳而上气,喉中如有水鸡声,表寒不著者,可用射干麻黄汤。若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 (2)痰热郁肺①证候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黏稠难咯,胸满烦躁,目胀睛突,或发热汗出,或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②治则清肺泄热,降逆平喘。③主方越婢加半夏汤。④方药麻黄、石膏、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若痰热内盛,痰胶黏不易咯出,加鱼腥草、黄芩、瓜蒌皮、贝母、海蛤粉;痰热内盛亦可用桑白皮汤。痰热壅结,便秘腹满者,加大黄、风化硝。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者,加射干、葶苈子。若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花粉、知母、麦冬。 (3)痰瘀阻肺①证候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发绀,舌质暗或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②治则涤痰祛瘀,泻肺平喘。③主方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④方药葶苈子、大枣、桂枝、茯苓、丹皮、赤芍。 痰多可加三子养亲汤化痰下气平喘。本证亦可用苏子降气汤加红花、丹参等。若腑气不利,大便不畅者,加大黄、厚朴。 (4)痰蒙神窍①证候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表情淡漠,嗜睡,甚或意识蒙眬,谵妄,烦躁不安,入夜尤甚,昏迷,撮空理线,或肢体困动,抽搐,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②治则涤痰开窍。③主方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④方药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胆南星、橘红、枳实、菖蒲、人参。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清心开窍。 若舌苔白腻而有寒象者,以制南星易胆南星,开窍可用苏合香丸。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者,加大黄、风化硝,或用凉膈散或增液承气汤。若痰热引动肝风而有抽搐者,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唇甲发绀,瘀血明者,加红花、桃仁、水蛭。如热伤血络,见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配清热凉血止血药,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黄等;如血色晦暗,肢冷,舌淡胖,脉沉微,为阳虚不统,气不摄血者,配温经摄血药,如炮姜、侧柏炭、童便或黄土汤、柏叶汤。 (5)肺肾气虚①证候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②治则补肺纳肾,降气平喘。③主方补虚汤合参蛤散。④方药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蛤蚧、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朴、陈皮。还可加桃仁、川芎、水蛭。 若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加桂枝、细辛。兼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知母;如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另参附、生脉、参麦、参附青注射液也可酌情选用。 (6)阳虚水泛①证候面浮,下肢肿,甚或一身悉肿,脘痞腹胀,或腹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咳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②治则温阳化饮利水。③主方真武汤合五苓散。④方药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白芍。还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北五加皮。 水肿势剧,上渍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者,加沉香、黑白丑、椒目、葶苈子。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肺胀</big>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ww.mianfeiwendang.com%2Fpic%2F7eeedf8764c4d65fb59ca779825b6838b3bf7cca%2F1-810-jpg_6-1080-0-0-1080.jpg&refer=http%3A%2F%2Fwww.mianfeiwenda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5969092&t=11286eb8e0052f6dcdc95aac50d2a39d/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width="250" ></center><small> [http://www.mianfeiwendang.com/doc/7eeedf8764c4d65fb59ca779825b6838b3bf7cca 圖片來自免费文档网]</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肺胀''',属肺病。常继发于肺咳、哮病等之后,因肺气长期壅滞,肺叶恒久膨胀、不能敛降,而胀廓充胸。以胸中胀闷、咳嗽咳痰、气短而喘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发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可见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合并感染等疾患。 中医认为,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导致的肺气胀满不能降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胸廓膨满,憋闷,喘息,气促,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口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早期表现为肺气亏虚,气阴两虚,最后发展为阳虚。疾病迁延日久,发生痰蒙神窍、出血、喘脱等危急重症。相当于西医学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ref>[https://www.youlai.cn/ask/1864808.html 肺胀],有来医生, </ref> ==病因==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喘息、久咳、慢性肺系疾病所引起。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1.气虚气滞 咳喘日久,损伤肺气,如果反复发作,由肺及肾;肺不能够主气而发生气滞,肾不纳气而出现气郁,以导致清气难入,淤气难出,逆于胸中,从而发生本症状。 2.水停痰凝 主要病因是肺肾的阳气不足,水停痰凝,上停于肺部而成为本病。 3.正虚血淤 咳喘日久,不仅损伤肺气,而且因为气虚无力运血,从而导致血淤产生。总之,本症状位在于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 ==临床表现== 喘、咳、痰、胀,即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膨满,胀闷如塞等是肺胀的证候特征。病久可见唇甲发绀、心悸、浮肿等症。兼外邪或调治不当,其变证坏病可见昏迷、抽搐以至喘脱等。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故有长期的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胸肺膨胀和病变由肺及心的过程是逐渐形成的。早期除咳嗽、咳痰外,仅有疲劳或活动后有心悸气短,随着病程的进展,肺气壅塞肿满逐渐加重,叩之膨膨作响,自觉憋闷如塞,心悸气急加重或颜面爪甲发绀;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颈脉动甚,右胁下症积,下肢浮肿甚至有腹水。病变后期,喘咳上气进一步加重,倚息不能平卧,白粘痰增多或咯黄绿色脓痰,发绀明显,头痛,有时烦躁不安,有时神志模糊,或嗜睡或谵语,或有肉困,震颤,抽搐,甚或出现咯血、吐血、便血等。舌质多为暗紫、紫绛,舌下脉络瘀暗增粗。 ==诊断==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多见于老年人。 2.常因外感而诱发 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3.临床表现 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胸廓隆起如桶状,叩之呈过清音,听诊有痰鸣声及湿口啰音,心音遥远。病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4.其他 日久可见心脘动悸,面唇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症积、神昏、谵语、痉厥、出血等证。 ==鉴别诊断== 肺胀与哮病、喘病均以咳逆上气,喘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其区别如下。 1.哮病 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常突然发病,迅速缓解,且以夜间发作多见;肺胀是包括哮病在内的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转归而成,每次因外感诱发为逐渐加重,经治疗后逐渐缓解,发作时痰瘀阻痹的症状较明显,两病有显著的不同。 2.喘病 是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常为某些疾病的重要主症和治疗的重点。但肺胀由多种慢性肺系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喘咳上气,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 ==辨证施治== 1.辨证要点 (1)肺胀的本质是标实本虚,要分清标本主次,虚实轻重。一般感邪发作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早期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 (2)辨脏腑阴阳肺胀的早期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病位在肺脾肾,后期气虚及阳,以肺、肾、心为主,或阴阳两虚。 2.治疗原则 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侧重祛邪为主,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化瘀,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平时偏于正虚,侧重以扶正为主,根据脏腑阴阳的不同,分别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或气阴兼调,或阴阳兼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祛邪与扶正只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辅为用。 3.分证论治 (1)风寒内饮①证候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咳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恶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饮,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②治则温肺散寒,降逆涤痰。③主方小青龙汤。④方药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白芍、五味子。 若咳而上气,喉中如有水鸡声,表寒不著者,可用射干麻黄汤。若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兼清郁热。 (2)痰热郁肺①证候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黏稠难咯,胸满烦躁,目胀睛突,或发热汗出,或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②治则清肺泄热,降逆平喘。③主方越婢加半夏汤。④方药麻黄、石膏、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若痰热内盛,痰胶黏不易咯出,加鱼腥草、黄芩、瓜蒌皮、贝母、海蛤粉;痰热内盛亦可用桑白皮汤。痰热壅结,便秘腹满者,加大黄、风化硝。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者,加射干、葶苈子。若痰热伤津,口干舌燥,加花粉、知母、麦冬。 (3)痰瘀阻肺①证候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发绀,舌质暗或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②治则涤痰祛瘀,泻肺平喘。③主方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④方药葶苈子、大枣、桂枝、茯苓、丹皮、赤芍。 痰多可加三子养亲汤化痰下气平喘。本证亦可用苏子降气汤加红花、丹参等。若腑气不利,大便不畅者,加大黄、厚朴。 (4)痰蒙神窍①证候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表情淡漠,嗜睡,甚或意识蒙眬,谵妄,烦躁不安,入夜尤甚,昏迷,撮空理线,或肢体困动,抽搐,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②治则涤痰开窍。③主方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④方药半夏、茯苓、甘草、竹茹、胆南星、橘红、枳实、菖蒲、人参。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清心开窍。 若舌苔白腻而有寒象者,以制南星易胆南星,开窍可用苏合香丸。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舌红苔黄者,加黄芩、桑白皮、葶苈子、天竺黄、竹沥。热结大肠,腑气不通者,加大黄、风化硝,或用凉膈散或增液承气汤。若痰热引动肝风而有抽搐者,加钩藤、全蝎、羚羊角粉。唇甲发绀,瘀血明者,加红花、桃仁、水蛭。如热伤血络,见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配清热凉血止血药,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生大黄等;如血色晦暗,肢冷,舌淡胖,脉沉微,为阳虚不统,气不摄血者,配温经摄血药,如炮姜、侧柏炭、童便或黄土汤、柏叶汤。 (5)肺肾气虚①证候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②治则补肺纳肾,降气平喘。③主方补虚汤合参蛤散。④方药人参、黄芪、茯苓、甘草、蛤蚧、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朴、陈皮。还可加桃仁、川芎、水蛭。 若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加桂枝、细辛。兼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知母;如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等喘脱危象者,急加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另参附、生脉、参麦、参附青注射液也可酌情选用。 (6)阳虚水泛①证候面浮,下肢肿,甚或一身悉肿,脘痞腹胀,或腹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咳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②治则温阳化饮利水。③主方真武汤合五苓散。④方药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白芍。还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北五加皮。 水肿势剧,上渍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涎者,加沉香、黑白丑、椒目、葶苈子。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肺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