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51.7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耳壳流痰 的原始碼
←
耳壳流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耳壳流痰</big> ''' |- [[缩略图]]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txt39-1.book118.com%2F2018%2F0626%2Fbook175238%2F175237037.jpg&refer=http%3A%2F%2Ftxt39-1.book118.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7173088&t=5fe3909923ab976d5f12742825c54391/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width="250" ></center><small>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26/6154101035001203.shtm 圖片來自原创力文档网]</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耳壳流痰''',中医病名。是指耳廓局限性肿胀,内有黄色粘液,不红不痛,按之柔软为主要症状的耳廓疾病。本病和流痰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流痰指骨关节的慢性破坏性病变,相当于骨关节结核,因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称流痰。本病则属痰包一类,因消后可复长,故名耳壳流痰。相当于西医的耳廓假性囊肿(渗出性软骨膜炎)。<ref>[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8/0126/10/48046514_725194812.shtml 耳壳流痰],360图书馆,</ref> ==名词解释== 是指耳廓局限性肿胀,内有黄色粘液,不红不痛,按之柔软为主要症状的耳廓疾病 ==历史沿革== 1.古代医籍中无耳壳流痰病名,当属“耳肿”等范畴。 2.最早提出此病名的是《[[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一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穴]]》根据本病的部位和局部症状,确定了“耳壳流痰”这一病名。 3.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 卷四]]》云:“痰包乃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而匏肿。绵软不硬,有妨言语,作痛不安,用利剪刀当包剪破,流出会计资格黄痰;若蛋清稠粘难断,捺尽以冰硼散搽之,内服二陈东加黄芩、黄连、薄荷数服,忌煎炒,火酒等件。”其所论虽为舌下痰包,但本病特征与其基本一致,故可知其发生与痰饮凝注等因素有关。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上述耳壳流痰的临床特点,与西医学所说的耳廓假性囊肿基本相近。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原因未明的耳廓腹侧面局限性囊肿,因其囊壁无上皮层,故称假性囊肿。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一般在30-40岁,多发生于一侧耳廓。 ==病因== 本病由风邪兼挟痰湿上窜耳壳而致。 ==病机== 脾胃虚弱,痰湿内生,加之风邪外犯,夹痰湿上窜耳壳,或耳壳受压,经络气血受阻,痰浊凝滞而致。 1.起病较急,耳郭上有肿块,质软而无疼痛。 2.肿处皮色不变,按之柔软无压痛,穿刺有淡黄色粘液,抽后肿消,但不久又复肿起。 ==二、病证鉴别== 耳壳流痰应注意与断耳疮(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相鉴别。断耳疮局部有红、肿、热、痛、可穿溃,有脓液渗液,耳廓软骨逐渐腐烂,甚至缺损。 本病属痰湿内蕴或痰浊凝耳。多无明显诱因而发现耳廓凹面隆起呈半球型,无痛,囊性感明显。 ==二、治疗原则== 本病宜外治为主,配合内治。内治以祛痰散结、疏风通络为法。 ==三、辨证论治== 主证:耳壳凹面肿胀,大小不一,按之如囊,皮色不变,日久不消,无痛,微痒或麻胀,多偶然发现。全身症状不明显,舌淡红,苔白或腻,脉缓滑。 治法:祛痰散结,疏风通络 代表方:二陈汤加减 常用药:竹如、枳实、胆星、僵蚕、地龙、丝瓜络、当归尾、丹参、郁金、柴胡等 ==其他疗法== 1、穿刺抽液 2、切开引流 3、压石膏模法:将痰包周围皮肤严格消毒,以无菌注射器针头刺入痰包内,抽尽包内浊液,无菌纱布遮盖患部,然后用调匀的石膏糊敷布,纱布加压包扎固定,一周左右除去,通常需反复抽液2-4次,多可获愈。 4、敷药:可用玄明粉适量,浸液湿敷。 5、火针法:局部消毒麻醉后,用直径2mm,长15cm的不锈钢针烧红后在痰包底部刺两个点,两点相距5mm,刺穿囊壁,挤净囊液,加压包扎,第三天和第七天各换药一次。 ==转归预后== 本病经适当治疗后,一般不再复发。但治不彻底,可反复发作;若被邪毒侵袭,则可能转变为断耳疮重证。 ==预防调护== 1、平时注意保护耳部,避免受伤; 2、患耳疖、耳疮等耳部病证,应及早治疗,以防诱发本病; 3、局部处理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以防邪毒侵袭; 4、不可按揉患处,以免促其迅速增大。 ==文献摘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说“耳廓痰包是痰湿阻滞耳廓所致,以耳壳局限性肿胀,皮色不变,按之柔软,不痛或微痛为主要表现的痰包类疾病。”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耳壳流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