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7.154.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站在这里,仰望一座名城(邓贵环) 的原始碼
←
站在这里,仰望一座名城(邓贵环)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站在这里,仰望一座名城'''<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8389237/pexels-photo-8389237.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260&h=750&dpr=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站在这里,仰望一座名城》'''是[[中国]]当代作家邓贵环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站在这里,仰望一座名城=== 来到[[揭阳]]榕城,是一个意外惊喜,更是[[上帝]]在额头的轻轻一点:去吧,去那里享受瑟瑟冬日里依然还在的煦暖,感受一座历史名城的温婉深厚。 这座南海之滨的温暖之城,果然让我沉醉。 东兴淡浦文化站,其实是一座普通的建筑。说它普通,是因为无论是外观,还是建筑内饰,都不是我想看的[[潮汕]]特色的建筑风格。那只是一座稍显陈旧的办公楼房。有所不同的是,房间里处处挂满了出自这个文化站人之手的巨幅字画;有供自己和来客舞文弄墨的笔墨纸砚;有品茶论道的功夫茶具。它们,为这个普通的所在,增添了不普通的气息。 潮汕习俗,无论客人来自哪里,也不管是否相识,进入室内,主人就会端坐一侧,为客人烧水泡上一杯热气腾腾清香四溢的茶水,这里的人称之为:“功夫茶”。水是新烧的滚水,茶叶多是[[铁观音]、[[正山小种]]或者本地出产的[[凤凰茶]]。客人们往往纷至沓来,经常是上一拨人刚刚起身离去,下一波人又已经落座。一壶水则会滚过每一个茶碗,倒掉,再斟上新泡的茶水,来客便可以放心地啜饮,品味。这样的“流水席”场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热忱”、“淳朴”、“相信”等一些珍贵的词眼。 潮汕地区经济发达,商贾云集,三两人围坐,说不定其中几人或者全部就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人们在忙碌之余坐下来泡上一壶茶,聊聊天,放松劳累疲乏的身体和心灵。三五文人墨客聚在一起,喝喝茶,谈诗论艺,切磋切磋,也无比开怀舒心。一家人晚饭后,会聚在一起泡一壶茶来喝,一家老小柔情蜜意其乐融融。为了宗族的事务聚集起来的族人们,也会喝上一壶茶,来商讨规划本族的大小事宜。一碗深褐色的茶汤,端在手中,喝进嘴里,暖暖地进入身体,融汇的是乡邻的和睦相亲,亲人的绵绵情意和宗族的滚滚盛大的力量。 茶没喝完,却被一声声欢呼吸引,原来一众文友看到写字台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大家跃跃欲试,准备“秀书法”才艺了。怀抱利器的作家们,都不吝惜展示自己的才华,挥毫泼墨,你方唱罢,我又登台。写字台上龙飞凤舞,观众席上一片喝彩。来自陕西的著名作家、《延河》杂志的副主编、张口就来一嗓子原汁原味秦腔的姚逸仙老师,书法苍劲古朴,一股西北汉子的豪情和来自大地深层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西安的作家白来勤老师,字迹端庄典雅,字里蕴含的文气和雅致让人惊叹;山西垣曲的作家董俊高老师的字刚劲朴拙,浑厚大气,从字里就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位书法家的赤子之心。 最后出场的,是东兴淡浦文化站站长蔡汉顺先生,人称蔡老爷。他是揭阳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本次笔会的东道主。只见他左手一支烟,右手一支笔,气定神闲地看着铺在面前书桌上的宣纸。他在沉思着如何把那些从心中不可遏止地蹦出来的诗文布局到纸上更为和谐美观。说起老爷的字,那真是舒展流畅而又遒劲秀丽,一笔一划都能见到真功。听说他从七八岁开始练习书法,风雨无阻几十年的锤炼,的确算得上是有硬功的书法家了。蔡老爷为人真诚,待人友善,无论哪位文友去求字,他都笑脸相迎有求必应。“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如滔滔榕江水从蔡老爷的笔端倾泻而出,引得观众席上一片赞叹。其实老爷打开的宣纸就是人间那半亩清清的方塘,那里映照出来的是中国几千年书法艺术的天光云影。若要问如何才能使得笔下汉字如此风流婉转轻盈飘逸,答案就是谦逊谨慎地借鉴学习和年长日久的苦练。这学习和苦练,是朱熹诗里那不竭的源头活水,如今在老爷的笔底奔流不息。 老爷写字都是现来,他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或者其他特点,现场为其“量身定做”。他为文友梅子写的是“红梅品格”;为几位恬淡自如的文友写的是“不容易”、“凡心所向”;为一位希望激励上进、需要激发一下斗志的文友写的是“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总之,他有一本唐诗一本宋词放在心中,信手拈来;他有一颗善心一番美意,随时捧出。这字,这情,总能让看的人惊叹,让得的人欢喜。 就职于淡浦文化站的黄俊波是香港德园艺术馆会员,他现场展示了画虾的精湛技艺。全神贯注画虾的黄老师仿佛喝醉了酒,摇头晃脑,左看右看,然后三笔两画,一只活灵活现的虾便跃然出现在眼前。画完签上名、盖上章,带着含有醉意的笑容捧送到求画人的面前。黄老师不仅画虾功夫好,潮剧也唱得有滋有味,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颇有名家风采。 听说蔡少弟先生的篆刻,蔡郁瑜先生猜灯谜,都有独门绝技。 这里其实是一处藏龙卧虎之地。 早听闻潮汕古民居值得一看,于是参观潮汕古民居,成了我此行的另一个目的。之前查阅资料,得知潮汕传统民居的主要特点就是坐北朝南;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的建筑。 大致说来,一路所见的古民居建筑,印证了之前的了解。通过实地观察,我觉得,潮汕古民居与北方古民居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建筑可能有很广的占地,但它通常显得较为低矮,其内部空间也较为仄小;而北方建筑,多呈现房舍高大,空间上有旷阔豪迈之感。这可能是因为潮汕地区距离海洋较近,经常遇到剧烈台风,为安全考虑吧。也或许是因为潮汕人自古就较为低调,人们将这种低调也体现在了建筑上面也未可知。其次,在色彩上亦少见北方的朱漆大门和大红等鲜艳的外墙、门柱装饰,而以黑油漆门、深灰青黑等深色调为主的外墙居多,但在内部,却往往注重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和檐口。再次,它通透。每一个房间都注重通风采光,这样据说既有利于建筑材料的去潮防朽、延长寿命,更是着眼于潮州长夏无冬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居住活动舒适凉快。民居建筑内部[[空间]]很讲究聚气和遮阳,梁柱架叠,层层推进,重线条分割而纤细秀丽。与江南民居比较,建筑结构布局和格调上强调氏族聚居的特点,而江南,即使是四合院,更多则是独门独户的结构。 的确,在潮汕地区,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建筑上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而且这些民居都有形象生动的名字如“百鸟朝凰”、“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从这些名字,也能看出房屋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的高低。 在淡浦,我们参观的蔡氏宗祠,是潮汕地区古民居建筑的代表。蔡姓是淡浦人口最多的姓氏,蔡氏宗祠也是当地最大、建筑最为完备的宗祠,不久之前,该宗祠进入榕城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蔡氏本族人现在虽然不在这里日常起居,但红白喜事,家族聚会,仍然在蔡氏宗祠里进行。 几天的时间里,我们还参观了丁日昌故居、孔庙、城隍庙、揭阳楼等地。在丁日昌故居里,我们习染了民族英雄的浩然正气;在孔庙里,我们熏陶了绵延千年的教化力量;在城隍庙,我们入乡随俗,为各路神仙敬了香许了愿,也感受到了前来朝拜的人的虔诚内心;在揭阳楼,我们又领略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的大气雄浑。每到一处,都能深入一次地品悟到这个地方文化底蕴的深厚。同行的文友大多在文学和做人的方面已经“得道”,他们自有一身的正气,有满腹的经纶,有虔敬的内心,有永不满足的脚步,但他们依然说,揭阳榕城,是一座需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城市。 于是我也在这里,朝着这座历史文化的名城,仰望。<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邓贵环,[[湖北]]秭归屈原故里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a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站在这里,仰望一座名城(邓贵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