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9.2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矩圆线蕨 的原始碼
←
矩圆线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File:528矩圆线蕨.jpg|thumb|350px|right|[https://plant.cila.cn/zhiwutu/tujian/528.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tujian/juyuanxianjue.html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矩圆线蕨''',中药名。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线蕨Colysis henryi(Bak.)Ching [Gymnogramme henryi Bak.]的全草。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湖北、广西等地。具有凉血止血,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治肺热咳血,尿血,小便淋浊,痈疮肿毒,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 中文学名:矩圆线蕨 * 界:[[植物界]] * 门:[[蕨类植物门]] * 纲:[[薄囊蕨纲]] * 目:[[水龙骨目]] * 科:[[水龙骨科]] * 属:[[线蕨属]] * 种:[[矩圆线蕨]] * 分布区域: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湖北、广西等地 * 采收时间:全年均可采收 * 毒 性:无毒 == 形态特征 == 矩圆线蕨:植株高30-70cm。根茎横生,密被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边缘有细锯齿。叶远生;叶柄长15-35cm,禾秆色,以关节着生于根茎;叶片光滑,长圆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中部宽5-8cm,向基部急变狭,楔形小延,渐尖头,全缘;叶脉在斜上的侧脉间成网状,内藏小脉分叉或单一。孢子囊群线形,在中脉两侧的侧脉间斜出,伸达叶边;无囊群盖。<ref>[https://plant.cila.cn/tujian/juyuanxianjue.html 矩圆线蕨]</ref> == 别名 == 大石韦、篦梳剑、中狭线蕨、边那坡草、水剑草、剑刀草、岩卜扇、一叶青。 == 生长环境 == 生于海拔200-2000m的林下,成片聚生。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湖北、广西等地。 == 相关论述 == 1、《中国药用孢子植物》:“甘,微寒。” 2、《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通淋。治关节炎,毒蛇咬伤,小便出血,肺热咳血,痈肿等。” == 入药部位 == 全草。 == 性味 == 味甘,性微寒。 == 归经 == 归肺、膀胱经。 == 功效 == 凉血止血,利湿解毒。<ref>[http://www.yaocait.com/bk/45739/ 矩圆线蕨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ref> == 主治 == 肺热咳血,尿血,小便淋浊,痈疮肿毒,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 相关配伍 == # 治肺病咳血:鲜矩圆线蕨30-60g。水煎,加冰糖少许,日服2次。(《泉州本草》) # 治小便出血:鲜矩圆线蕨30-120g。少煎,加红糖少许,日服2次。(《泉州本草》) # 治小便不通:鲜矩圆线蕨60-90g。水煎,加冰糖少许,日服2次。(《泉州本草》) # 治痈肿初起:中狭线蕨15-30g。酒水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 治毒蛇咬伤:中狭线蕨30g。酒煎服,药渣敷患处。(《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 治急性关节炎:中狭线蕨15-30g。酒水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 炮制 == === 采集加工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矩圆线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