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37.8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白炎 的原始碼
←
白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白炎.jpg|350px|缩略图|右|'''白炎'''[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6732/20160714110532-1838948407.jpg/0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pics?p=77040501&query=%E7%99%BD%E7%82%8E 来自搜狗网的图片]]] '''白炎''' (1918年7月 - 2005年8月25日) 夏川,原名卢镇华、卢向晨,笔名白炎,[[河北]][[平山]]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5%A4%8F%E5%B7%9D%EF%BC%8C%E5%8E%9F%E5%90%8D%E5%8D%A2%E9%95%87%E5%8D%8E%E3%80%81%E5%8D%A2%E5%90%91%E6%99%A8%EF%BC%8C%E7%AC%94%E5%90%8D%E7%99%BD%E7%82%8E%EF%BC%8C%E6%B2%B3%E5%8C%97%E5%B9%B3%E5%B1%B1%E4%BA%BA%EF%BC%8C%E4%B8%AD%E5%85%B1%E5%85%9A%E5%91%98%EF%BC%8C%E4%B8%AD%E5%9B%BD%E4%BD%9C%E5%8D%8F%E4%BC%9A%E5%91%98 ''夏川,原名卢镇华、卢向晨,笔名白炎,河北平山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新浪网 - news.sina.com.cn/o...- 2019-9-30</ref> 。 中文名 :白炎 出生地 :河北平山县 逝世日期: 2005年8月25日 别 名 :卢镇华,卢向晨,夏川 出生日期:1918年7月 职 业 :中国作协会员 '''目录''' 1知名中共党员 2生平 ==知名中共党员== 1935年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后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历任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干事,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党支部书记、编审股 长, 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干事、宣传股长、科长、部长及代理旅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西藏军区副政委,西藏政协副主席,中国文 联第四届全委会委员,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文集《夏雨集》、《战地草》,散文《骄阳下的人们》、《就义之前》、《永生在诗文》等,长诗《沙区劫后》、《血战苏村》,诗歌《挑水夫》、白炎《远望珠穆朗玛》等,歌词《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歌》等,另有杂文、评论等多篇<ref>[https://www.sogou.com/tx?ie=utf-8&pid=sogou-wsse-7f5a17b792b687fc&query=%E7%99%BD%E7%82%8E%E3%80%8A%E8%BF%9C%E6%9C%9B%E7%8F%A0%E7%A9%86%E6%9C%97%E7%8E%9B%E3%80%8B%E7%AD%89%EF%BC%8C%E6%AD%8C%E8%AF%8D%E3%80%8A%E5%B1%B1%E8%A5%BF%E9%9D%92%E5%B9%B4%E6%8A%97%E6%95%8C%E5%86%B3%E6%AD%BB%E9%98%9F%E9%98%9F%E6%AD%8C%E3%80%8B%E7%AD%89%EF%BC%8C%E5%8F%A6%E6%9C%89%E6%9D%82%E6%96%87%E3%80%81%E8%AF%84%E8%AE%BA%E7%AD%89%E5%A4%9A%E7%AF%87 白炎《远望珠穆朗玛》等,歌词《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歌》等,另有杂文、评论等多篇],网易 - www.163.com/d...- 2020-10-9</ref> 。 ==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进军西藏的老战士、 军事教育记录片的开拓者、 军旅诗人、原西藏军区副政委、西藏军区 党委常委、副军职离休干部夏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8月25日13时4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夏川,原名 卢镇华,又名 卢向晨,曾用名白炎,1918年7月出生,[[河北]][[平山县]]人。1932年考入河北省立正定中学,1935年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1936年5月参加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革命队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8月参加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在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工作,改名夏川。9 月到延安抗大学习,12月编入 抗大—分校,193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 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历任宣传股长,随军记者团主任,宣传科副科长、科长, 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旅、师政治部主任,军宣传部长。1950年2月奉调二野五兵团十八军任政治部宣传部长,执行进军西藏任务。1952年西藏军区成立后任宣传部长 兼文化部长。1955年8月调任总政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被授予三级 独立自由勋章、二级 解放勋章。26年后,1981年再次奉调进藏,任西藏军区副政委、西藏自治 区党委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文联名誉主席。1983年离休,为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老年 书画研究会顾问、[[西藏]] 文联名誉委员。 1988年8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夏川少年时代就很喜欢进步文艺,特别是新诗。在上高小时,他曾在天津《益世报》小朋友周刊上发表过习作,受到老师的赞扬。上初中时,在天津《 大公报》小公 园副刊发表过散文《骄阳下的人们》,受到学校的奖励。中学时就开始阅读进步书籍,16岁时发表了第一首歌颂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新诗《挑水夫》。17岁在北平 上新闻专科学校时就积极参加北平学联的秘密活动,参加了北平进步青年的文艺活动,成为当时平津诗歌运动中产生过积极影响的刊物《 诗歌杂志》同仁中的热心成 员。1935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北平的—二·九学生游行示威活动, 一二·九运动以后便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革命队伍一—一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6年,因组织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同学参加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绝交,讨伐冀东伪政府的—二·—二学生游行示威活动,被学校开除。 1937年,夏川到山西[[太原]]参加了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太原国民师范的 军政训练班第九连学习,后编为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三大队七中队。参军后,夏 川积极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他编写了《决死队队歌》,还以笔名白炎写了《武装保卫山西》歌词。这首气势磅礴的战斗歌曲,曾经响彻整个华北战场,极大地鼓舞了 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抗日热情。2005年又被选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歌曲作品在北京演出。经历过当年抗战生活的老年人,几乎都唱过或听过这首歌曲。著名剧作 家陆柱国在为《夏雨集》写的序言中不无感慨地说:“我和夏川同志相处三十多个年头,其中大半时间是直接在他的领导之下工作,竟然不知道我在儿童时代最爱唱 的这首歌词,原来是出自他的笔下。” 1938年9月,夏川冲破国民党的百般刁难、盘查,顺利地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并在抗日军政大学五大队报到,唱起了“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 孙……”的抗大校歌,1938年12月22日, 抗大总校副校长 罗瑞卿同志在甘泉召开动员大会,宣布中央决定要成立 抗大一分校挺进敌后,并说明了建立分校的目的和 意义。夏川和战友随即进军延长,于25日正式成立抗大一分校,1939年1月东渡黄河,1月21日到达晋东南,2月23日举行抗大一分校第一期开学典礼,开始了正规的学 习生活。5月份,分校政治部调夏川任宣传科长,后到文工团担任支部书记,从此,他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一边战斗,一边写作。在文工团他写了《文工团团歌》, 在抗大一分校他写了《 学习歌》他写的《把鬼子赶出鸭绿江边》(久鸣曲)这首歌,也曾经鼓舞过千千万万的革命青年投入了抗日队伍,和《 大刀进行曲》、《 流 亡三部曲》、《义勇军进行曲》一起成为当时学唱最为广泛的抗日歌曲代表作。1940年夏川奉调 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做部队的政治工作。1941年纵队政治部成立 了随军记者团,夏川担任了随军记者团主任,后又历任宣传股、科、部的正副领导,旅、师政治部主任,军宣传部长。他在这个期间写的诗歌和报道《血战苏村》、 《沙区劫后》等,热情地讴歌了八路军那些宁死不屈,顽强奋战,前仆后继的英雄战土,控诉了日本强盗实施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 解放区 文学史册上留下了永放光芒的篇章。 1950年2月,在二野五兵团十七军任宣传部长的夏川遇到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张国华希望夏川到十八军来,进军西藏。当时,夏川32岁,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十几 年的战争生活,备尝艰辛,历经险阻,刚刚进入贵阳,有了一个可以过上安定生活的机会。但是夏川却丝毫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立刻答应张国华军长的邀请,调十 八军任军政治部宣传部长执行进军西藏任务,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本色。正由于这种革命军人所具有的忠诚和责任感、使命感,使他无论在艰苦卓绝的进军途中,还是 在到达拉萨之后开展复杂、细致的统战工作,都作出了突出成绩,得到上级和广大指战员的赞许。进藏路上,他和战友们一起爬雪山趟冰河,为了能和沿途的藏族人 民交流,他带头学习藏语,吃 糌粑,喝 酥油茶。 昌都战役时,他率军工作组与五十二师参谋长 李明、副政委 阴法唐一起带154团执行穿插任务,参加了北线千里 大迂回的作战,很好地达成了作战预期目的。1952年西藏军区成立后任宣传部长兼文化部长。在统战和宣传工作中,他不但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也和许多上层爱国 人士交了朋友。1954年他带领一个小分队执行总政下达的电影拍摄任务,克服高原反应,上到六千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麓,把五星红旗第一次插到喜玛拉雅山上。 1955年8月调京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协助厂长分管全厂各片种的创作。 1958年5月八一厂实行分片和管理后,夏川主要负责组建并领导军教片室和科教片室全面 工作。1960年春,遵照总政指示,将科教片人员与设备顺利移交中央文化部新建的北京科影厂后,又负责领导八一厂纪录片的全面工作,直到1966年“文革”开 始。“文革”后恢复职务及分管八一厂军教片、纪录片的工作。在他领导的各种影片的创作拍摄过程中,他虚心学习,认真摸索,很快成了电影创作的内行,特别在 他主管军教片、纪录片的创作、拍摄中,成绩突出。他组织选题的军教片《奇袭武陵桥》、《越海捕俘》、《丛林战》、《步兵打坦克》对推动部队 军事训练和全面 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他提议并主抓的生动体现毛泽东关于 人民战争思想的民兵传统教育片《 地雷战》(1962摄制)、《 地道 战》(1965摄制)等影片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十年久映不衰,家喻户晓,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他组织拍摄的新闻纪录片《将军当兵》、《英雄战胜北大 荒》、《向毛主席汇报》、《伟大的战士—雷锋》、《绿色的原野》、《军垦战歌》等都真实反映了军队的面貌,激励了部队的士气,展现了感人肺腑的军民鱼水 情。他还亲自给纪录片《硬骨头六连》和《 我们都是神枪手》写歌词,并为厂内外的故事片写了很多影评文章,发表于各大报刊,是八一厂写影评最多的一位厂领 导。 夏川调到北京工作后,他那一颗心却并没有离开西藏,凡是有关西藏的任何一条新闻、一部作品,他都极为关注。当他离开西藏已经26年之后的1981年,已进入62岁 花甲之年的时候,却怀着异乎常人的勇气和热情重返西藏,“愿在边卡度余年”,决心要把他的毕生精力献给西藏人民。 第二次进藏任军区副政委期间,他兼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仍主抓全区军内外的宣传、文化工作。他多次下部队,深入基层,到边防哨 所……他曾经两次到海拔5300公尺的高山哨所查果拉,在极度缺氧的情况下,去看望鼓舞了那些“立足雪山,放眼天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英雄战土,并 为他们写下了赞颂的诗文。 在他的组织、主持下,西藏筹备成立了文联,他任西藏文联名誉主席;召开了西藏首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创办了《 西藏歌舞》杂志,出版了《藏族作者小说 专辑》,并亲为作序;举办了五省区藏族文学座谈会;为推动西藏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3年9月,65岁的夏川从西藏军区副政委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回到首都北京。他是一个心情开朗而且具有高度热情的人,更没有忘掉 姚雪垠、 魏传统等挚友们的叮 咛:“耐得寂寞耐得寒,不忧身残忧志残。春光总是年年好,挥笔走龙洒江天。”寂寞正好尽情地燃烧,冷清自有哲思的欢畅,他心里升起的是“放尽余热”,再做 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 1984年4月,他为《 新文学史料》撰写了《(诗歌杂志)和(海风诗歌小品)》的文章之后,接到战争年代 冀鲁豫军区老领导赵健民的约请,全身心地投入了编写 《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的任务。并且又和志同道合的战友一起成立了文艺组,负责组织编写《冀鲁豫解放区文艺丛书》,执著地让自己的晚年在文苑中尽情 放射出光和热。 多年来,他和战友们一起对一个一个的选题进行反反复复的研究,有时还要跑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从那堆积如山的书报中查阅资料,经常每天伏案六七个小 时,对自己负责编审的书稿一词一句地斟酌和做必要的修改。他的书房,成了一个编辑部。 为了赶时间完成编撰计划,夏川有时比在职还忙、还紧张。1987年,他已年近古稀,去贵州商谈落实一本丛书的出版事宜时,突发心肌梗塞,经医院紧急抢救,才度 过一劫,愈后仍坚持继续工作。他经常因心绞痛发作而住院。亲属和战友们都劝说他:“你已是一个年老体弱的人,过去该干的事都干了,千万不要再当‘拼命三 郎’了!”但是乐观精神和责任心仍然支撑着他做完了一件又一件事。对于编辑出版计划内的事,他做起来就放不下,甚至把病房当成了工作室。在组织编辑冀鲁豫 解放区文艺丛书的时候,有一次,夏川因病住在解放军总医院治疗,还时刻想着编写和出版方面的事情。在二十多天住院的日子里,他写给编辑和作者的信件就有三 四十封之多。 夏川特别赞赏老战友马冰山在重访冀鲁豫战地时写的一首诗:“平原百战八春秋,壮压倭奴肯叩头。迟死吾侪天有意,老人惟爱不闲牛。”并以此自勉。他对亲友 说:“拼命三郎我是不会当的,就当一头离而不休的‘不闲牛’吧。” 离休以后,夏川在文苑辛勤耕耘,成绩斐然。他参与编辑出版的书籍有《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冀鲁豫解放区文艺丛书》、《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文学 研究资料丛书》、《一二·九诗选》等达1 8本之多,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或史料价值。在此期间,他还整理出版了自己的诗文集《夏雨集》、《战地草》、《 雪域 放歌》。 他经常关注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在老家平山县发起扶贫助学活动时,他一人就负责了十个孩子的学费并和十个儿童及其家长建 立了书信联系,经常寄去孩子们需要的书籍。他还时常怀念抗战时期山东的老房东。在编写《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期间,特地抽时间专程去寻访看望。 夏川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多次受批判,被揪斗,但他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坚信党和人民群众,无论逆境顺境,始终义无反顾地全身心地投入党、军队和人民的事业, 为党和军队的文化宣传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力量。 词条标签: 行业人物 文学 作家 人物 中国 ==视频== ==参考来源== [[Category:軍政事件]] [[Category:军事家]]
返回「
白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