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209.1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疣柄魔芋 的原始碼
←
疣柄魔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疣柄魔芋</big> ''' |- | [[File:W020110528552966336574.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cas.cn/kxcb/kpwz/201105/W020110528552966336574.jpg 原图链接][http://www.cas.cn/kxcb/kpwz/201105/t20110528_3143752.shtml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疣柄魔芋(学名:Amorphophallus virosusN. E. Brown)是天南星科、磨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扁球形,叶单一,叶柄深绿色,具疣凸,粗糙,叶片裂片二歧分裂或羽状深裂,小裂片长圆形,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花序柄粗短,圆柱形,花后增长,粗糙,被柔毛。 佛焰苞喉部宽,卵形,外面绿色,饰以紫色条纹和绿白色斑块,[[深紫色]],基部肉质,漏斗状;肉穗花序极臭,雌花圆柱形,紫褐色;雄花序倒圆锥形,黄绿色,附属器圆锥形,钝圆,青紫色,子房球形,花柱柱头,近肾形,果序圆柱状,浆果椭圆状,种子长圆形,腹平,背凸,光滑,外种皮肉质、褐色,4-5月开花,10-11月结果成熟。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南部、云南南部至东南部,越南、泰国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750米以下的热带地,江边草坡、灌丛或荒地常见。 疣柄魔芋的全株作猪饲料,有催膘良效。块茎富含淀粉,工业上用作胶粘剂。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主要价值'''<ref>[https://weixin.sogou.com/weixin?query=疣柄魔芋&ie=utf8&type=2&sourceid=weixinvr 疣柄魔芋],搜狗, 2017-02-13</ref>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约20厘米,高约10厘米。叶单一(稀2枚),叶柄长50-80厘米,深绿色,具疣凸,粗糙,具苍白色斑块;叶片3全裂,裂片二歧分裂或羽状深裂,小裂片长圆形,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骤尖,不等侧,下延,侧脉近平行,近边缘连接成集合脉。 花序柄粗短,圆柱形,长3-5厘米,粗2-3厘米,花后增长,粗糙,具小疣,被柔毛。佛焰苞长20厘米以上,喉部宽25厘米,卵形,外面绿色,饰以紫色条纹和绿白色斑块,内面具疣,深紫色,基部肉质,漏斗状;檐部渐过渡为膜质,广展,绿色,边缘波状。肉穗花序极臭,雌花序长5-7厘米,圆柱形,紫褐色;雄花序倒圆锥形,黄绿色,长3-5厘米,基部粗2厘米,上部粗4-5厘米;附属器圆锥形,钝圆,[[青紫色]],长7-12厘米,基部粗约与长度相等,海绵质。雄蕊花丝长5毫米,药室长4毫米。子房球形,长宽2-3毫米,花柱长10毫米,柱头2裂,近肾形,长宽1.5毫米,被长柔毛及短腺毛,果序柄亮褐色,圆柱形,具不明显的三棱,高25-37厘米,粗2.5-3厘米,表面具同色疣状突起,无毛。果序长16-20厘米,圆柱状,粗达7厘米。浆果椭圆状,长2.5-3厘米,直径1.7-2厘米,[[桔红色]],先端近截平,有圆形的黑色残存花柱,2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子长圆形,腹平,背凸,长1.4厘米,粗7毫米,光滑,外种皮肉质、褐色,内种皮薄,白色;胚倒卵形,绿色,长8毫米。花期4-5月,果10-11月成熟。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750米以下的热带地。江边草坡、灌丛或荒地常见。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南部、[[云南南部]]至东南部,有栽培的,越南、泰国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疣柄魔芋一般于雨季来临之时(5月中下旬)进入快速生长期,块茎萌动后直接抽出花序或长出叶片,盛开的花序会散发出烂鱼般的腥臭味。 疣柄魔芋虽然花形奇特,但是一个花序的盛开时间并不长,开放时间只有3至4天左右。花序萌动后经过约2周的孕蕾期后,它的花序会于第一天傍晚时分盛开,此时围绕在肉穗花序外围巨大的佛焰苞展开,花序内部迅速升温,在热量的帮助下将蕴藏的臭味散发出去,吸引喜食腐肉的蝇类和甲虫类前来采食花粉,并借由它们完成异花授粉过程。 海南野生疣柄魔芋的群体花期约50天,单花序花期约16-23天。海南野生疣柄魔芋群体花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下旬,约50天。根据单花序开花习性,可分成花蕾期、佛焰苞初裂期、佛焰苞与附属器分离期、佛焰苞全展臭前期、散臭期、停臭期、散粉期、停粉期、枯萎期,共9个时期。整个单花序花期历时大约16-23天,其中佛焰苞全展(即佛焰苞全展臭前期、散臭期、停臭期、散粉期、停粉期)历时较短,大约2天。 海南野生疣柄魔芋的单花序在佛焰苞全展时,整花序高度约23-33厘米,花序冠幅(21-36)厘米×(19-35)厘米;佛焰苞管部肉质钟形,檐部膜质(似荷叶),边缘波状,近卵形或近圆形;附属器深紫红色,光亮,蘑菇状,表面有褶皱。花序由下往上依次是雌花穗、雄花穗、附属器,无中性器和中空段,雌花穗和雄花穗藏于佛焰苞管部,并被附属器遮盖,仅有2-4厘米宽近环形缝隙。 海南野生疣柄魔芋的主要传粉方式为虫媒授粉。由于其花器低矮,且雌花穗和雄花穗藏于佛焰苞管部,并被附属器遮盖,仅有2-4厘米宽近环形缝隙等特点,决定了风力不能成为其传粉媒介。人工授粉试验中去雄套网实验的结实率为零,也证明了风力不是海南野生疣柄魔芋传粉媒介,而体型较小的象甲科昆虫和蚁类可能是海南野生疣柄魔芋主要传粉媒介。 海南野生疣柄魔芋同株雌雄不遇,雌蕊至少比雄蕊早1天成熟,为异株授粉。在自然条件下,自然授精成功率极低,可能原因是种群数量较少,导致同期成熟雌雄花株很少或无,同时传粉昆虫在某一花期阶段内不同花株间迁移概率极少。另外未发现海南野生疣柄魔芋存在无融合生殖。 通过人工控制进行异株授粉,可以高效地实现海南野生疣柄魔芋有性生殖。适当切裂佛焰苞以便于人工授粉操作使所有柱头沾到花粉,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在佛焰苞与附属器分离期和散臭期进行人工授粉,可成功受精。因此推断其柱头可受性可能在散臭期(包括散臭期)以前,散臭结束以后柱头失去活力,但柱头可受期和花粉活力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以提高人工授粉的结实率。 =='''主要价值'''== 疣柄魔芋的全株作猪饲料,有催膘良效。块茎富含淀粉,工业上用作胶粘剂。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疣柄魔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