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9.186.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特呂格韋·賴伊 的原始碼
←
特呂格韋·賴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text-align:center">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9%B9%E5%90%95%E6%A0%BC%E9%9F%A6%C2%B7%E8%B5%96%E4%BC%8A<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7/Trygve_Lie_1938.jpg/330px-Trygve_Lie_1938.jpg" width="250" height="300"/><br> 圖片來源]</div> '''特吕格韦·哈尔夫丹·赖伊''' ,[[挪威]]人,于1945年至1946年在联合国初创阶段担任过代理秘书长。1946年2月1日当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1951年连任,后因支持联合国对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涉,被迫于1952年11月10日辞去联合国秘书长职务。 赖伊出生于[[奥斯陆]],1911年加入[[挪威工党]],1919年他自[[奥斯陆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出任该党秘书长。1922年他取得了律师资格,并于当年被选入[[挪威议会]]。1935年,他加入[[约翰·尼高斯沃尔]]内阁,任司法大臣,不久转任贸易大臣。 赖伊曾是[[十月革命]]的拥护者,他曾与[[列宁]]会面,但在[[一月剧变]]后对布尔什维克改变了态度。在[[托洛茨基]]被[[斯大林]]驱逐出境后接纳他在挪威避难,但是不久后,由于托洛茨基没有遵守其“不涉足政治”的诺言,而被赖伊要求离境。 1940年,[[德国]]占领挪威,赖伊命令挪威的所有船只开赴[[英国]]港口以避免落入德国手中。随后,赖伊被任命为挪威流亡政府外长。 1946年,赖伊率领挪威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的成立大会,并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设立多有贡献。2月1日,他被选为首任正式的联合国秘书长。他的当选是[[美国]]和[[苏联]]两大势力妥协的结果。 在联合国秘书长任内,他支持[[以色列]]和[[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运动,并促使苏联从[[伊朗]]撤军,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停火。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支持[[韩国]]的态度导致了苏联不满,随后,他耗费了大量精力以争取苏联结束对联合国会议的抵制。赖伊还反对[[西班牙]]加入联合国,因为他反对[[佛朗哥]]在西班牙的独裁统治;并主张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作为[[中国]]在联合国的正式代表。 由于未能迅速处理[[柏林危机]]和朝鲜战争,赖伊受到了大量的批评。批评人士认为他远未发挥联合国秘书长一职所应有的影响力,而且过于傲慢和固执。 1950年,由于苏联抵制[[联合国大会]],且美国表示不接受赖伊之外的任何人选担任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得以顺利连任。但由于苏联强烈反对其继续任职,且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也指责其雇用“不忠诚的美国人”,赖伊被迫于1952年11月10日辞职。 辞职后,赖伊一度出任奥斯陆地方首长、挪威能源委员会主席、内政部长、贸易部长等职务。他此后再未受到广泛欢迎,被认为是一位务实果断但缺乏才能的政客。 賴伊於1968年12月30日逝世,著有《為了和平》(1954年出版)。
返回「
特呂格韋·賴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