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烏溪沙青年新村 的原始碼
←
烏溪沙青年新村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C48888;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烏溪沙青年新村''' </p> |- |<center><img src="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2408305/org/e63e51918757df98da9bc54ee0e3d621.jpg/gOKJC0EdvdVj8QFk5CbggbD_yasbRYmAuyyTrbssk60?v=w1280r16_9"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01.com/18%E5%8D%80%E6%96%B0%E8%81%9E/291857/%E8%B1%AC%E5%B9%B42019-%E7%83%8F%E6%BA%AA%E6%B2%99%E9%9D%92%E5%B9%B4%E6%96%B0%E6%9D%91%E5%88%9D%E4%B8%89%E9%96%8B%E6%94%BE%E6%97%A5-%E5%BA%B7%E9%AB%94%E8%A8%AD%E6%96%BD%E5%85%8D%E8%B2%BB%E4%BB%BB%E7%8E%A9 圖片來自hk01] </small> |} '''烏溪沙青年新村'''('''Wu Kai Sha Youth Village''')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馬鞍山 (香港市鎮)|馬鞍山]][[烏溪沙]]鞍駿街2號,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管轄,為全港宿營宿位最多及佔地面積最大的營地,面積11[[公頃]],可容納1092名(宿營)及600名(日營)營友入住,設備齊全。<ref>[https://www.hk01.com/18%E5%8D%80%E6%96%B0%E8%81%9E/291857/%E8%B1%AC%E5%B9%B42019-%E7%83%8F%E6%BA%AA%E6%B2%99%E9%9D%92%E5%B9%B4%E6%96%B0%E6%9D%91%E5%88%9D%E4%B8%89%E9%96%8B%E6%94%BE%E6%97%A5-%E5%BA%B7%E9%AB%94%E8%A8%AD%E6%96%BD%E5%85%8D%E8%B2%BB%E4%BB%BB%E7%8E%A9 烏溪沙青年新村初三開放日 康體設施免費任玩],hk01</ref> == 歷史 == 總部設於[[北美洲]][[美國]][[弗吉尼亞州]]的基督教兒童福利會海外區主任微勞士牧師([[伉儷]]於1951年秋季來到[[香港]]。1950年初,[[中國]][[政權]]易手,成千上萬的難民湧進[[香港]],其中有300名兒童是來自中國[[廣州]]由微牧師成立的[[基督教兒童基金會|中國兒童基金會]](China's Children Fund, 簡稱CCF)的孤兒院,為了收養當時的孤兒及提供兒童福利,便向香港政府購入烏溪沙一幅土地作為孤兒院。他的行為感動了其他有份參加競投的地產商,到了開投之日,竟然沒有一個地產商出席,使他得以每平方呎一毛錢的價錢,總數12萬港元購得該幅可供興建60多間平房的土地,微牧師用了5年時間,親自駕駛[[剷泥車]],建築院校,孤兒院落成後定名為「烏溪沙兒童新村」。 [[印度]]的[[甘地夫人]]也遠道前來拜訪這個[[兒童]]之家。兒童新村收容了逾[[千]]位[[孤兒]],內有自成系統的[[道路]]網、自給自足的[[水塘]]、[[醫院]]、中小學校、教職員宿舍、可容千多人的[[禮堂]]、標準大型[[足球場]]等康樂體育設施、實驗[[農場]]、[[金工]]、[[木工]]實習[[工場]]等,並有66間屋舍,稱之為「[[家]]」,每家住13名[[兒童]],由一名[[媬姆]]充當「[[媽媽]]」之職。這個創新的意念,是要使[[孤兒院]]更像一個家,讓兒童身心得到健全的發展。 至1971年兒童院護服務結束後,透過一連串的聯絡手續,兒童新村的土地移交予[[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發展成營地,雖然當時在法律上是一項買賣手續,但賬面價值只是港幣一元,並改名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烏溪沙青年新村。 昔日因為未發展道路,來往營地需要於[[馬料水]]乘搭[[街渡]]前往。1980年代,香港政府發展[[馬鞍山 (香港市鎮)|馬鞍山]]新市鎮,烏溪沙青年新村讓出部份土地作為新市鎮發展,以換取有道路的直接連接。 == 營內設備 == 大禮堂、8間小[[禮堂]]、8間多用途活動室、禮拜堂、[[食堂]]、[[露天茶座]]、[[燒烤場]]、綜合視聽室、[[卡拉OK]]室、[[電子遊戲機]]室、[[游泳池]]、嬉水游泳池、[[攀石牆]]、射箭場、繩網陣、草地足球場、全天候6線[[跑道]]、雪屐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兒童遊樂場]]及[[乒乓球]]室。 == 宿營服務 == 烏溪沙青年新村現有16人團體營舍23間(內設四間睡房,每房設兩張[[雙層床]])、6人團體營房36間(內設三張雙層床)、6人家庭營房34間(內設兩間睡房,分別設兩張雙層床及兩張單人床)、4人家庭營房10間(內設一間睡房,設有兩張單人床及一張雙層床)及8人家庭營舍10間(內設四間睡房,每房設兩張單人床),共提供1160個宿位。每間營舍均設有空調睡房及熱水浴室,而家庭營房更設有電視、雪櫃、開放式廚房及簡單廚具供營友使用。 * 團體營:供註冊之社團、學校、教會、工廠、及店號申請使用。 * 家庭營:供家庭申請使用,參加成員必須屬父母子女。 * 日營:供註冊團體申請,入營人數不得少於1人。 ==香港體育學院== 香港協辦[[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8年北京奧運]][[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項目|馬術項目]],[[沙田馬場]]因此需要擴建,香港唯一訓練運動員的[[香港體育學院]]亦於2007年初至2008年底暫時遷移。運動員無奈的被迫遷至偏遠的烏溪沙青年新村作為臨時基地。因宿位大減,這亦對租用營地的人士(主要是教會團體舉行活動、退修/訓練營及[[香港大專院校|大學]]的迎新營)造成影響。 體育學院位於[[火炭]]的原校址已於2010年5月完成重建工程,遷回火炭後體院借用青年新村的場地亦已全數歸還。 == 開放時間 == 宿營團體入營時間為下午4時後,離營時間為離營日1時30分前。如需提早入營或延遲離營必需繳交當日之日營費用。日營團體入營時間為早上9時後,離營時間為下午5時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烏溪沙青年新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