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滇藏紫菀 的原始碼
←
滇藏紫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重冠紫菀22.jpg|thumb|400px|right|[https://plant.cila.cn/zhiwutu/tujian/6287.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tujian/zhongguanziwan.html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重冠紫菀''',菊科,紫菀属植物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有顶生的茎或莲座状叶丛。 * 中文名: 重冠紫菀 * 拉丁学名:Aster diplostephioides (DC.) C. B. Clarke * 界:[[植物界 ]] * 门:[[被子植物门 ]]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 目:[[桔梗目 ]] * 科:[[菊科 ]] * 亚 科: [[管状花亚科 ]] * 族: [[紫菀族 ]] * 属:[[紫菀属 ]] * 组: [[山菀组]] * 种: 重冠紫菀 * 系: [[重冠系]] * 分布区域: 中国云南、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及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有顶生的茎或莲座状叶丛。<ref>[https://www.iqiyi.com/v_19rsqc982c.html 原来重冠紫菀长这样]</ref> 茎直立,高16-45厘米,粗壮,下部为枯叶残存的纤维状鞘所围裹,被卷曲或开展的柔毛,上部被具柄腺毛,不分枝,上部有较疏的叶或几无叶。 下部叶与莲座状叶长圆状匙形或倒披针形,渐狭成细长或具狭翅而基部宽鞘状的柄,连同柄长6-16稀达22厘米;叶片宽1-4厘米,顶端尖或近圆形,有小尖头,全缘或有小尖头状齿;中部叶长圆状或线状披针形,基部稍狭或近圆形;上部叶渐小,长至3.5毫米,宽0.4毫米;全部叶质薄,上面被微腺毛或近无毛,下面沿脉和边缘有开展的长疏毛,离基三出脉和侧脉在下面稍高起,网脉显明。 头状花序单生,径6-9厘米。 总苞半球形,径2-2.5厘米;总苞片约2层,线状披针形,顶端细尖,较花盘为长,长15毫米,宽1-3毫米,外层深绿色,草质,背面被较密的黑色腺毛,又特别在基部被长毛,内层边缘有时狭膜质。舌状花常2层,约80-100个;管部长1.5毫米;舌片蓝色或蓝紫色,线形,长20-30毫米,宽1-2.5毫米。 管状花长5-6毫米,上部紫褐色或紫色,后黄色,近无毛,管部长1.5-2毫米,裂片长1毫米;花柱附片长1.25毫米。冠毛2层,外层极短,膜片状,白色,内层污白色,有长4.5-5毫米的微糙毛。 瘦果倒卵圆形,长3-3.5毫米,宽1-1.5毫米,除边肋外,两面各1肋,被黄色密腺点及疏贴毛。 花期7-9月;果期9-12月。 == 本种提示 == 此种与云南紫菀 (A. yunnanensis Franch.) 及其邻种接近,但以头状花序单生、总苞深绿色且较花盘稍长,管状花在花开放前上部紫褐色,叶常聚集于茎下部等特征为区别。 据 Grierson (1964) 检阅模式标本的结果,我国西部产的 A. delavayi Franch. 及部分的 A. vilmorinii Franch. 都应并入此种。 == 相关变型 == === 小变型 === 茎低矮,高达12厘米,基部叶长圆状匙形,长3-5厘米,宽0.4-0.5厘米,茎部叶线形,长2-3厘米,宽1.5-3毫米,近直立,侧脉不显明。总苞径约1.5厘米;总苞片长约9毫米,宽1毫米,舌片长约20毫米,宽约1毫米。产于中国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此变型仅以较小的植株及较小的总苞为区别。 == 药用价值 == 根(土紫菀):暖胃,止咳,消痰。 花序:清热解毒。 == 生长环境 == 生于高山及亚高山草地及灌丛中。海拔2700-4600米。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鹤庆、维西、丽江、德钦、中甸)、四川西部及西南部(木里、九龙、康定、大金、道孚等)、甘肃西部(夏河、临洮等)、青海东部(乐都等)、西藏南部(拉萨、藏布河谷、亚东、珠峰北坡、吉隆等)。 也分布于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及巴基斯坦北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滇藏紫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