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96.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消泺穴 的原始碼
←
消泺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 消泺穴.jpg|250px|缩略图|right|[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326/ef51cb45a3e048ccb7f536c13c97147b_th.jpg 原图链接][http://mt.sohu.com/20160326/n442171540.shtml 来自搜狐的图片]]]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br> 【'''消泺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别名:臑窌穴,臑交穴,臑俞穴。消泺穴的位置:手臂外侧,当清冷渊穴与臑会穴连线的中点处。中医认为刺激消泺穴有缓解治疗头痛、齿痛、项强、上肢麻痹、臂痛、癫疾等作用。<br> ==穴位含义== 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br> 1.消泺穴。“消”,溶解、消耗也。“泺”,水名,湖泊之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清冷渊穴]]传来的滞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消解并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故名“消泺穴”。<br> 2.臑窌穴。“臑”,动物的前肢,前为阳、后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在此化为地部经水。理同消泺名解。<br> 3.臑交穴。“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交”,交会也。臑交名意指穴外臂部的天部阳气交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寒湿,其变化为冷降,穴内气血对穴外天部的阳气有收引作用,臂部外散的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故名臑交。臑俞穴名意与臑交同,俞指穴外阳气向本穴输入。 ==概况== 【取穴】侧坐位,在臂外侧,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按压有酸胀感<ref>[http://www.xueweimima.com/sjj/388.html 消泺穴],穴位密码网</ref>。<br>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及冷降的地部经水。<br>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散热冷降,外散之热上行臑会穴,冷降之雨归于地部,地部经水则循[[三焦经]]下行。<br>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具有清热安神,活络止痛的功效。<br> 【主治病症】<br> 主要用于头项疾患等:如寒热,头痛,齿痛,头晕,颈项强急,肩背拘急,肩周炎,项强,臂痛,上肢麻痹,肩背痛,癫痫,偏头痛,颈项痛,背部肿痛,颈椎病,颈项强痛,背肿等。<br> 【配伍应用】<br> 消泺穴配窍阴穴治项痛。<br> 消泺穴配[[四渎穴]]、[[合谷穴]]治头痛、牙痛。<br> 消泺穴配肩髑穴、曲池穴治肩臂痛。<br> 消泺穴配风府穴、风池穴、头维穴,治头痛。<br> 消泺穴配大椎穴、肩井穴,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肩臂痛。<br> 消泺穴配天柱穴、风池穴,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br> 消泺穴配四神聪穴、大椎穴,有安神醒脑活络的作用,主治癫疾。<br> ==穴位疗法== 【针刺】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感[<br>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br> 【按摩】四指并拢向消泺穴施加压力,一压一松,持续3~5分钟为宜,可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牙痛]]等疾病 ==视频== ====经络穴位(消泺穴)(能消食减肥的穴位)==== {{#iDisplay: 19ruacfozh|640|370|qq}}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消泺穴
」頁面